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铸梦: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本真课堂

2016-05-14 21:06王秀荣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探索实施策略

【摘 要】初为人师,心系学生,课堂教学以生为本,讲求设趣、激趣;成长阶段,课堂追求高效,讲究精心设计、灵动生成;成熟阶段,课堂风格追求润泽和谐,注重提炼反思,打造利于学生发展的本真课堂。

【关键词】教学探索;本真课堂;教学经历;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8-0075-03

【作者简介】王秀荣,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江苏苏州,215006)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我是很幸运的”是我的口头禅。读了苏州大学,学了英语教育,当了英语老师,二十几个年头,从初为人师的懵懂与艰辛到走向成熟的收获与幸福,从最初的大专学历到如今的教育硕士……这些经历我视若珍宝,让我与初中英语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课堂教学也从关注学生、激发兴趣到精心设计、追求高效,再逐步发展到走向反思提炼,教研相长。我不断汲取苏派教育土壤中的营养,在课堂教学中历练、成长。

一、初为人师,打造有趣课堂

工作第一年,角色尚未完全转变,不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我的实习鉴定上的两个“优秀”给了我盲目的自信。既没有教学经验且不够勤奋的我,第一年饱尝了辛酸苦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渐渐让自己消融在学生的世界里,我的英语教学也从设趣、激趣开始。

1.擅用多媒体,欣赏英文歌曲。

唱歌能陶冶人的情操,优美的旋律能给人带来欢乐,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唱歌。经典的英文老歌I believe I can fly,家喻户晓的影视名曲My heart will go on无不令人陶醉,一首首好听的英文歌曲,使学生感到新鲜、刺激,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去听去学,自觉地去练。我经常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好听的英文歌曲,这样学生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不自觉地复习或学习一些单词、句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文歌曲的积极性,我还定期举办英文歌曲演唱会,让学生登台演出,体验成功的喜悦、参与的乐趣。

2.巧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我一方面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材中的趣味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猜谜语、做游戏、脑筋急转弯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当然,合理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手段也是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译林版,下同)8B Unit 5 Good manners的Welcome 板块时,我在课前播放一首名为Good manners 的英文歌曲。歌曲既渲染了课堂的英语氛围,又明确了教学主题。然后,通过Brainstorming的方式,让学生抢答关于Good manners的五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观看Comic strip的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话内容。最后,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表演。新授课结束后,让学生观看自拍的视频,发现不好的manner时起立叫停,并改正视频中不正确的行为。然后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不同主题的海报:校园礼仪、教室礼仪、餐厅礼仪、图书馆礼仪。海报制作完成以后,由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多屏互动软件,将四个小组分别合作完成的海报进行展示,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利用该数字资源对所制作的主题海报进行讲解。学生可以从显示屏上看到四个不同主题的海报,了解其他小组完成的情况。

教材上有许多这样的课文,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都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在这些学习与创作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其他活动所无法领略到的最高层次的愉快和欢乐——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这种寓学习于创作和表演的方式,常常使学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二、积极探索,构建有效课堂

新一轮英语课程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优化英语教学,实现英语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成了我教学成长过程中的追求。

1.立足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真正的主动学习常常表现为围绕某个问题猜测或追问。如果一个学生真正被课业所吸引,这门课业就会引导他前进,而不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强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教材配套的音频或教师本人优美的语音语调吸引学生真正喜欢上英语,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微小进步都不遗余力地进行褒奖,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会被开发,必然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仍以前例为例,学生在模仿表演Comic strip 的对话时,有的学生不仅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还把对话中的“Thats my cake!”替换成“Thats my banana!” “Thats my meat!” “Thats my chocolate!” “Thats my biscuit!”等等。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不仅给予口头表扬,还引导其他学生为这些同学的出色表现鼓掌,给予高度评价。课堂上,进行提问时,我会兼顾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参与面达到百分之一百,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上教师设法帮助学生成功,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根据学生认知和非认知的特点,多方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其形成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

2.基于有效,适时调控课堂节奏。

英语课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把握规律和变化。同时,要确保课堂教学的活动能够达到动静结合。一节课如果一直处于动的状态,教师不加以引导,就会失控而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但是如果一节课一直处于静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兴奋的时候,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而在学生疲惫时,要及时变换教学方式,调整讲课节奏,使学生处于最佳听课状态。

例如,上述课例中,学生模仿表演Comic strip 的对话之后,我让学生完成Welcome A部分的内容。之后统一核对答案,并将六个短语分类进行板书,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然后以第三幅图为例,通过Brainstorming的形式,提问学生在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很自然巧妙地处理B部分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一张表格,明确在图书馆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接着,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最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如何谈论图书馆的礼节”,并提炼出重点句型用以板书,为学生提供谈论其他公共场合礼节的模板。

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听、说、读、写的机会,也要尽可能地安排多种活动,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各种技能训练与教学活动的过渡与衔接,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走向成熟,创设本真课堂

我一度认为能把课上得既精彩又有效就算是十分成功了。然而,注重了课堂的趣味性,强调师生在课堂中体验快乐情绪,实效性有时却欠佳,甚至会出现能“放”却不能“收”,给人以乱哄哄的感觉;过分追求课堂的“高效”又很容易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

余文森先生提出从三个维度来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即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体验。我逐渐明白,教学必须走向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即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形成注重生命本真的课堂特色。

初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和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学设计要注重以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为起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坚持反思,勤于提炼,从而使教学过程回归本真,形成以生为本的课堂特色。以学生为出发点的本真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看,本真课堂最核心、最本质的定位就是发展,即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也是新课程对教的有效性的定位。

例如,在教学Zhalong—a special place时,我首先设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和拓展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词汇;(2)能力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教育学生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按照教学目标,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听课文录音、朗读课文、填写表格、复述文本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知识目标落实得比较扎实。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再根据问题复述文章。问题给学生复述课文搭建了支架,学生在复述中既巩固了课文的学习,也增强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授课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主要内容,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联系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然后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一些学生独特的思路和想法得到肯定,保护自然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情感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达到了新的高度。

经过不断的提炼与反思,在打造本真课堂、优化三维目标方面,我总结出了如下实践策略。

(1)课文朗读:让学生展现各自对语篇的欣赏与理解,使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成就感,阅读兴趣得以培养。

(2)角色表演:让学生再现语篇中的内容与人物,使学生通过表演体现对语篇的理解,以转变“阅读+问答”的单一模式。

(3)游戏猜词:增添学生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

(4)读写结合:创造自主表达机会,让学生把阅读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作品。

(5)主题教育:提升学生对相关主题的情感态度,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汇在主题体验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岁月如歌,且歌且行。二十余年的教学足迹亦是我从成长走向成熟的历程。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与信念,逐步形成了“和谐、民主、平等、尊重”的、以学生成长为底色的本真课堂,积极构建了“创设语境,诱思探究,主体互动,多元评价”的教学模式,彰显了“以信念确立与人生价值激发”为育人追求、“以情感熏陶与赏识引领”的育人方式。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铸就“春风化雨艳桃李,唯愿桃李更芬芳”的教育之梦,作为教师,必须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擅于设趣、激趣;从教学有效性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授课环节,让学生在多元、互动、精彩纷呈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师,还需善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并能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教育教学规律,用这些来自实践的理论指导课堂、反哺教学。

且行且思,积跬铸梦,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探索实施策略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商务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的剑桥商务英语教学探索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