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2016-04-16 23:56郑师恩长乐市朝阳中学福建长乐3502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长乐乡土校本

郑师恩(长乐市朝阳中学,福建长乐350200)



中学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郑师恩
(长乐市朝阳中学,福建长乐350200)

开发一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突显学校课程优势,探索该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验方法,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学校可开发与利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将其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课程。

校本课程;乡土文化;开发;利用

为贯彻落实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1]学校可以结合地域乡土文化资源、学校传统优势和学生兴趣、需要等,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如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等,[2]并将其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课程。

一、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优势

每个地域都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这些课程资源的支持,我们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这些课程资源。[3]长乐乡土文化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乡贤人杰数不胜数,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美食特产享誉中外,仅省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上百处。这些丰润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长乐地方志和长乐十八个乡镇丛书的出版,也为弘扬和继承本区域乡土文化和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便利条件。

我校地处长乐市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与利用中走在了同类校的前列。学校紧紧依托这些地域历史文化遗产,以家乡文化为基础,以学校课程开发为目标,认真开展校本课程规划、课程纲要编写、活动内容设计、课程评价的制定和成果的展示等,同时结合课堂教授、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和撰写报告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爱乡情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学校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开发了四个领域的校本课程,包括幸福人生、美丽乡土、科技实践和专题教育等,并在各个年级得以实施。同时,我校还先后申报了福建教育学院和福建省普通教育研究室的“基于长乐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研究经验,为我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顺利的实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步骤

1.学校成立“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和教研组长等组成,研究并制定各个年级校本课程的目标纲要、课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案。

2.组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小组,组织培训学习校本课程纲要;组织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参观考察相关乡镇街道,掌握详实的素材;组织编写和编印系列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丛书,主要包括《长乐名胜》《长乐人杰》《长乐民俗》《长乐特产》和《琴江风情》等多门校本课程教材。

3.在各个年级开设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每周安排2课时,由学校教务处督促落实具体课程要求,对每一门开设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过程性的管理。

4.反馈总结阶段,每一学期一小结,每一学年一表彰,通过经验介绍、阶段性汇报课和激励性的评价,进一步推广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深入实施。

三、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保障

1.思想到位。学校通过各类学习和召开专题会议,反复宣传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具体的实施意见,广泛培训各类编写小组成员,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不断研究解决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资金到位。学校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各类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和编印各类校本教材所需,同时学校还制定相关的奖励制度,以表彰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各类先进人物。

3.措施到位。学校制度了系列相关制度和奖励措施,如《长乐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总体方案》《长乐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和《长乐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学校还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推进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此外,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努力挖掘本区域文化资源,及时调控研究进度与方案,组织学习和汇编相关研究案例和论文,确保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向纵深处发展。要加强培训和总结,学校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种模式,通过培训和学校外地区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研究者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学校要求每个成员及时做好自身研究总结,通过中期汇报会和专题研究会等形式予以总结提升。

四、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成果

1.完善且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映衬,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作用。目前我校已出版了《长乐名胜》《长乐人杰》《长乐民俗》《长乐特产》和《琴江风情》等多门校本课程教材,《乡风》《乡愁》等在积极编写之中。每周两课时且多样化的系列校本课程极大满足了广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校探索特色办学开创了一条新路。

2.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一部分教师通过培训研究,特别是参与了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活动,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课程意识,消除了对校本课程的神秘感,激发了他们对本区域乡土文化的研究兴趣与热情,满足了他们自我专业成长的需要,催生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提升了编写教材的水平。

3.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员来源于各个教研组,在他们共同参与研究中的过程中,通过既分工又合作和广泛的交流乃至反思,无论是思想上碰撞的火花,观念上的偶尔冲突,还是最后形成的共识,都是难能可贵的。如此不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意识。

4.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校本课程可以有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它可以安排在教室讲授,也可以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和座谈等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的真实体验,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拓展他们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爱乡情怀。

五、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反思

1.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资源的开发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对地域文化资料搜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资料搜集需要对大范围的资料书籍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存在阅读困难。另外搜集到的有关长乐地方文化的书籍十分有限,很难形成更深层、更细致的文化分析与整理。

2.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和实的施研究目标性不够强,随意性较大,研究的深刻性不足,还有一部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在研究中对长乐的历史及相关文化知识比较缺乏,导致研究很难深入,尤其是将长乐地域文化开发为一门校本课程还存在理论知识的欠缺。

3.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进一步适应和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系列优秀的乡土校本课程,同时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仍在探索中。

4.在经济发展中的同时,一些历史建筑、传统习俗正在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带来了一些障碍。

5.多元化评价方案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挖掘长乐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对于长乐乡土文化的整理及校本课程的建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这两年多的努力,全校师生更深入地了解了长乐的历史、乡土民风,从而更贴近了长乐人的文化生活。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探索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实验方法,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认真总结校本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本着“边实施,边摸索,边建设”的原则,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使我校乡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朝着更规范更完善更科学的方面发展,让学生不仅能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更是区域文化的自愿学习者和探索者,进而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长乐的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

[1]教基(2001)17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 -8.

[2]任友群.日本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J].外国教育资料,2000(5).

[3]周志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5).

(责任编辑:石修银)

猜你喜欢
长乐乡土校本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乡土中国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大宋小神探 夜黑黑,敲窗声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