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2016-05-14 12:41闫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新课改

闫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是学校与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展开实施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逐渐被取代,教育局更提倡学校采用新型的开放教学模式,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在取得较好教学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生态失衡”的情况。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的“生态失衡”问题进行分析,有效提出构建生态课堂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生态课堂 构建

生态课堂是以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是在新课改后实施的新型教学方式。生态课程提倡师生平等,让老师和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共同进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增加自信心,勇于表现自己。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有层次性的。生态课堂尊重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小学语文在课程改革中存在着的“生态失衡”问题

1.教和学的失衡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重点强调的是个人在课堂上的作用,随后对学生进行标准化的教学,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被迫接受知识或者机械化的进行死记硬背,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的培养,从而压缩了学生的互动性与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导致教师与学生的教和学的失去平衡。

2.教学环境与教材内容的失衡

在新课改的实行中,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过分的依赖与教材,从而使得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空间进行学习,这与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是不相适宜的。由于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弱,再加上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与热情不足,使得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情感素质的培养受到局限。例如: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诗词歌赋、生字、生词等进行死记硬背,为学生提供课外质料却非常少,从而使得学生在需求与环境上失去平衡。

3.教学目标和发展上的失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以成绩为主导。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其中所涉及的识字记忆和思维培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等内容,导致学生的发展和现代教学的目标失去平衡,使得大部分学生单纯为了高分而进行学习,最后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等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

4.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失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保持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在原有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因教师对课堂教学向外延伸的不重视,学生只能将更精力重点放在课内知识上,这就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1.联合教材内容,打造课堂氛围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美学,很多文学作品都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展示出它的美感。在语文教学中,要领悟到文章种的文学性就应该营造富有美感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高文学感受力。对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的氛围非常重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各种设施软件或者实物道具等来营造课堂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黄果树瀑布》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先将教室灯光调暗一些,再打开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黄果树瀑布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观看水势奔涌和吼声如雷等瀑布景象,随后再对课文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直观。再如,教师在教授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时,就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海子的作品,全文文笔优美,富有哲理性,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与课文文本联系起来讲课,全文的篇幅并不长,但是简短的文字中蕴含了作者渴望脱离世俗的牵绊,这是作为作者最后的生存思考,使后人在阅读文章后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存价值。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需要深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对全文有更为精准的理解。教师可先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讲诉,以此营造一个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在这种气氛中提高自身对文章的认识,同时也能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2.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学习都是被迫去接受。因此,在构建生态课堂中,提高学生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爱好的活动,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加,例如,各种人物角色的扮演和各种知识竞赛等,使语文教学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积极性。

例如,在《狼和小羊》这一课中,教师可请两位同学来进行角色扮演(狼和小羊),因为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比较熟悉,扮演狼的学生可以故意找单纯善良的小羊的茬,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惟妙惟肖。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随后让学生明白,和狼这样的坏蛋讲道理没有用,要学会机智地保护自己。

3.围绕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开展很多的观察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广玉兰》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广玉兰开花时,花瓣的形状,并充分的感受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再如,《春联》一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自家的贴的春联,鼓励学生试着动手写春联。除此之外,而在在谈话当中,教师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了积极引导,并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不断的朗诵中也能渐渐了解作者在写词时的心境,在写这首诗词时心中有万千感慨,以及对青春的怀念。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一定会畅所欲言,这种富有生气的语文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为师生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调节作用。

4.遵循教学开放性,拓展学生视野

众所周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知识的累积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增长学生的词汇量。据此,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材,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内涵丰富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浏览。教师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必须遵循一定原则,首先,课外读物必须有趣味性,能吸引到学生;其次,课外读物必须具有一定内涵。比如,寓言故事等,能让学生读完之后有所收获,有所反思,这种寓言故事的阅读非常有利于观后感一类文章的写作。

综上所述,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枯燥的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发福.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失衡”及“生态课堂”的构建[J].生活教育,2014,(S2):132.

[2]辛妍.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5,(07):83-84.

[3]陈利林.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小学时代,2014,(13):2.

[4]戴冬梅.对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生态课堂的探讨[J].语数外学习,2014,(12):225-226.

[5]刘庆庆.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语数外学习,2014, (03):156-158.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构建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