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与  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共性与差异

2016-04-10 04:44郑仕佳
中学政史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文综广东



2015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共性与差异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郑仕佳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具有考查面广、题型稳定、重点突出等相同之处,但其选材的时代性、个别试题的难易度却略有不同。

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具有领军效应,深远地影响着历史教学和评价。2016年,广东省高考将告别广东卷,迎来全国卷。因此,广东省的高中历史教师要加强对全国卷与广东卷历史试题共性与差异的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认清历史评价的形式、内容,从本质上把握历史教学和备考的方向、原则、措施,以便更加务实、灵活、高效地组织历史教学和备考工作,提高历史教学和备考效果,实施精准的历史评价,避免走“弯路”、“窄路”、“错路”。对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复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全国卷的命题原则、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素养。

一、共性:紧扣课标,落实考纲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严格遵循了考试大纲精神,贯彻了“材料第一、能力为主、素养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积极创设了试题情境,联系了课本内外材料,营造了既熟悉又陌生、既来源于课本又取材于权威材料、既体现重点内容又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的答题环境,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以古观今的能力和情怀。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在形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新颖性、灵活性,在内容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引领性。

1.考查面广,重点突出。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基本上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较好地实现了考核目标,突出了重难点内容。

例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9题通过历史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太平天国、军阀混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了解,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由此可见,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掌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历史事件,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又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第21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概念的掌握。通过分析可知,这种文学风格超越现实,属于浪漫主义。

由此可见,考生只有精准把握概念,才有可能准确答题。

就历史教学的客观实际而言,高考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绝大部分试题或直接考查主干知识,或要求学生联系主干知识解答,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历史试题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考查面广还体现在试题对新的学术成果的引用,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对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历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打开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将学术性、现实性和常规性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为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指引。

例如,2015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41题,引用了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的一段资料,要求学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事实,对材料中的公式进行探讨,这体现出了命题者对最新历史研究成果的应用。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注重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遗产的现代意义,提倡传承文明、崇尚科学的精神,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例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48题有这样的内容:“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这表明“孝”能立身,也能治国安邦。这样就能将“孝”的认识提高到治国的高度,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传统孝道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受到内心触动。

2.题型稳定,考查能力。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都有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开放探究题等题型,全面落实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能力考查目标,有意避免了“考死”、“死考”的情况,考生往往需要经过回忆、联想、辨识等思维活动,才能准确解答。

例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该题给出了历史材料,即历史事实,然后让考生判断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这需要考生分析历史事实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提取关键信息。A项涉及“皇权”、“外戚”等信息,学生容易误判;B项涉及中国家庭观念,干扰性最强;C项展现了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与选项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D项为干扰选项。由此可见,该题的思维容量较大,能力考查层级较高。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更多地体现出了综合性、灵活性,注重通过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并在试题的材料选取、问题设计、答案评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开放性,给考生留出了更大的作答空间。同时,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调整了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既体现了规定性,又兼顾了个性化。这种将史识、史观、史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开放性试题,一定会继续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教师要坚持方向,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二、差异:形式大同小异,难度不一

由于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与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人员和适用范围不同,因而它们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1)在试卷的设计上,选择题的题号有很大的不同。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选择题是从第12题到第23题,而全国卷Ⅰ则是第24题至第35题。另外,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设置了选做题,分别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等模块的内容,这是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的一大特色。

(2)在考查的深度上,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强调大范围考查知识点,如选择题的每一个选项就是一个考点;而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则注重知识的考查深度。

(3)在非选择题的命制上,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比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的题量更大,考查学生的横向思维较多,更重视对学生主观认知的考查,而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则以纵向思维考查为主。

例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第39题第(3)小题:

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

这道试题难度较大,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升华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4)在解题逻辑上,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比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思维层次和逻辑环节多,更重视在历史情境中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例如,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第12题:

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

C.行书D.草书

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官员奏事公文往来频繁,而官方文字小篆书写速度较慢,难以完成,故让胥吏修改,遂成“佐书”(隶书),隶书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更便于书写,B项符合题意。由此可见,2015年高考广东卷文综历史试题的思维层次和逻辑环节不多。

又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8题: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更具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在中国出现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由此可见,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的思维层次和逻辑环节较多。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文综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移步不换形”——2017年文综全国Ⅰ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光辉下的阴影——2016年高考文综I卷第41题思考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二题商榷
广东舆情
逻辑素养不可或缺——以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27题为例
从“徽风皖韵”到融入全国卷——兼评2015年安徽高考历史试题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