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

2016-04-05 11:31张剑陈鹤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异物胃镜小儿

张剑 陈鹤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评价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

张剑 陈鹤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消化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目的:研究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之间的SPO2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呛咳、呃逆及躁动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成功率(97.7%)高于对照组(81.4%),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能够减少患儿在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异物取出率,较为安全有效。

无痛胃镜介入 小儿 上消化道异物

上消化道异物是儿科常见的急症,多是由于误吞所致,如误吞入小的、比较圆滑的或对身体无害的、难吸收的异物,多数可通过胃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但是对于体积大的、较为尖锐的或对身体有害的异物,需要及时取出[1]。患儿常因年龄小,对胃镜有着本能的恐惧感,再加上异物所造成的不适,导致配合度较低,有可能使得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而无痛胃镜的普及,提高了患儿的配合度,从而降低了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次实验就无痛胃镜介入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者86例,所有患者均经X射线透视证实有异物存在于上消化道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实验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0个月~12岁,平均年龄(5.3±1.2)岁;误吞至就诊时间为1~72h,平均时间为(13.9±2.3)h。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年龄(6.4±0.9)岁;误吞至就诊时间为2~72h,平均时间为(13.1±2.9)h;以上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应比较,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能够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在术前应详细的告知患儿家属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意外、风险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使得患儿家属有所心理准备,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均采用Olympus Q260电子胃镜,采用配套的器械,诸如圈套器、网篮,并准备好气管插管、急救物品等急救用品。对照组患儿利用利多卡因进行咽部局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丙酚1~2mg/kg、芬太尼0.05mg/kg、咪达唑仑0.05mg/kg静脉推注,确定麻醉效果后,待吞咽动作与睫毛反射消失后进行胃镜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密切监护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机血氧饱和度,当患儿出现身体动作时立即加用异丙酚,查看到异物后,依据异物的形态及部位选择不同的器械将其取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在治疗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呛咳、躁动等);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时间及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有成功(顺利取出异物)和失败(未能取出异物)两种。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应用软件SSPS18.0处理,以t检验计量资料(±s),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治疗过程中的MAP、HR及SPO2对比

实验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之间的SPO2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出现1例(2.3%)呛咳、2例(4.7%)呃逆、0例(0%)恶心呕吐、0例(0%)躁动;对照组出现8例(18.6%)呛咳、10例(23.3%)呃逆、26例(60.5%)恶心呕吐、12例(27.9%)躁动;两组患儿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均有显著差异(P<0.05)。

2.3 治疗时间对比

实验组治疗时间为(7.6±2.4)min,对照组治疗时间为(13.6±3.1)min,实验组短于对照组(P<0.01)。

2.4 治疗结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成功42例(97.7%),对照组治疗成功35例(81.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异物在儿科较为常见,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急症,长时间可导致局部的黏膜损伤、炎症及溃疡,严重者可发生穿孔,需采用手术治疗[2]。多数上消化道异物可在胃镜下取出,但因患儿年龄小,自制力弱,配合度较差,在进行胃镜治疗时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增加小儿治疗的配合度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消化道异物患儿常有疼痛的症状,加上在进行胃镜操作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适,且在进行胃镜检查时,需多次进行进镜检查,极易给患儿带来痛苦,造成患儿对胃镜的心理恐惧,降低治疗的配合度;患儿的消化道壁较薄且腔隙较小,导致在进行胃镜检查时易损伤消化道粘膜,造成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大出血,危及患儿生命[3]。故而在进行胃镜的诊疗中减轻患儿的痛苦是十分必要的。

表1. 治疗中的MAP、HR及SPO2对比(n=43,±s)

表1. 治疗中的MAP、HR及SPO2对比(n=43,±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组别MAP(mmHg) HR(次/min) SPO2(%)实验组96±4* 71.6±6.8* 96.5±0.9对照组114±6 87.9±7.6 96.6±0.8

无痛胃镜是通过镇静药提高小儿的耐受性,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不适,从而提高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和安全率[4]。在进行小儿无痛胃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时,动作要轻柔,选择适宜的方法,当退出胃镜时,如遇到阻力,不可盲目粗暴,术中应与助手密切配合,发现异物后,要对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仔细观察,并是否有嵌顿,如有嵌顿,了解嵌顿位置、深度,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在对于其他异物在进行取出时,应依据异物的形状选择适宜的取出器进行取出。如取出较为困难的异物,应在体外进行模拟异物取出。在异物取出后,需再次进行进镜观察上消化道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出血、穿孔或异物残留等情况,便于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的是无痛胃镜,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胃镜,实验结果显示,无痛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异物中取出率较高,治疗时间短,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的不良反应较少,表明无痛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较为安全有效。

[1] 杨彬. 经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69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 2012,41(1):85-86.

[2] 刘晓文, 魏文琼. 91例患儿胃镜下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配合[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48(1):38-40.

[3] 刘靖正, 周平红, 姚礼庆, 等. 上消化道异物714例胃镜治疗体会[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23(1):46-47.

[4] 陈立.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比较[J]. 中国内镜杂志, 2012,18(2):220-222.

1006-6586(2016)09-0107-02

R57

A

猜你喜欢
异物胃镜小儿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如何处理异物进入眼睛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