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研究综述

2016-05-14 14:35陈光臻
商情 2016年41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趋势,本文主要从目前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研究的总体情况、主要内容进行综述,通过查找研究中的不足,作出研究趋势的判断。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两级管理 研究综述

随着高职教育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各项工作日益庞杂,在原有的一级管理模式中,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明顯力不从心,不仅影响到学院整体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高职院校推行院系两级管理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的关键,是高职院校优化资源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研究者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进行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研究总体情况

笔者以“高职院校”和“两级管理”或“二级管理”在中国知网文献检索系统中查询,检索时间为2016年9月2日,分别得到68篇和343篇,共计411篇,剔除重复的或不相关的,得381篇,时间跨度从2003年至今。从年度分布看,如表1。

从表1看,总体上,关于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研究不多,但呈逐年递增趋势,考虑到2016年数据为非完全统计,2015、2016年度递增趋势更为鲜明。从论文发表刊物上看,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篇。很明显,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研究仍然是热点、焦点,研究内容、角度等还有很多空间。

二、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起步较晚,在学院内部两级管理上,大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两级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操作,针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容较少。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认识、体制机制构建及具体运行等方面。

(一)对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的认识

程培堽和顾金峰认为,管理分层是组织达到一定规模的必然结果,只要存在两级建制的高职院校,就应采取两级管理体制。潘丰、丁钢认为,实施两级管理就是高职院校权力下移,以最大限度调动院(系)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唐斌在分析美、德、日、英等发达国家的高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成效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必然,但要在保留办学特色的前提下进行。王宝玉认为高职院校都就走特色办学之路,坚持自己的发展特色和管理特色,从实际出发,谨慎推行两级管理,坚持逐步过渡与循序渐进的原则。也有学者对高职院校两级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剖析,戴娟萍认为两级管理是优点在于提升两级院(系)办学的自主性,缺点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管理经验欠缺,将各项管理权力骤然下放,可能出现管理失位的局面。

综上所述,多数研究者认同高职院校采用内部两级管理是提高管理效能、调动两级院(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有助于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同时高职院校必须综合考虑内外各种因素,遵循权力下移的渐进性原则,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两级管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两级管理体制。

(二)关于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颜坤、韩建静提出,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目标的理想架构应当是: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求;实行人事分级管理制度,形成二级院(系)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良好机制;营造两级管理文化氛围,统一全校思想行动。张慧对比了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的特点,总结我国高校管理机构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权力配置的研究。王作兴认为,组织内部的权力配置是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成员的利益博弈,管理权限的配置和权利的分配必须遵循“责、权统一”的原则。杨练武认为,高职院校的两级管理体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建议行政职能部门要从更新理念、调整思路、重新定位、适度分权等方面做出改变。程培堽、顾金峰剖析了分权、集权的收益和成本,提出绝对的分权或集权都会制约高职院校的发展,而分权与授权的程度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规模、专业结构、外部环境以及管理水平。

关于高职院校管理制度的研究。陈光臻指出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存在制定上程序不规范、内容上不系统、运行上失控失灵等问题。林立华认为,制定高职院校规章制度应该遵循科学、民主、稳定三大原则,要处理好“法、理、情”三者之间的关系。郭小军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两级管理制度建设要以强化绩效为核心,并增强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把绩效考核制度纳入高职院校整体制度体系。

关于高职院校各部门角色定位的研究。徐荣宽提出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能否顺利推行,关键在于校级管理层是否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并指出校级管理层承担的角色应该是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协调者。吴静提出高职院校两级管理应以转变观念、合理分权、制度配套为基础,校级管理层通过制度、信息、契约等管理手段实现宏观调控。张玉鹏认为,高职院校实行两级管理,二级院(系)由管理的个体转变为管理的主体,从被动变为主动,需要管理理念、素质得到提升,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是构建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关键。

(三)关于高职院校两级管理具体运行

牛江华认为,教学管理涵盖了组织指导、决策规划、评估激励、控制协调和研究创新等多项职能,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在完善保障、监控和约束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从而完善高职院校两级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管理。郑鸿提出高职院校实行财务两级管理,仍在探索试行阶段,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如预算编制不科学、缺乏财务管理能力、二级院(系)缺乏监管。程卓坤、李雯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创新、职责划分不合理、整体管理队伍水平不高的问题。李爱东、刘进华提出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两级模式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使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使科技成果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三、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出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认识方面。研究者对高职院校实施内部两级管理的总体趋势基本认同。在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方面,现有研究很少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征进行分析,大多数研究者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总体趋势出发进行阐述。现有的研究理论依据也主要是包括目标管理理论、管理幅度理论等现有管理理论,既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研究缺乏针对性,又表现出理论视角偏窄、学科的单调性。

在体制机制构建方面。对高职院校实施内部两级管理没有太多异议,高职院校实施内部两级管理也基本成为了现实,但对如何实施内部两级管理,存在不少分歧。多数研究没有将高职院校的特征与其两级管理体制的构建结合在一起,提出的两级管理体制基本模仿普通高等院校,且缺乏实证,这将导致理论与实际的偏差。有研究者也以个别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的实践操作进行阐释,但基本上没有说明高职院校两级管理实践与事业发展的必然联系。

在具体运行方面。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永远是最受研究者关注的主题。除教学管理外,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下的其他具体管理工作的工作还是零零碎碎状态,还无法形成研究体系,说明研究者对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研究空间很大。

四、未来研究展望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后续研究还有很多领域选择: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的特征,运用更丰富的多学科的理论对高职院校两级管理的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论阐述;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手段,通过建立两级管理分权模型,对两级管理绩效的进行量化研究,明确分权程度的指标体系,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两级管理体制下具体管理工作的研究,解决两级管理体制下具体管理工作的实际问题;加强实证研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等等。

参考文献:

[1]程培堽,顾金峰.高职院校的兩级管理体制和权力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4(1).

[2]陈光臻,王郁葱.基于基于院系两级管理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7).

[3]严红,孙萍.责权利三角形原理在高职院系两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4]邓青云.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于院系二级管理的高职内部治理结构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探索”,项目编号:2015B23。2015-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内部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XHB2015004。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高职院校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