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还是一位优秀教师

2016-04-08 08:54郭存亭
文史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赵树理学校教学

郭存亭

2011年“七一”前夕,由中共潞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潞城记忆》(上、下册),其中在上册第三组稿“乡亲难忘”里,原中共太原市纪委副书记张桂芳的《我在潞城工作的回忆》一文,回忆了1938年潞城建立牺盟会的情况。当时潞城建立牺盟会的主要领导大多是来自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张桂芳对乡村师范这样回忆道:“那时乡村师范是最进步的,史纪言是乡村师范学校的校长,王中青是教导主任,赵树理为美术教员。”

赵树理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为什么在张桂芳的回忆里赵树理却是一位美术教员?

细读由一丁编著、国际交流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的《赵树理年记》,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可知:赵树理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他的一生中,有6年时间是在学校的讲台上度过的。

1923年赵树理经人介绍,在沁水县端氏镇野鹿村当小学教师,该村地处巍山脚下,辖7个自然庄。1924年又到端氏镇东南部的板掌村当小学教师,1925年春还到阳城县西冯村教私塾。1928年8月,赵树理在沁水县西关高小当教师,1931年4月,在洞庵高小任教;1933年8月,赵树理在太谷县北洸村教国语课,1936年赵树理被长治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聘任为国文教员。

当时的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很不好,设施非常简陋,教材缺乏且不规范,主要以《上下论语》《通俗国文》为主,课程设置也很乱,课堂教学状况多是复式教学。另外还有兵匪频繁扰乱乡村,一些乡绅敌视乡村教育,私塾的存在也不断冲击乡村教育,再加民众对教育的一些不理解等,这些恶劣的教学环境,严重影响着乡村的教育。但这些情况,赵树理是一清二楚的。他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完全一样。在课堂上,他善于启发学生,讲话颇有趣味性,使学生听得入迷,兴趣极高。赵树理喜爱上党曲艺,有时课堂上讲到精彩处,他便情不自禁地用手敲打着节拍,放开嗓门唱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在那时的私塾和乡村学校,先生、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教育往往要用一种木板,也叫做“戒尺”,用两只木块制成。赵树理不管在哪个学校任教,课堂上的他最不喜欢拿讲桌上的板子,总是笑盈盈地给学生讲课。他对作文教学非常重视,让学生自己命题,要求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写什么。1932年冬天,赵树理为陈万国等几位同学进行升学辅导,他每周安排两次作文,一次由他命题,一次由学生自拟题目,而且让学生们自改、互改,最后他才改。讲评作文时,他以优秀文章为范文,给学生反复讲评写作方法。他在工作中往往带多门课程,在洞庵高小他教过的课程就有数学、音乐、图画、体操、历史、地理等,可以说他是教学上的多面手,被师生称为“全把式”。

不仅如此,赵树理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板掌村初小任教时,课后常领着学生到麦场上放风筝。交口村庙会上,他还领着学生敲着鼓、唱着歌去赶会。教学中,他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就孩子的学习与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对误课的学生利用午休时间给他们补课;对买不起书的孩子,他就把教学内容抄在白绵纸上给学生装订做课本。赵树理在他的课堂上,从来没有先生的架子,更没有自古传下来的师道尊严,完全以学生为主,关心、爱护、引导学生,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与我们今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非常吻合。

赵树理在私塾和乡村学校的教学经历为他“乡师”任教奠定了基础。“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于1932年7月,是长治较早的中等师范教育学校,校址在潞安府城外西北处的北寨村,简称“乡师”,也称北寨师范、上党简易师范。这是一所由晋东南地区19个县的知名绅士集资联办、实行股东制管理的学校。董事来自晋东南各县,都是当时有名的社会人士,董事会推举郭宝清为名誉校长。1936年夏学校的领导换届,新一届校领导分别是:代理校长史纪言,教导主任王中青。史、王两人在长治一带很有名望:史纪言被黎城县人誉为“黎城新十才子”,王中青被长治人誉为“潞安状元”。他们上任后为把“乡师”办成一所对革命有利的学校,便物色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师来学校工作,其中就聘请了赵树理任国文教员。

“乡师”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学生都来自乡村,毕业后回乡任教,解决了平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乡师”在史纪言、王中青、赵树理的领导下,完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机制和管理体系,其办学宗旨更为鲜明:造就乡村良好的小学教师,传授先进的文化和儿童应有的各种生活习惯及技能;办学目标也非常清晰,即培养上党乡村小学良好师资,培养不畏难、不苟且、奋勇迈进的精神。“乡师”学制四年,开设课程有:国语、党义、数学、物理、化学、中外史地、英语、儿童心理学、教育入门、农机概要、卫生、音乐、体育、美术等。每日五节课,早晚有自习,学生食宿全部在学校,费用自理。赵树理在“乡师”受聘后很快就投入教学中。工作中,赵树理与史纪言、王中青三人采取敬教劝学、礼贤下士、适应形势、改革教学等措施,改变了学校落后的面貌。

赵树理的教学科目主要是国语,但在国语课程外还兼任其他科目的教学,其中就有美术课、音乐课等。不管哪种课程,他的教学方法多姿多彩,深受学生喜爱。赵树理的课堂从不局限于教材,敢于质疑教材,走进学生中去。他在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课堂风趣幽默,学生非常喜欢上他的课。据《长治市郊区区志》记载:“赵树理和学校领导史纪言、王中青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使学生感到他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既是长辈又是伙伴,是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赵树理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忙于学校的其它琐事,在同事与学生中有很高的威望,深得人心,大家对他是个个称赞,人人敬佩。在《长治市郊区区志》里的《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一文有这样的记载:“赵树理多才多艺,能上能下,能屈能伸。”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张学义在他的《赵树理的教师风采》中写道:“如果赵树理不是成为作家,肯定能当一名好教师。”

赵树理的教师生涯中,“乡师”的经历使他的教学思想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他在“乡师”工作期间,也正是进步的抗日力量和落后保守的反动势力激烈斗争的阶段。他和史纪言、王中青等为积极扭转一般师范陈腐落后的办学方向,密切联系学生思想与时势,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小组活动,成立了鲁迅读书会、哲学研究会、世界语学习会等宣传革命真理。赵树理在一次教学生唱歌时,原歌词是:“摇、摇、摇小船,轻轻向前流,快乐呀!快乐呀!一生一个梦。”他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奋斗教育,直接把歌词改为:“努力呀,努力呀,人生要奋斗!”

在抗战时期,美术宣传活动也是抗战文艺中最为活跃的一环,美术工作者是抗战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广大爱国画家不仅创作了大批反对侵略、发动民众起来抗战的优秀美术作品,而且还通过举办画展的方式募集捐款支援祖国的抗战事业,甚至投笔从戎,拿起武器投身于战斗,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赵树理以他的多才多艺和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了一位教师的光辉形象。赵树理在“乡师”对培养“老师”的教学工作是得心应手的,除了完成他主教的国语课程教学外,为了公开宣传革命的需要,还兼任了美术课教员,积极致力于革命文艺的大众化宣传。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使校园里到处是书声郎朗,歌声嘹亮。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办学措施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

1936年9月,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成立。同月,王中青作为长治牺盟会会员代表到太原参加了牺盟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2月8日,牺盟会特派员宋乃德到长治开展工作,他常到“乡师”做抗日形势报告,宣传牺盟会的宗旨和任务,“乡师”当即成立了当地牺盟会。在校长史纪言、教务主任王中青的支持下,又有赵树理的影响和教导,“乡师”一些学生与教师参加了牺盟会,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并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世界观。赵树理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来播撒革命种子,以后让党来收获。”那时的上党联立乡村师范学校,已成为晋东南地区青年向往进步、宣传抗日救国的中心,成了晋东南宣传抗日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不断走上街头宣传抗日。1937年底,有名的上党乡村师范,被日本鬼子一夜之间烧为平地。

赵树理在“乡师”工作任教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对“乡师”的影响确实很大。他在工作中传播新思想,进行文艺创作,影响了“乡师”一大批学生。他不仅在文学上被尊为大师,其才艺也被后人所敬仰。单就他断断续续的教师生涯来说,也堪称一位为人师表、业务过硬的优秀老师。“过硬的”教学本领,在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与革命中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很少用心理刻画或肖像描写的手法,而是善于白描。如果用绘画艺术来比喻的话,他的小说是写意画而不是工笔画,他不追求形似而讲求神似。《“雅文化”视域中的赵树理》一文对赵树理的才艺这样评价:“除文学创作外,赵树理还兼具多门才艺,不仅通晓农民的艺术,能说书,会唱戏,精通锣鼓笙笛等乐器,而且不失文人的雅致,喜绘画,能下棋,酷爱书法,熟谙书法之道,承续着中国博大精雅的书法及其文化传统。墨舞之中见精神,书法文化显风雅。”

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后,“教学才艺”仍然没有丢。1937年他给牺盟会训练班讲课;1946年在华北新华书店开办的“新华补习学校里代了半年数学课。1950年2月23日,在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寒假学习会上作《如何教文艺作品》报告等。无论在哪种场合,亦或他以著名作家的身份与学校师生接触、交流等,均展示了一位优秀教师所具有的“教学才艺”。1977年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后学生使用的教材实行统一编印,开始了全国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1980年第五套教材全部统编完毕,赵树理的作品首次被收入教材中。据统计,在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语文、文学教学中,赵树理的作品先后被选入教材、进入课堂的有《田寡妇看瓜》《手》《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小经理》《传家宝》《孟祥英翻身》《地板》《也算经验》等。通过这些作品,使我们的学生看到了赵树理这位多才多艺的大师形象。

赵树理大师的多门才艺以及他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他所教过的学生的一生。他的学生因自己的喜爱不同,留在记忆中的老师形象也不同:有的记忆中赵树理是他的国语教员,有的记忆中赵树理是他的音乐教员,还有的记忆的赵树理是他的美术教员等等。不管怎样讲,赵树理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赵树理学校教学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学校推介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