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外美术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

2016-04-10 09:53徐静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宫
少儿美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内容

文/徐静 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宫

浅析校外美术教学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

文/徐静 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宫

校外美术教学中以多种形式为媒介,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产生与众不同、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音乐,引导思维;设置情境,启发思维;内容创新,开拓思维;利用自然,发散思维。

美术教学 形式多样 启发引导 拓展思维有效教学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各学科都比较重视的一个课题,每个学科对此都有不同的方法,美术教学也有其独特的方式。

目前,在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升学、家长的期望值、教师急于见成效等,导致校外美术教育过于重视技能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现代美术媒材的多样性,美术教育者容易犯美术课图热闹、追求形式上的花哨,甚至在教学中做好了模具,让学生拼凑画面等错误,忽略了从根本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内心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思维僵滞、思想不活跃,在美术创作上缺少创新精神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美术工作者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探索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思维,使学生能够尽情有效地进行实践和创造。

那么,美术课中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呢?

一、借助音乐,引导思维

校外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着重表现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上。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打开,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是无法估量的,其作品内容及形式都会有出人意料、让人惊喜的效果;反之,常常会雷同、平淡无味。大家都知道,一首欢快的曲子会把人引入一个美好的境界;一段忧伤的音乐会让人情绪低沉,音乐很容易调节人的心情,虽然运用音乐的效果来活跃课堂、引导思维已是个老套的办法,但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把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是创造气氛、启发思维的好方法,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尝试百试百应,屡试不爽。例如在上六年级的创作画《欢乐的童年》时,我分别在不同的班级做了试验。首先,我在一个班级详细地讲了本课绘画的内容以及正确的作画方法,从构图到技法,一步步深入浅出地讲,但是从作业效果来看,构思平平,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画出的作品也是些常见的内容。针对这些情况,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首先为学生放了一首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乐曲一响,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欢快流畅的乐曲使他们置身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随着那美妙欢快的乐曲,他们又追逐在山花绿野间,嬉戏在草丛树林里,他们的心早已追随着乐曲玩去了。一曲结束,我问他们想了些什么?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身子都欠起来了。此时,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已经在他们的脑中形成了,我只简单地讲了构图以及该注意的问题,便请他们来画,课堂上的气氛一直很活跃,从作业效果来看,出人意料,很多我没见过的游戏都出现在画纸上。这节课,简简单单的一首曲子发挥了那么大的威力,它代替了苦口婆心的启发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两种上课的效果截然不同。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既增大了教学容量,减轻了教学难度,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音乐的影响和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喜欢这种方式,基于此,我还设计了《音乐与线条》《小小指挥家》等借助音乐教学的课程,效果颇佳。

二、设置情境,启发思维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好玩好动、争强好胜,而且比较纯真稚拙,根据这些特点,美术教学应寓教于乐,在课堂上创造一些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我们知道,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原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从认知动力学出发,也认为游戏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由此看来美术课上利用游戏活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需的。我上过这样的一堂课,一年级想象画——可爱的动物,课堂上我首先用一些动作表现几个小动物,让学生来猜,然后又让每个学生都扮演一种小动物在大森林里玩儿,于是,学生有的竖起两个小手在头上当耳朵扮小兔;有的抓耳挠腮搭起“凉棚”扮小猴;有的把胳膊当成小鸟的翅膀在不停地扇……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这是为了闹中求序,我领学生一起说了一首儿歌:“跑呀跑,叫呀叫,大森林里真热闹,小熊打腰鼓,小猴吹小号,还有松鼠和小兔,乐得蹦蹦跳!”然后再用一些原始森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森林的情景之中。通过这样的启发引导,学生画出来的东西不仅仅限于小动物的形象,而且画出了故事情节,想象得非常有趣。这种情境教学使学生情绪高昂,学得轻松,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学习动机。把游戏巧妙地移植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美的想象,自然而然地启发了思维,同时培养了孩子追求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内容创新、开拓思维

美术课中,除了上好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新的教学内容。但要注意新增的内容一定要是新颖的,让学生感到新鲜,能产生好奇心。比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水彩知识后,在他们刚对色彩有了感觉而产生兴趣时,我给他们增加了一课内容,题目是“画味道”。味觉,大家都知道,酸甜苦辣咸等,要画出这些“味儿”的颜色还是第一次,各种“味儿”都是什么颜色呢?一写出课题,学生便很感兴趣,热烈地讨论起来,他们通过生活的实践和对色彩的初步感受来找感觉,大家都非常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次的作业是令人满意的,在对色彩认识不久便能比较准确地画出这近似抽象的课题,实在是很不简单,对于这些内容,学生都特别感兴趣,他们不仅能动脑筋地去思考去绘画,而且会在有意见分歧的时候,为自己的观点据理力争、辩论探讨,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有效教育,在绘画中思考,达到了自然而然的教育效果。根据他们这种心理,我还安排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内容,用色彩表现《四季》、用线条画感觉——《会跳舞的面条》《三笔画人像》、画《魔鬼》等,用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孩子们可以在这样一些内容里尽情地发挥对色彩、对线条、对美的感受,开拓了思维。

四、利用自然、发散思维

大自然是一本包含各种知识的综合教材,是发展儿童思维的天赐发祥地,它无论在色彩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会给我们做正确的指导,它总是保存着一种纯真的气质来感染熏陶学生,因此,在美术课中要充分利用这本教材,给学生更多的走入自然的机会。在画《山》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摆脱印象中固定模式的山,我带他们走进了藏着无数奥秘的大山里,我没有要求他们立即坐下来画,而是让他们在山坡上、草丛里寻找那些新奇的东西;让他们登高远眺……几分钟之后,学生跑回到我的身边,他们手里拿着各种树叶、野花、野果、怪石,捉来了各种小昆虫,围着我问这问那。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思维就在这疑问和惊奇中张弛、拓展。他们提的问题,我多半答不出来,这些就要靠他们自己去想去查找资料,想的过程、找的过程就是我领他们到大山里来的目的。大自然处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疑问,学生们在这种疑问中构思起笔,画出的山便有了生气,而且各有新意。学生通过眼看、心想、笔画,获取了大自然里那些美好纯真的东西,耳濡目染又唤起了他们的激情,丰富了想象,拓展了思维。因此,美术课中重视和利用大自然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拜大自然为师,完善自我,发展思维,是绝好的办法。

自美术课采取了这些方法后,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有很大的变化。在内容上改变了以往那种局限的、生硬呆板的思维方式,赋予了作品美好的想象和纯真稚拙的气质,同时也开发了智力。往往对同一个内容他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比如在创作《老师的节日》一画时,有的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画为老师欢庆节日的场面;有的从老师的角度来画老师在节日里仍为孩子辛勤工作的情景;有的画师生同庆及社会上庆祝教师节的场面;有的还以拟人的形式画了一些小动物来向老师祝贺,等等。记得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上没有人物形象,只画了一个讲台,讲台上放了一簇盛开的鲜花,题目是”老师,献给您“,构思简洁,立意深刻。

在形式上,同学们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低年级改变了只用彩笔、蜡笔涂涂画画的方式,利用了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些既新颖又有趣的方法,如手工与绘画相结合、各种媒材相结合的方法等等。高年级改变了素描、色彩等单调的形式,探索出一些新颖的方法,同一个内容,有的用色彩画,有的用纸贴、布贴,有的用版画木刻的方法等等。另外,即使同一形式也有不同的方法,如上图案课,有的学生树叶拓印,有的用布蘸染,有的学生用嘴来吹色,还有的用镂版印刷等方法。总之,通过在美术课上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在技能技巧方面得以发展。

思维的拓展,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继续探索一些新方法来不断启发、开拓、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些开拓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校外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而不只追逐形式,这是一种理念。在深入推进美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形式和内在,以“学生为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孩子们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校外美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美术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主要内容
怎样让美术课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