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预习,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2016-05-14 21:06祝敏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课前预习高中

祝敏

【关键词】课前预习;文言文教学;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65-01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出浑身解数,可是学生积极性依然不高,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要想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求、学习文言知识,应该在课前预习时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学生自主预习,教师积极鼓励。

很多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文言文课前预习时,只是笼统地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学生也就象征性地读读课文,或应付式地解决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这样的课前预习枯燥、乏味,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来说不仅没有积极意义,甚至使学生在这个时候就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学习文言文,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自信。

如《劝学》是学生在高一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在翻译和理解上都较为简单,教师可以圈出一些重点文言字词要求学生翻译来作为课前预习作业。这里选的字词可以少一点,简单一点,但一定要是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文言翻译,并在课堂上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只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能力进行肯定,再辅以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

2.借助旧知,引导学生产生探究欲。

学生的预习还要借助一些同类型课文知识点的复习。比如,学习《史记》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些《史记》中的文章,那么在学习《史记》中的其他篇目时,教师的课前预习作业就可以要求学生回顾、复习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点,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不仅降低了学习新课文的难度,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熟悉感。人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会主动去亲近的,这种主动也自然会带动课堂学习的探求,当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求时,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丰富预习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的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名家经典篇目。这些文章个性鲜明,各领风骚。针对这些课文的课前预习,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准备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报任安书》是一篇让很多教师头疼的文章。较长的篇幅,大量的铺排、典故,多样的修辞手法,激扬的情感……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把观看电视剧《司马迁与汉武帝》中的相关视频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学生借助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和观看视频时的激动心情对人物性格和心理有了直接、深刻地了解,在学习文章时抽象难懂的文字就变成了直观明了的画面,免去了教师苍白的语言讲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再如《滕王阁序》中典故颇多,笔者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去查找、了解相关典故资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丰富了学习文本需要的人文知识储备。这样,再进入课堂学习就变得轻松而明确了。

文言文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缓慢而又繁琐。希望这些课前预习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得学生持续、系统地学好文言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课前预习高中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