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6-05-14 19:40杜学芬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杜学芬

【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反思过去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后发现:由于担心低年级年龄小,加之学习数学有一定难度,于是教师“灌”得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被动学习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还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尊重学生,鼓励自主探索。旧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教科书是真理,这样的教学怎么会有创新?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积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使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民主。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保护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一切包办,课堂短短的40分钟几乎全部被教师占领,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只有一点点,甚至没有,导致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加上学生本身的自律性就不好,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由于学生非常熟悉三角形,所以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选择了自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在给一个钝角三角形中锐角对应的边画高线时,并没有像锐角三角形一样找到相应的高线,学生此时产生了疑问,这条高线在哪里呢?学生思考,我说:“要是我们把锐角对应的边进行延长看看是不是能够找到呢?”学生随着我的引导进行操作。“找到了!”“在三角形外边呢!”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其学习自主性也在自己找到答案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开展多元化评价,营造和谐氛围。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评价太过单一,过于强调选拔,过于重视结果、重视学生的成绩。在教师的思想里,学生成绩好就一切都好,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这样的评价只会让成绩好的学生骄傲自大,成绩差的自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不要仅对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关注和尊重,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树学习的信心,轻松地进行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进入高年级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上学习,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想探究。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动力源和助推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我先在圆柱体玻璃容器里盛满水,要学生求里面水的体积。学生很快得出了方法:运用转化的知识将里面的水倒入长方体玻璃容器中,量出长、宽、高计算出体积。接着我又出示橡皮泥圆柱问:“它的体积怎样求呢?”学生思索片刻得出方法:只要将这个圆柱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求出体积了。此时,我又问:“如果是圆柱体铁块,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只要将铁块完全浸没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水中,求出上升水面的体积即可。正当学生沉浸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之中时,我适时又抛出了问题:“如果是压路机的前轮、立交桥的圆柱形桥墩,你又怎样求出它们的体积呢?”学生们感到显然用前面的套路无法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便是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怎样推导得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此时,学生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迸发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就兴趣昂然地开始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探究活动。

五、 创设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需要。陶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电和煤气已进入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因为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学生欣然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更便宜,而且干净又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探究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模式下,我们应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坚持着眼于使学生学会、会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有效的探究活动机会,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尚扬. 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数学[J]. 小学教学參考, 2012(26).

[2] 刁仁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之我见[J]. 小学时代: 教师, 2011(10).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