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下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4 00:35巩宪伟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研究生

巩宪伟

摘要 导师制下的研究生学风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学风建设的优良程度不仅关系到研究生自身的科研实践创新成果,还关系到导师的信誉问题,影响整体科研水平的发展。因此,从当前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其解决的有效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学风建设

1 导师制下研究生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导师对研究生学风建设缺乏制度性的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采用的是导师对研究生实行负责制度,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导师更多地扮演着教授学生知识的角色,缺乏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与交流。在学风建设问题上导师大多数都能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影响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并取得相应成果。但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招生入学标准尺度的降低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背景差距很大。而且,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制度性的管理和实施,导师关于学风问题的强调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奖惩措施,即使有制度,也没有辅助实际行动,学生自然而然地心存侥幸、做事浮躁,不能静下心来做科研,在科研过程中也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低头族”。

1.2 学生更注重实际利益的获取而忽视科研水平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多数学生攻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而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并不是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自我价值。这种追求实际利益的目的使得他们在校期间会找一些社会实践之类的工作,表面上是为了积累经验,实则追逐物质利益。学生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分配在学习和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少了点,这样势必会影响其正常的科研工作,导致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更注重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视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专业基础不过关,科研水平也无暇谈及。

1.3 学术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几年来,新闻经常报道高校有科研学术成果弄虚作假的现象。一些学生生为了获取高额奖学金采取投机取巧的行为,为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论文的质量,参考资料不遵从原始数据而随意更改,有的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找人代写文章,不仅是对自身的不负责,还摒弃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求真的精神。这一系列学术失范的现象虽与学生追求物质利益有关系,但归根结底是学风建设的问题。如若有健全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深入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及实践,学术规范也会慢慢步入正轨。

1.4 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力不足

基于以上导师及学生的不同问题,不难得出学生的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力不足。学生学习目的功利化导致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研究不深入。主要原因就是科研时间投入不充分,同学之间看似是一个整体,但是缺乏交集,对于学术问题的探讨几乎没有,也没有时间深入地交流,更谈不上思想碰撞出火花。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学界都需要有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2 解决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导师的导向与管理作用

高校研究生阶段的培养教育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普遍采用集体班级式教育规模化管理,研究生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下的培养模式,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导师培养教育对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地位。导师的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领域的学术指导,更包括对学生学术道德、学风建设的正确导向。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正确导向,加强规范化管理从来从根本上约束学术学风过程的不良现象。首先导师应当以身作则,从根源上给予学生正确导向。近些年国内的很多抄袭作假的学术案例都涉及很多硕导、博导,导师自己都弄虚作假是不能指导学生在学术和做学问的态度上的正确导向的。其次应当对学风建设规范化制度管理,从导师层面上约束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可以从导师层面着手制约,导师是研究生学术知识指导人,对学生专业方向的研究更为了解,因此对其学术成果的真实性更能把握,可以从根源上预防和切断学术不端行为。

2.2 丰富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沉下心来做学问

学术氛围的好坏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刚刚从事科研工作的硕博在学研究生们,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使他们更加顺利和高效地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为此高校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来促进和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的效率和成果。学校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而导师对自己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氛围需要学校和导师共同营造。学校可通过承办各类高端的学术会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通过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带动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并可使学生吸收高水平专业知识,为自己的科研工作的打开思路;导师也可通过项目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外高端的学术会议活动,为学生搭建学术平台,通过专业领域学术大家的交流演讲,加深对自身领域方向的更深刻的了解和学习。丰富的学术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术活动的积极性,良好的学术氛围能使学生自我勉励,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学问。

2.3 加强思想教育,严惩弄虚作假的行为

加强思想教育对研究生学风建设、遏制弄虚作假行为具有积极且深渊的意义。研究生作为一个拥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主观性较强。而且,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思想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此,要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这不仅对培养研究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使研究生积极向上,在导师的带领下潜心钻研,并在学术上取得货真价实的成果。加强思想教育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风建设教育外,还可以借助学生和导师的力量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学生可就自己当前阶段的困惑或心得与大家交谈,通过学生间互相交流获取正能量,并通过学生团体的互相监督,遏制弄虚作假行为;导师可邀请相关人士为学生开展讲座,不仅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学生“排忧解难”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前沿科技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从源头上抵制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创新是社会得以进步的前提,更是科技是都进步的标尺。研究生科研工作是否具有创新性是检验其是否进行的基本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八大任务。提高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创新性,明确研究生阶段培养的创新标准,可以减少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从而提高学术道德规范,规范研究生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个永久性话题,不分学历与年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是个关键。首先,创新是对过去已有的创新,建立在已有科研成果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本专业领域方向作广泛的调研,有深刻的认识,对他人科研成果心中有数,充分了解哪部分是成熟的科研成果,哪部分有待研究。其次,导师引导学生总结该领域的可研究方向,根据学生自身兴趣与科研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对该方向的定向选择,针对性的深化了解该方向的前人研究成果,最后,导师引导研究生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做详细的阶段性规划,通过组会报告等定期集体讨论的形式,加强学生科研成果化。通过以上系统的培养模式,可以提高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性,学术的创新能间接上减少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从而规范了学术道德建设。

3 结语

研究生学风建设是高校对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导师负责制下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从导师层面上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目前已有诸多成效,总体成果是显著的。但同时其存在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不可忽略和大意,只有从根本上抓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学术的创新性和人格素质的高标准,使研究生的群体学术氛围和高端人才的自我约束力整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光辉,班晓燕等.切实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学刊,2005(07):68-69.

[2]孙健夫.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3):3-6.

[3]卢婧.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风论坛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才智,2016(09):32.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