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4-05 11:31李明生张玲香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开腹胃癌淋巴结

李明生 张玲香

1 永丰县石马镇卫生院 (江西 吉安 331500)

2 永丰县中医院 (江西 吉安 331500)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李明生1张玲香2

1 永丰县石马镇卫生院 (江西 吉安 331500)

2 永丰县中医院 (江西 吉安 331500)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和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84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开腹全胃切除术)和观察组44例(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除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胃癌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腹腔镜 全胃切除术 胃癌 开腹

胃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源自于胃黏膜的上皮细胞,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手术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开腹全胃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均是临床较常用的术式[1],本研究将对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胃癌切除术患者为例,其中有40例患者的术式为开腹全胃切除术,作为对照组,44例患者的术式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5.0±4.0)岁,包括胃体癌18例,胃底贲门癌12例和胃窦癌1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患者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5.5±4.0)岁,包括胃体癌20例、胃底贲门癌13例和胃窦癌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发病部位等一般基数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腹全胃切除术,以患者剑突下4cm正中做切口,逐层进腹后,查看肿瘤情况,探查胃癌转移情况,确定切除方案及淋巴结清扫程度,将胃肠道供血系统结扎,分离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前叶,清除相应淋巴结,并行食管空肠吻合术,放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分别在脐上右锁骨中线、左侧腋前线肋下缘、脐部左侧5cm及右侧腋前线肋下缘做大小约为1mm的操作孔,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在腹腔下探查腹腔内情况,将相应的淋巴结扫除,并将全胃切除,行食管空肠吻合术,放置腹腔引流,关闭操纵孔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主要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手术指标(n、±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手术指标(n、±s)

组别n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淋巴结清扫数量(个)胃肠道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对照组40 356.5±42.0 240.8±30.2 18.6±2.5 4.5±1.0 13.0±1.0观察组44 140.5±20.2 188.3±35.0 18.0±3.0 3.3±0.5 8.5±0.5 t值28.001 15.544 0.354 5.324 9.014 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从表1中可看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具较低,P<0.05,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

2.2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胃癌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临床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随着临床对胃癌手术和治疗水平提高,胃癌的手术适应症也在不断的扩大,而全胃切除术仍然是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手段[2]。

开腹全胃切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虽可有效的对淋巴结进行清扫,但是手术的切口较大,由于术中的解剖层面多、胃周围的血管较丰富,术中需要清扫的淋巴结范围广,造成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且腹腔内器官组织暴露时间长,导致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成熟,其手术适应症在不断增宽,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逐渐成为了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术式,该手术方法通过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增加手术的操作空间,腹腔镜具有一定的发大作用,在腹腔镜直视下可清晰观察到腹腔内的各解剖层面及病灶部位的具体情况,方便淋巴结的清扫和病灶部位的切除,且手术的操作孔较小,避免了腹腔内环境的长期暴露,可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更快的恢复[4]。从此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两组患者除淋巴结的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外,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可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1] 张衍胜, 高翔宇.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与开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早期预后比较[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23(10):1447-1449.

[2] 林鸿彪, 孙少甫. 腹腔镜辅助开腹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34(18):5133-5135.

[3] 陈为明.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9(7):42-43.

[4] 伍洪彬, 彭绍智, 曾峰.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24(4):461-462.

1006-6586(2016)09-0076-02

R735.2

B

猜你喜欢
开腹胃癌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