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 19:08邓馥香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邓馥香

【摘要】“有效性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策略,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等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本文浅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多方面的因素,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等等。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和我们十八中小学数学教研组组织了教师研讨、示范课、教学反思等活动。课堂中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探究活动增多了,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教师素质

1、努力学习《新课程标准》,克服教育科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善于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对教材二次加工、实验、评价,从本质上搞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予以改进,提高课堂实效。

2、教师个人要仔细阅读教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只有把握教材,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新教材有许多东西只有用心去读才能读懂。

3、加强集体备课,由于新教材对每一位教师来讲都是新的,而且每一个人对新教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做到取长补短。

4、认真总结经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加强学习并在实践中进行探讨。我们要求每位数学教师以书面的形式,把自己有效性教學的经验总结出来,然后汇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在教与学中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了、感悟了,才能对知识的内涵把握得更准确、更深刻。

例如:教学“猜一猜”例2的第二部分时,教材上出示一个男同学两手分别拿着红花和蓝花。他说,我左手的花不是红花。另一个同学说,你右手拿的是红花。这个我们看似简单的例题,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却存在着两个难点:一是左右手混淆不清;二是猜两个东西“不是什么,就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题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创设了一个喜洋洋提问的情境,希望以儿童喜欢的动画片里的动物形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诱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萌动,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运用手中的红花和蓝花教具直观比较,互相交流,借助形象思维来解答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教学例3时,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1、感知:出示三个小朋友分别拿着语文、数学、社会书,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设疑:出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你能猜到小丽和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吗?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3、发现总结:做完了这几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再如,本课结束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出示三个装着苹果、香蕉、橘子的盒子。让学生上来猜它们分别在哪个盒子里?每人可以猜两次,学生猜过后教师给予了适当的评价。这个游戏看似平淡无奇,但对学生的影响还是巨大的:一是让学生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猜两个、三个物体的方法,经历了由不是到是的过程。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情境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三是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可见,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别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只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所想有所讲,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教师要多方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生兴趣,对教学的内容要进行二次加工编整,再次创设生活情境,使“静态”的数学变成生活中的“动态”数学。如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老师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学生完成题目后,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的交流。在对自己的座位描述中,他们区别了第几排和第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字的排列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领悟到了数学的奥秘。又如教学“平均数”时,老师请一个学生唱歌,请每一组的组长和老师当评委,给唱歌的同学打分,当评委亮分后学生发现分数不一致,究竟按谁的意思办?经过学生长时间的争论,教师适时的引入了“平均数”的概念。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懂得了如何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实,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一定照本宣科,要对数学教材中的某些素材作适当调整、改编。例如,在教学“位置”时,我把练习题4进行改编,将之改编成几个知识点:(1)熟悉影院座位排列,说出影院座位号有什么特点;(2)进行对号入座;(3)“设疑激趣”,现在有位小朋友来迟了,他看到影院有两个进出口时,不知该进哪个门。问:“他为什么不知该进哪个门?如果他进错了门会遇到什么麻烦?”(4)模拟看电影,让学生说自己该进哪个门并找到自己的座位。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在教学时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有位老师想了个妙方,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让一个学生拿4元钱买单价是3元6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样找钱?4元钱等于多少角?3元6角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的教学情境的出现既形象又直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有老师把讲台变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分别表演相对、相向、背向而行,同时和不同出发的相遇问题的情境等。这些表演生动、真实,费时不多,使学生很快理解了有关知识,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自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就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中,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下面老师出的这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方框里要填什么数吗?”这时,教师出示“□52÷3”,有的学生说:“我猜是1,因为我知道1比3小,百位上不够商1,所以商是两位数。”有的学生说:“我猜是2,因为2比3小,百位上同样不够商1,它的商也是两位数。”接着,老师说:“如果商是三位数呢?你能猜出方框里要填什么数吗?”……学生争先恐后的抢着答数字,并且说出道理。最后老师把他们答对的数字都板书出来,让他们先观察再讨论。于是学生很快发现一个规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就是两位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就是三位数。”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很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填什么数,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提高了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位数的估算能力。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可见,只有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深深体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能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能暗示。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从思索中学,从合作中学。既然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能够把自身潜在的、可能的创造力转化为显性、现实的创造力,进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探索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力量!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