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6-05-14 18:38柳芳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课程教学现状,并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生竞争和压力日益加剧,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社会上普遍广泛地引起了关注。我国高校也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本研究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几点思考。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

1、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授课方法单一不够灵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形式仍停留在传统授课方式阶段,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采取灵活的授课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课时安排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必修课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时安排少,教学班都是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队伍非专业化、教学效果实用性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少部分是专业老师授课,大部分是辅导员或者兼职老师授课,心理课教师队伍非专业化。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际上,很多同学把这门课当作思想品德教育课或者仅仅认为心理有障碍才去咨询的一门课,导致这门课的价值不能充分体现,教学效果实用性低。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理论和实践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从理论上要求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自己心理健康的状况;从实践上要求大学生学会对心理健康自查自助;在能力培养上,要求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学习、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会管理情绪和压力等。因此为了提高这门课的实用性,教师应该在学生中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改进,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大化。

2、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测试、讨论、体验、团体辅导、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自我总结等,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和认识自己,体会和感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效果与目的。例如讲到如何面对挫折这章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发言,把自己的一些受挫折经历,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的心路历程与组员们一起分享,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或者发表自己想法;在讲到人际关系交往这章内容时,可以邀请人缘好的一些同学分享自己平时如何与同学打交道的心得体会,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同学们。这样让学生自己互相分享生活经历和生活事例,不仅可以增强说服力,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信任感和说服力,而且这些互动式教学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隨着网络广泛普及和发展,除了互动参与授课方式,教师们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网络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根据大学生普遍想要了解关心的问题,贴近大学生心理生活的热点来选择教学材料,选择网络上一些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合理设计到课堂教学中,进行视频案例授课教学,让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深刻的直观感受,,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找出解决办法,从而学生提高心理素质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动态化

教师在心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动态考核方式,将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课堂表现考核包括平课堂考勤、课堂参与积极性、随堂作业情况、团队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形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如何去分析解决问题上,真正实现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加强心理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学校需要重视和加强心理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对心理课专职教师进行选拔和培养。采取培训交流、工作进修、教学说课比赛、专家指导、集体备课等方式来建设打造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队伍,给他们深造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例如通过培训交流,工作进修、教师们可以及时找到授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家集体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讨论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专家指导和教学说课比赛,让教师们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一起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一起讨论教案设计,教材及时更新,保证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们互相听课,进行的课后评价。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应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改进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动态化,逐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及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许志红, 郝丽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 教育与职业, 2010(2).

[2] 何政泉, 郭 敏, 刘明荒. 大学生军事课考核评价模式变革[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5).

[3] 高艳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 2006(12).

[4] 潘柳燕, 刘惠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初探[J]. 高教论坛, 2007(5).

[5] 李 方. 课程与教学论[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6] 王 玲, 郑 雪, 苏跃玲. 高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 2000(3).

[7] 汪 頔. 新媒体时代与“90后”[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5).

【作者简介】

柳芳(1984—),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