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书法教学中引入创新手法的实践研究

2016-04-10 09:53顾鞍钢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少儿美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收笔笔画写字

文/顾鞍钢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在传统书法教学中引入创新手法的实践研究

文/顾鞍钢 上海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关于“传统与创新”,向来是众说纷纭。当下对青少年实施书法教学,是一味追求传统,还是引入创新,是值得新时期书法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延续的过程,创新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只有有了传统的东西,才能够结合时代的新元素、新理念、新观点而得以发展创新。在艺术范围内,传统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都在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它。书法教育也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引入书法教育的创新因素,使书法教育更适合时代发展要求,更能引起新生代学子对书法学习的兴趣。

“书法”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从其本质上讲,书法艺术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延续的一种特有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授和学习得以实现,而青少年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由于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传统书法的实用性逐渐被边缘化,而被搁置于艺术的行列,举得高高,乍一听是不错,可范围领域缩小了,变狭窄了,正在研究它的人以总人口的比例计算那可真是少之又少。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推动下,随着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书法教育逐步又被社会所重视,进了学校的课堂,学校专门设立了写字课,已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有兴趣学习书法,在多年的书法教育的实践中,我一直在秉承传统书法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引入创新手段。

一、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研究和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孩子可以在局外人认为枯燥单调的学科中学得津津有味,可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可以在学习成功后获得极大的身心愉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语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才能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多年的书法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教师的言行举止、知识才华、学术能力,可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教师上课写的一手好板书会去仿效,会模仿教师字体的写法。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是我们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在古往今来的书法领域中,历代各个时期的书法大家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宝库,教师首先应该在这个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勤加研习,古为今用,促使自己提高对书法艺术技法技能的水准与感悟,其次还要有其他旁系学科领域方面的知识内容的辅助。为此,我在平日里用大量时间研修自己的书法功力,用大量时间临摹优秀书法作品,用大量时间精心布置教室氛围,书画同源,用大量的时间了解国画等旁系知识,来滋润和丰富书法教育教学。

二、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在日常书法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运用对比教学法以增强学生学习书法的自信心。我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学生的作业,通过对学生前、后一段时间的学习作业的对比,让学生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充满对孩子的希望,并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兴趣。

通过对平时作业的展示进一步强化学生比、学、赶、帮、超的能力,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其学习书法的兴趣。每学期我经常举办优秀作品或进步明显的学生书法作业展示,让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与人比较又可看到自己不足的、需要更加努力迎头赶上的一面,从而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开展各种书法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其兴趣。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观摩各时期各类书法家的各种书法和不同字体的书写表演,观看中国历代各个时期的优秀传统的书法和国画作品,使学生对传统书画方面的理性知识有更多了解与认识,提高欣赏眼界、审美能力等。

三、由简到繁,由易至难,书法教学循序渐进

注重基础教学,在“笔法”练习上,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的问题,我就根据汉字结构,从采用以笔画为最少单位的独体字着手,由笔画和独体字慢慢向组字演变,以其作为偏旁或部首,而后再由部首组成合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也应该需要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做一步一步的练习。但是,强调循序渐进,并非顺序唯一。因为汉字笔画、部首、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字的笔画与字的结构,按顺序讲,应先练笔画,再练结构,因为笔画是组字的部件,是结构的基础。但是,如今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社会时代不同了,人们学习、生活的节奏比较快了,所以单教笔画是不行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认识不足,自觉性不够,平日里不用毛笔书写,再就是家长急功近利的意识太重,总觉得学习书法进度太慢了,他们恨不得今天来学了,明天马上就可用了。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就引用毛泽东“我们要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思想观点,在学习写字过程中练习学习笔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教,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教学,才能逐步写出合格的笔画。

当然,一个汉字写出来想要它“合理”“美观”,有两大要素:一是笔画要“劲”“挺”,即用笔有力度,圆润厚实才好看美观;二是它们在字中的位置还须“恰如其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笔画的法度和字体的结合组成,即“笔法”和“结构”这两大要素。因此对青少年初学者来说,“笔法”练习很关键。为此,在书法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把“笔法”奉为至尊,会将大量时间消磨在“横、竖、撇、点、捺”的单独练习之中。然而,字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间架结构同样重要,在这方面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大部分家长、学生对学习书法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想尽快地学会写字,越快越好,认为自己写的字就是书法。其实这只能说是在书写,并非书法。书法是一种艺术,是在书写的基础上生成的艺术,它与书写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作为书法教师,我们必须善于利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这种“速成心理”,因势利导,实施书法教学,及时把握,正确引导,才能有效激励学生持续保持浓厚的练习书法的兴趣。

为此,我总结二十余年书法教学实践中摸索积累的经验,自行设计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步骤:为降低初学者的难度,施行一种有效练习,选择从练习写大字开始,采取双钩的形式方法,即先把要写的放大的字样稿垫于写字纸的下面,用铅笔把笔画勾画出外轮廓,形成一个空心笔画,把样稿抽出,而后再用毛笔依照勾好的笔画进行书写。这样是为了降低学生在写字过程中因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基本要领发生的“提”和“按”用笔的难度。因为学生在初学时是能够看到笔画的粗细变化的,也可以听懂教师讲课的知识内容,同时也知道粗的笔画要把笔下按,细的笔画要把笔上提的要领和道理,可当真正书写时就无法掌控这一点。初学时如写小字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还没用上“劲”,在用笔还没感觉的状况下,写出的笔画早就一蹴而就写“过”了,导致学生不敢按笔, 铺不了笔毫,而到写细处时提又提不起来。这就让学生在练书写时无法体会到毛笔书写过程中运用笔的起笔、行笔、收笔感觉,摸不着方向,所以学生书写起来用笔就毫无轻重,就会产生笔画无变化的现象。而双钩的笔画,让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已勾画好的笔画书写,如是粗笔画就要轻轻下按,而写到笔画细处时就知道把笔上提写过去。按照具体的规范去书写,学生就可以掌握起笔、行笔和收笔过程的操作要领了,练习起来也就摸得着方向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书写的难度。

初学者先练习写大字,这是因为书写大字时的笔画大了,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相对比较容易找到用笔的感觉,特别是有利于对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中用笔的动作要领的理解和把握。比如练习写“横”时,我就不采用传统书法教学模式——集中用一段时间练习“横”,因为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学习书法很枯燥,而是采取就以写文字中的“一”字的第一课练习做笔画教学安排,不说写笔画,而就告诉他们是写“一”字,再把“一”字的一些基本运笔要领与方法理念告诉学生,并加以具体书写演示。练写了几节课的“一”之后,在“一”上加个短横就使“一”变成了“二”,让学生开始写“二”。这样一方面是练习写新的短横内容,再就是练习一短一长的组合字写法,对长横的书写来说是巩固练习。又练了几节课后,在“二”上再加一个短横变成“三”,让学生练习写“三”字。这样学生会认为在练习写“一”“二”“三”字,可这是教师有计划地在设计练习不同横笔画的写法,他们在很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沉浸在这“一”“二”“三”的练习里,写的是“一”“二”“三”这三个字,其实就是在无形中反复练写长短不同的“横”笔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写“一”“二”“三”这三个字了。

当练习写竖时,我还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挑选横与竖组合但在书写时不见起笔收笔或起收不明了的字,如“工”“王”“珏”等。这样就先解决了写没有明显起收笔的竖。等学生把竖笔画练习写稳了,再教有起笔无收笔的竖画。虽写的是看不见起收笔的竖,可写的时候动作与要领也都要做到位,只不过不显示出来,否则是不能写好这个笔画的。要求学生知道竖的起收笔方法与动作要领,并在书写时做出来,体会写竖与横在用笔上有什么不同,仔细琢磨之后,再让学生们开始练习有起笔的竖,选取竖与横组合的文字,用“土”“士”“上”“止”“山”“正”等字练习竖画起笔写法,在学写竖有起笔的新笔法的同时,仍在巩固练习横笔画。再学有收笔的竖,可选用“干”“丰”等字。逐渐再选加点的文字,如“主”“玉”,加钩的文字,如“丁”“于”。这样循序渐进,由简至繁,在巩固已学过的笔画的同时加入新笔画的练习。由于每次练习学生觉得都是在学写字,而且是不同的汉字,这使学生在练习写字、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新鲜感。从这里大家不难看出我所选择的这些汉字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有内在的递进关系,是初学者在书写过程中以横、竖笔画为主的基础练习和巩固,而后再逐渐叠加参入其他不同笔画进行练习。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学练书法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学会了多动脑筋、多思考、多了解简单的文字组合形式与变化的方法。学生在这种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感到很有趣,很有意思,这样的方法会让练习写字的学生在学习书法时产生一种“成就感”,他们的兴趣就会更进一步得到激发而提高,就会增强其更好地学习书法并坚持下去的信心。

传统是书法艺术的支柱,创新是书法艺术得以延续的精髓。人类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从事书法教育的教师,在书法教学上也应该树立创新意识,追求创新理念,也只有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气息,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喜爱书法,追求艺术,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做到借古开今,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书法艺术,又不同于古人的某些做法,这取决于书法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创造力。开拓创造是书法艺术传统教育模式得以发展的动力,只是一味墨守成规,那就是对传统做法做无意义的重复,更难言发展了。傅抱石老先生曾说过:“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其意义就在于他在认识到传统的真正精神所在的同时,也认识到突破传统的重要性。正因为他的这种认识,才使他创造出了人们常说的“抱石皴”。

猜你喜欢
收笔笔画写字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我学写字
软硬兼施(二)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