中餐烹饪专业中中国菜标准评定的渗透

2016-03-27 21:34赵继东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绍酒调味品菜肴

□ 赵继东 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中餐烹饪专业中中国菜标准评定的渗透

□ 赵继东 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

中国烹饪技艺渊源远流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饮食业已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过渡,相应的烹饪技艺也得到了迅速提高,饮食市场异常活跃,酒店、餐馆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随着餐饮形势的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在传承过程中挖掘、归纳烹调传统,总结和提高烹调技艺。

烹饪是艺术,体现着文明,社会越是进步,烹饪的技术也就越讲究。生活物质水平越提高,对于菜肴的质量标准也就要求越严格。

中国菜的标准不仅是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这也是中国菜的魅力所在。艺术通过形象色彩来体现美,烹饪的美则是由菜肴的“色、香、味、形”这4个方面综合在一起体现。在烹调中,全面地掌握了这些方面的形成和内在的联系和它们的特性,就会得心应手,贯通融合,举一反三,一环扣一环,百菜有百味。头脑中有了评定的标准,才能自觉地把物理学、化学、营养学、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充实到烹饪技术中,做到有所继承有所革新。

关于菜肴的“色”的标准

其一,一个菜的主料和辅料的一定要新鲜醒目,红要红润,白要雪白,色彩要力求纯、正、净。例如,“烧扒肘子”是白扒还是红扒,对它们的色彩处理就必须清楚和鲜明。如果是红扒,如果处理的色淡,扒出的肘子颜色就难看,无论怎么好吃,让人看了心里也不愉快,这道菜就不美观。再如炒青椒,在烹调过程中,酱油放多了,表相就会变的发黑,那种碧绿宜人的色彩就被破坏了。确定菜肴色调时不可影响菜肴的味道,在保证味道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手法,获得预期效果。如“扒大乌参”要求成品的色泽为金红色,因此用糖的比例就要慎重地处理好,防止顾此失彼,出现酸、涩、苦、黑的现象。

其二,菜肴的色彩力求生动活泼,雅致不俗。菜肴色彩变化上有着点缀、衬托、活泼气氛的效果,大体区分有顺色搭配,如“扒三白”;异色搭配,如“清蒸三夹鱼”,通过火腿、冬笋、香菇这些配料的作用使鱼显得五彩缤纷,肉鲜味美、美观大方。

关于菜肴的“香”的标准

中国菜大部分是热菜,原料经过烹和调的过程,本身特有的醇、脂、挥发油等有机物质挥发出来,形成各种不同的沁人心肺的醇香使人食欲大增,因而各地名厨都十分注重菜的香气。如“酒香肉”用以酒代水的方法,烘过来的肉酒香味四溢,增加了顾客食欲。闽菜的“佛跳墙”的香气就更神了,有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活灵活现的说明菜肴的香气有多么大的作用。

菜肴的“香”从原料上看,有肉香、鱼香和果香。菜肴香味的产生原因:一是原料本身特有的,如鲜熊掌、鸡、鸭、牛肉、香菇和口蘑等。还有是一些调料本身特有的,如砂仁、豆蔻、草果、良姜、紫苏、陈皮、大小茴香、三奈甘草、花椒、肉桂、丁香、白芷和茶花香,还有虾油,蚝油、绍酒和香油等,这类调味品都有不同的挥发油,经过烹调使之混合在菜肴中,香气各异,格外诱人;二是通过烹和调这两个环节,运用不同的调味品使其具有强烈独特的香气,较常见的有葱香类“蒜葱扒鱼醇”,五香型“五味鸡腿”,蒜辣香“干烧河色鱼”,椒香型“醋椒鱼”,香辣型“芥茉鸭掌”,鲜咸香型“爆牛肉”,酱香型“酱爆鸡丁”,怪味香型“怪味鸭肝”和奶油香型“奶油鱼”,这些宝贵的香气对顾客有刺激食欲的作用,所以应注意保持和挥发不同的香气。

要使菜肴香气发挥正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火候。很多原料在火候恰当时,香气才能挥发浓郁,火候不够或过分,都会使香气损失。如,“炒蒜薹”,火候恰当时清香味美,如果不是这样,辣气呛人,或缩软无味。“炖牛肉”,肉炖一定时候,香气扑鼻。有的人㸆好虾,几米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虾香鲜甜,可也有的人㸆成的虾,送到鼻子底下也闻不到什么香味来,这就是火候不到家。(2)正确使用调味品。各种调味品入菜时,要留心区别,有的需要先炝一炝锅,有的临出勺时再放,这个程序不能搞乱,不然效果就受到影响。

关于菜肴的“味”的标准

中国地大物博,又是多民族的国家,菜系众多,风味各异。在调味时取料多,选择性强,变化大,滋味也就丰富多彩,这是与西餐显著不同的地方。四川强调七味八落;而广东又说五滋六味;江苏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他们就没有大麻大辣口味,都平和宜人;山东和北京注重香鲜味美,脆嫩留芳。东北大都趋于咸甜分明,酥脆鲜香,口味也集中在酸甜苦辣咸香这6个方面,至于复合味和各帮各派的风味,大体上都能接受,这可能是因为东北的纬度比其他的省高。因为气温低就需要很多油脂,故此对麻辣香都不那么意会。

味道的形成是由两大类中不同手法处理而成香的,一类是基本味,即酸甜苦辣咸,另一类是复合味,味的各类多,有人曾统计过有30多种,这方面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各抒己见,差别很大。

调味中个人技术问题,厨师要三个准,即品叫的准,时间掌握的准,次序放的准。一个菜的口味是哪一类标准,一个菜的合成,先后怎么入勺,厨师要有过硬的本领。菜的味是什么特点,原料怎么样,季节是什么时期,大额是属于哪一省人,菜是迎风口,还是满堂口,咸辣还是辣甜,这是一个很较劲的功夫,“糖醋瓦块鱼”和“樱桃肉”就要酸稍大于甜,“浇汁鱼”是大酸甜,“脆皮鱼”则是小酸甜,有小酸辣还有大酸辣,这就是厨师调味的重要技术。至于时间掌握的准,更是厨师眼和手的深厚功夫,如“爆炒响螺”它的调料葱姜绍酒酱油盐味素就须放在一起。风海螺肉一透汁卤泼入勺中即可。如果下早了海螺肉尚未炒透,泼进水分降低了勺温效果不理想,放晚了海螺肉又老了。“焦熘肉片”,肉片熘到什么时候再放汁烹很讲究,早了肉片不焦,晚了肉片过酥,所以时间掌握的要准。对于次序放的准更是如此。绍酒要先放,然后才可放其他调味品,因为绍酒能去腥解腻,需要热度,在高温中挥发,与肉质发生反映,产生好的效果,如果放晚了就很难使它的效果显著。

调味品在口味形成中的作用。调味要调出人们喜爱的滋味,它需要广泛的调味品,在清朝袁枚所做的《随园食单》里对调料学十分形象的说,厨师之酌料,如好人之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敞衣褴褛而不齐准以为荣,不充分的利用酌料,三五个海味也不会有什么风彩。

一个菜中,主味要突出。在调味品中,以盐为众多调味品的主帅,没有咸其它就不好吃。前面说的“樱桃肉”没有咸的成人,酸甜就不好吃,任何一个菜中盐份多少有变化,但不能没有它的存在。至于咸淡呢,青菜蒸和炸还有白汁的菜盐宜轻,酱卤烧带辣的咸的就宜重,在做菜过程中,密切注意各种原料所发生的变化,如“海米烧蹄”海米泡发的程度怎么样?里面所含盐多少?在下盐时就得考虑海米的份量。同样,“干烧鱼”的配料里有榨菜,这种榨菜是咸的,整个菜的盐量就要酌情。

糖能提鲜、解腻、保亮,烧蹄不放糖,口就不园,味就不厚,光泽也不够。著名的谭家菜就是以咸找口,以糖提鲜,做出的菜口味适中,鲜美可口,南方和北方的人都爱吃,红烧鱼、红烧加吉鱼、烧海参都要这一调料。

对于醋的作用,大家都熟知,但有的菜一放醋就坏了,如海参鲍鱼干贝鱼肝等放进醋,菜就不好吃了,海参指烧扒的海参,就不易放醋,不然就会发涩发硬,特别难吃。但乌鱼、龟蛋不放醋就不好吃,什么菜用哪种调料还是有一些规律的,其原理有待今后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还值得注意的是味精、绍酒、香油等,使用不慎就会整盘菜失败,有些原料对绍酒就有低能,以为它可以去腥解腻是不够全面的,如果虾茸里就不宜放绍酒,不然就会有一股怪味,令人闻之生畏难以入口。对于原料很鲜或极嫩的菜就不易放香油,如芙蓉鸡片,清蒸鸡、三鲜汤、扒三白等。

赵继东(1976-),男,吉林市人,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酒店管理和中餐烹饪。

猜你喜欢
绍酒调味品菜肴
《中国调味品》(月刊)
暑月乘凉宜早起 清补菜肴入馔来
Chinese cuisine finds fans in Ethiopia 中国菜肴在埃塞俄比亚成功“圈粉”
新春家宴
我是“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
辣出火红年味
虾里加中药可补肾
如东海鲜菜肴的魅力
调味品的营养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