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促进高校管理创新的探索

2016-04-15 01:12黄阿火
关键词:高校管理大数据

黄阿火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大数据促进高校管理创新的探索

黄阿火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将大数据和校园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为师生服务是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应用的现状,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构建高校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的设想,同时阐述了平台建设的目标、功能、对象,探讨了平台整体的架构和管理,描述了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管理;智能服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交软件、云服务、终端服务等一系列新媒体、新平台的兴起和普及,全国高校迅速反应,纷纷开始了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比如,扩大基础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建设,利用社交平台进行学生管理等。高校的信息化进程不仅为学校师生、管理者带来了便捷,也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最重要的是其记录下了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方方面面庞大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同时具有很高的价值。如何让这些大数据发挥其价值,让其能更好地为校园建设服务、为师生服务,提升校园整体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而大数据校园管理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校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的现状

(一)大数据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1.大数据概念的提出

2011年5月,麦肯锡研究院通过数据计算正

式宣布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不单单是指“大量数据”或“大规模数据”,而是从应用、技术、思维角度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是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常用的软件或硬件设备对其进行获取、筛选、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它拥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密度低等四个特点,可以分为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1]。

手机移动终端、互联网、云计算、社交软件等新技术的普及,使得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渠道不断扩大,大数据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另外,数字、符号、报表、文本、超媒体信息等大量信息均为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这个特点增加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保存和提取的难度,使得高效的计算能力和高能的信息处理能力成为高校信息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大数据的核心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多元化的终端数据采集系统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挖掘和整合有价值信息的处理行为。

2.大数据影响高校管理理念

在高校,随着云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日益扩大。高校的党群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图书系统等每天都记录着各类信息,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负责人Andreas schleicher提出,要让学校的管理者认识到数据对教学实践的帮助,同时推动整个教育系统产生对数据的信任[2]。价值高且可靠的数据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挖掘、分析、决策与自动化、科研、学习、沟通相结合,创造出更丰富更友好的体验,不仅推进校园的信息化进程,同时改变高校决策者的管理模式,推进管理创新。

从高校的宏观发展来看,实现大数据技术和高校管理的完美结合,不仅能推动校园管理方式的更新变革,加速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而且能使师生体验到更加便捷、体贴的服务,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智能化的转变。

(二)高校管理中对大数据的应用

1.高校管理中大数据应用的现状

高校大数据的应用过去是以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但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向以服务为核心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高校都在试图建设一个开放式的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平台具有智能化、开放性且支持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硬件与软件配置。这个公共开放平台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为师生提供党群、教学、科研、教务、消费、社团活动等信息,并为后勤保障提供财务、校园动态及师生个人等信息,让“冰冷”的数据转化为智能化的各类服务信息,并提供完善且便于交流、交换的操作平台,以及更为贴心、全面、温暖的服务,体现学校的人文管理精神[3]。

以福州某高校为例。在前期的信息化校园进程中,该校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了面向全校的共享数据库,主要包括师生的个人信息、教务科研信息、校园各类活动信息和后勤管理信息。这些数据可进行信息存储、备份、交互、查找等,基本上满足了管理者的应用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量不断扩充,数据库中出现了大量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被提取出来的“沉积数据”或“无价值数据”,这些数据既浪费了储存空间又不能很好地推进校园信息化。另外,校园信息化建设产生的大数据如何通过互联网向各级管理层传递,怎样打通渠道,建设全校师生交流互动平台等问题,都是管理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2.大数据在高校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将学校管理和大数据应用相融合是很多高校正在尝试的,但就目前来看,大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庞杂。前期建立的共享数据库由于涵盖的系统多,数据来源多元化,因此保存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中又以人事、教务、财务、科研信息最为庞大和复杂。而且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张以及信息的不断累积,各类信息不断进入数据库,长此以往,使得数据库中的信息不断增加,为数据挖掘、管理和分析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二是质量较差。目前,高校中可以采集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但各个渠道都缺少整合和管理,使得有些数据重复录入和出现,各个渠道和系统之间由于格式或者录入系统不一致,出现了管理工作的重复,直接影响了数据应用的效率,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另外,对于历史信息和无价值数据,没有寻找到完善的处理方法,使得数据库中大量信息得不到利用。

三是利用率低。首先是校园的信息仍然停留在收集和累计阶段,尽管移动终端系统的不断发展为信息采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采集后的数据仅仅停留在查询阶段,并没有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梳理,使得这些信息仍未被管理者采用,或者作为决策依据信息的少之又少;其次是公开度低。由于信息没有及时整合和处理,使得各个系统的数据不兼容,管理者和用户需要进入不同的渠道才能查询到相应的信息,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也为数据深入挖掘造成了不便[4];再次是历史数据应用少,已成为历史数据的信息没有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得数据囤积,且不能为未来的高校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与依据,白白浪费了资源[5]。

三、高校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为妥善化解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应用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使大数据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推动高校信息化进程,促进高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本文提出搭建集服务、交流、创新、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校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

(一)平台的建设目标与服务对象

高校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转数据为服务,将大数据和学校教育管理相结合,融合学校的管理、学工、研究、教务、财务、图书等系统,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把数据传输给学校的各部门、管理者和师生,通过校园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力图使数据资源优势最大化,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学校工作效率,从而为高校决策者提供参考,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高校的管理创新。

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坚持为全校上下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多渠道的推送方式,让全校上下及时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资源。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学校的管理层、学校各院系、机关、教辅单位、教师、学生、校友,甚至社会各界。

(二)平台的核心技术与基本功能

平台的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这些技术把采集到的基本信息转化为服务数据传输给校园用户。云计算是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服务交付、使用和增加模式,通过开放、整合、处理的信息化构架和可移动配置资源,提供动态的虚拟化资源。移动互联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和智能感知系统,将控制器、人员、传感器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智能功能的识别、定位、监控和跟踪;[6]智能化技术则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数据计算分析等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提供分析报告,为用户提供趋势预测和决策指导等服务。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平台为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能够很好地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资源;从师生的角度来说,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共享信息,分享科研成果,并可通过自定义的服务对课程、教学、科研进行个性化的排名、统计分析操作;从校园生活角度来说,可以整合校内各种生活服务资源,构建智能化的生活服务平台,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把握校内生活信息;从校园后勤角度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对校园环境安全、车辆控制、宿舍管理、学生活动等进行把控,提升校园后勤服务的水平。[7]

(三)平台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的基础(图1),数据采集主要依靠软件和硬件。软件是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包括微博、微信、QQ)、各种计算机搭建的虚拟平台,硬件是指高校应用的全球眼等监控系统、采集师生活动信息的刷卡或指纹机器识别设备、各类管理平台的登记或记录系统等。完善数据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能保证数据采集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平台的搭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数据采集系统

(四)平台的基本构架

智能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架(图2)包括两个中心、一个平台:

图2 智能服务平台基本构架

1.数据采集中心

数据采集中心主要包括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图书系统和党群系统等几大部分。数据采集中心负责采集学生、教师的各方面基础数据,其中包括采集学校的教务和管理信息、校园的资产、财务信息以及师生日常生活及消费记录,力图体现教师和学生成长历程与高校整体发展趋势。这些数据由表格导入、手工录入以及各个系统日常工作而日积月累下来,是整个平台的基础。

2.数据交换中心

数据交换中心最主要的工作是将基础信息进行编码、分析、转化、集成和传导。信息编码工作是数据交换的基础,只有将所有的信息标准化,才能避免信息余冗和沉积,将信息兼容化,建立一个信息流通、共享的权威大数据库。[8]有效的数据编码能够将信息按照标准格式进行过滤、处理和分析,并将转化后的有效信息进行集成,储存到大数据库中,使得这些储存信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高效、快捷地被各个系统获得,从而促进信息交换。当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集成合并后,数据将进入兼容模式,被加载到一个或多个目标,并通过高效和快捷的传导系统,方便用户能尽快读取这些信息。

3.用户操作平台

用户操作平台涵盖了党群信息管理平台、科研工作管理平台、教学工作管理平台、财务管理平台、学校后勤管理平台、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学业信息管理平台和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等[9]。这些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中心传导给高校用户,其中有提供给决策层的趋势解读、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的服务,提供给管理者的队伍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考核、结构分析服务,以及提供给师生查询的党团、教学、科研、档案、资产、文档、图片等信息搜寻服务,另外还有后勤、人事、图书资料以及就业、实习、校园生活等各类活动,用户可通过操作平台进行综合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的效率,提升了管理者的能力。

(五)平台的应用

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平台中庞大且多样化的大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资源生成的模型为高校师生分析发展趋势,解决具体问题并提供正确指导。本文以为大四学生提供实习地点推荐为例,具体阐述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的应用。

大四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将合适的实践基地、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推荐给感兴趣且适合的学生,能促进学生与社会尽快接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学生实习推荐中,高校管理者主要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收集学生的所在地、性别、兴趣以及是否需要住宿和实习薪资等实习信息,统计成表格,由就业指导中心推荐不同的实习地。这种方式无法对学生的成绩、性格、活动组织能力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也无法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预测,使得推荐的实习地往往不适合学生,降低了实习的效果。现在有了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可以利用各个系统更好地采集学生实习所需要的相关特征和个人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实习推荐模型生成图

在实习推荐模型生成过程中,教务系统可以提供学生成绩、排名及其选修的课程信息,学工系统可以提供个人思想状况、课外实践的情况以及社交平台(包括QQ、微博、微信等)的动态信息,科研系统可以提供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情况,人事系统可以提供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出生地、性别等),党群系统可以提供学生党团、社会工作情况,图书系统可以提供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多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生成覆盖范围广、内容详尽且有针对性的实习推荐模型,这个模型不仅能为学生推荐更加适合的实习地点,也能通过数据分析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实习热门地的预测和指导,使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能多和热门单位及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的实习成功率,促进学生的就业率。

(六)平台的管理维护

1.平台安全管理

平台的安全管理分为内部和外部问题两类。内部问题主要是数据安全问题。由于平台数据采集渠道的多样性,常常会出现数据混淆不清、数据丢失和数据损坏,严重的还会造成毁灭性的数据崩盘。因此,要严格数据管理,对访问者要进行授权管理,使用生产数据必须经过申请和审批,对非授权产生的数据要及时进行清理。另外,对一些敏感信息和敏感数据的使用要通过专门的邮箱或其他可靠渠道进行传输,并对生产的数据及时备份,实时上传云端,保障数据的安全。外部问题主要是非法的攻击和入侵[10]。要建立防火墙并利用软件防火墙对入侵的病毒进行拦截,并通过主动的扫毒软件来检测各个系统的安全漏洞,以保证平台的安全运行。

2.数据采集管理

数据的采集是整个平台搭建的基础,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对开展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和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参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的效度和新度,不仅要靠高校的工作人员,也要靠全体师生的积极配合,将高校信息技术和高校的各个系统相融合,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从数据录入的源头开始,做好数据质量的把关工作,并做好规范管理,在数据的传输流动过程中,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同时加强监督,及时发现错误或有损毁的信息,早发现,早处理,保证信息流通,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四、对大数据促进高校管理创新的展望

本文致力于讨论大数据智能服务管理平台架构和运作模式,试图为高校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且权威的大数据应用数据库,通过数据编码和标准化,使得学校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能够有效交流,从而使学校的决策管理者、教师、学生都能便捷地使用各种数据,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智能服务管理平台的搭建为高校的智能化带来了新的变革,高校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平台,深入挖掘大数据的价值,使庞大且繁杂的大数据信息转化为温暖、细致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使大数据技术在校园管理、教学、科研、生活、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校园管理和信息化、现代化结合起来,达到推动校园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

[2]Andreas schleicher. 大数据和PISA[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9):23-30.

[3]王加年,徐晴.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共享数据平台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5).

[4]舒忠梅,屈琼斐.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与决策机制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

[5]赵巍,刘丹,王欢.高等学校共享式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32-135.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7]陈霜叶,孟浏今,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2):121-128.

[8]肖修剑,王家顺,王田苗,等.信息编码与面向对象的信息编码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3(6):79-80.

[9]阎光才.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10]大数据正对教育行业带来革新[N].南方都市报,2013-04-26.

(责任编辑钟昭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6)01-0076-05

作者简介:黄阿火(1974—),男,福建南安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1-18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6.01.010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大数据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