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6-05-14 14:52武祎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科目考试

武祎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公布,标志着新高考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两个改革试点的浙江和上海,至今已经在改革的路上探索了近两年,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和等级考、“3+3”的选考、多次考试机会和录取不分批次等改革核心内容也频见报端。2016年多个省份相继公布高考改革的进程与方案,高考改革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进入倒计时。据教育部的批示,吉林省也将在2018年秋季开始新高考改革。本文主要论述高考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和对生物学科教学的影响,并指出高考改革背景下生物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为我省生物学科一线教师了解高考改革的实质,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提供有效信息。

一、高考改革带来的主要变化

本次高考改革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和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虽然吉林省高考改革方案细则没有公布,但是已公布的多个省份的改革方案与试点省市均是大同小异。可以确定的是我省考生的总成绩也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生选考的3个科目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与原来相同、分值不变,均参加统一高考,但是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人总成绩的选考科目,则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等因素,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我省考生高考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科分值为150分,选考的3科每科分值100分。我省每年将组织两次学业水平考试,一次为合格性考试(相当于原来的会考),一次为等级性考试(成绩转换后计入高考总成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计人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将采用按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考生的卷面分数按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浙江设21级、上海设11级),再转换为百分制分数计人总分。并且考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中成绩为合格才能在相同的高考选考科目上获得起点赋分。

本次高考改革还将伴随着修订的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按照目前新课标修订的进程和我省高考改革的时间推算,我省2018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和教师将使用新教材参加高考。

二、高考改革对生物学科的影响

高考改革后文理不分科,3+3的选考模式下生物从改革前理科生必选的科目,变成了所有学生自选的科目,会有多少学生选择这一科将是一个未知数。两个试点省市的改革方案均指出,各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具体而言,就是高校指定选考科目为1门的专业(类),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才能报考;而指定为2或3门的,考生选考科目只需其中1门符合设限要求,就可以报考该专业(类);没有选考科目设限要求的专业(类),考生无论选考何科目均可报考。以浙江省为例,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约1400所高校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共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从招生的高校看,其中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有500余所高校。从高校招考的专业(类)看,不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占54%;设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占46%,其中设限科目为1门的占5%,2门的占8%,3门的占33%。从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来看,选择物理为选考科目的专业(类)最多,达81%;选择化学的占64%;选择生物的设限专业(类)占32%。据统计,考生选考物理可报考的专业(类)可达91%(含不限选考科目的和设限物理为选考科目的,下同),选考化学可以达到83.5%,选考生物可报考的专业(类)为68.8%。

考生将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来选择选考科目,从高校招生方案中可以看出,生物学科与物理化学相比,并不占优势,但是选考生物之后可以报考的专业(类)可以达到68.8%,这与此前文理分科时理科考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比例应该相差不大。而从学生的自身特长和兴趣考虑,我省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科并不重视,一方面影响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也缺乏对学生生物学科思维的培养,所以高考改革后高一年级的生物教学将尤为重要。此外,选考科目的高考分数由原始卷面分折算为等级,再由等级折算回分数,最终计入高考总分,这样的变化是为了消除不同学科之间难度的差异,那么这对生物学科来说是利是弊尚未可知。例如选考某个科目的学生比例高,由于竞争压力大,可能取得好成绩的难度大,但是同时也使得该科目成绩突出的学生更具竞争力。高考改革给生物学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每科100分的设置使得所有选考科目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提升了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选考学科单独考试也消除了生物学科由于理综试卷中试题排布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在面向高考的生物教学中面对的多数是对生物学科有兴趣或者认为有能力学好生物的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三、高考改革背景下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

1.聚焦核心素养,领会改革实质

本次高考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核心素养体系下明确了每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学科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形成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教育部专家在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的讨论稿中拟定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的总纲。在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一线教师要聚焦核心素养,深入理解改革实质,将教育教学的行为统一到育人目标上来。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来确定、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体现生物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相应能力和品格的目的。

2.精研课标教材,转变教学方式

与2007年的课程改革相似,本次高考改革也伴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使用。如前面所述,本次课程标准和教材修订的本质是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重建课程。课堂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培养学生的素养,那么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势在必行。在学科核心素养下重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开展课堂教学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修订的课标和教材正式公布后,国家和省市各级教研部门将组织全面的培训,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新修订的课标和教材的理念。而我们广大生物教师要积极参加培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要在精研课标和教材的同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课堂教育,并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到每一节课中,实现育人的最终目的。

3.发挥学科特长,提升学科魅力

“选择”是新高考改革的关键词,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学科中探究,并获得更好地发展。但是现实情况是学生获得了“选择”的权力,却普遍缺乏“选择”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选课志愿。那么我们教师要做的是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最优秀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和了解生物学科,要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学习并且引导学生会学。要把握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核心知识和观念去认识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增加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并且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生物科学研究进展的前沿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生物学科魅力。

4.加强学习教研,提高专业水平

新高考改革给生物学科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生物学科教师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方式其实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深入理解改革实质,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精研课标和教材,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看书、上网、阅读学科教学刊物、进行教学反思等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增强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广大生物教师要提高教研的参与意识,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课程改革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使我们生物的学科教育真正回到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从而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科目考试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高考“新科目”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对生物学科复习的反思与建议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