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与培养对策

2016-05-14 11:08郑丹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培养对策

郑丹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使创业教育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而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也备受关注。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总结得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包括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挫折抗压能力。最后,从高校(施教者)、大学生创业者(受教者)及政府和社会(外化环境)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141-03

一、“双创”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必要性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和2015年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口号被多次提及。作为有第三本“教育护照”之称的创业教育,现已普遍被世界各国纳入教育发展战略规划,这也迫切要求我国高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双创”背景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它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缓解就业压力、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是民族昌盛的源动力,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不仅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够有效地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且更好地与国际教育接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能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勇于追求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故良好的创业能力素养不可或缺。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

国内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故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政府和高校已充分意识到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断地为践行创业教育付出努力,具体内容(见下页表1)。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具体分析既有来自于大学生创业者自身的原因,也有源自于高校创业教育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不可忽略的国家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现将具体问题归纳如下:

1.大学生创业环境仍有待完善。政府方面:大学生创业政策、金融制度等配套设施不完善。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并对大学生创业活动有所促进。但暴露的问题也很多,如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商务支持政策操作性不强、人事管理制度制约创业团队的组建等等。社会环境方面:受传统文化思想和经济体制的制约,人们往往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求变的思想,这既导致了创业主体自身的不积极,同时伴随着家庭的不支持和社会的不认可。

2.大学生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寻求“金饭碗”的求职理念仍根植于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心中。此外,当今大学生属于90后的一代,家庭的溺爱和个性的充斥使得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城市、大企业和政府机关部门是他们的首选,创业意识的淡薄无疑将其隔离在创业的大门之外。

3.创业教育面临“四难”境地。第一,普遍培养容易,个性化培养难。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开设创业课程等方式对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非常有效,但创业能力的提升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第二,专项创业能力培养容易,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难。国内高校现行的创业教育仅仅是就创业论创业,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与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素质拓展的关联性不强。第三,传授创业知识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创业能力难。当前,高校过多地偏重于“创业学”知识的传递,并不是培养真正的“创业者”,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内涵。第四,高校创业能力培养自成体系容易,与社会需求匹配难。社会是检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始终应围绕“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开展教育活动。

4.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校必须注重遴选教师组建创业教研团队,负责创业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有益补充。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聘请杰出校友、创业成功人士、企业成功人士等为学生创业教育的咨询师。

5.创业教育实践环节比较薄弱。高校应结合校内和校外资源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因为实践是沟通理论教学和实践的媒介。校内主要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园为主,而校外主要以见习、生产实习、岗位锻炼为主要形式,而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多流于形式。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创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创业的成功与否,概括分析影响创业能力强弱的因素可用以下图和表2来表示。

四、“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作,为更好地践行“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本文从高校(施教者)、大学生创业者(受教者)及政府和社会(外化环境)三方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深化高校创业教育体制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应积极提升其对创业教育认识,将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而不仅仅是简单机械地增加一些创业教育教学环节,将深化创业教育体制改革落到实处。具体措施如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注重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构建创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平台;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和校外创业教育咨询专家组成的科研教学团队,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构建创业教育的产业孵化基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宣传创业、支持创业、践行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助力学生成为高素质创业人才。

(二)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养,促进创业能力的自我提升

大学生创业者应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充分考虑外在因素,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和创业项目,做好创业策划,积极、乐观、自信地面临创业过程中的一切挑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缺失的有益补充,是创业活动萌芽、成长和发展的源泉,故大学生创业者应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外,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是提升创业能力的又一良策,因为创业能力的形成源自于知识、经验与技能,而经验与技能则是于实践中获取。

(三)孕育创业能力培养的外化环境,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步伐,简化创业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审批手续,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扫清障碍。同时,组织银行、高校和企业形成合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践平台,积极开展创业项目咨询、交流和指导服务,加快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有效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姚冠新,杨道建,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2,(3):104-106.

[3] 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147-148.

[责任编辑 安世友]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