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的研究

2016-05-30 21:25余云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能动性数学课堂培养

余云珍

【摘要】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作为基础学科的中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的困难,老师教学的滞后,造成了学生对中学数学难上加难的错觉. 笔者以中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意识培养、文化传承、方法扩展、换位学习、鼓励参与、因人而异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学课堂;学生;能动性;培养

引 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素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学习能动性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掌握数学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方法的重要动力来源,是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原动力,是衡量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指标. 笔者以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动性为研究出发点,其目的是为了在数学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他们积极的、有效的、全面的参与数学教学,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要想获得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兴趣的培养十分关键. 在整个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难度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在不断加大,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的打击十分大,仅有的一点学习热情也毫无保存. 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象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到: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是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最理想的状态.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说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听从教师的教导,情感的交流必不可少,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该积极的关心,获得学生的信任. 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学,从而到达“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只有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教学才能开展得更好,学习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优状态.

(二)融入数学文化

文化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在历史长河中发展所留下的文明. 中学的数学教学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公式的记忆、对答题的程序化. 在最近公布的中学新课程标准中,把数学文化单独列为一个板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在我国最早提出数学文化的当属北京大学的孙小礼教授,他主编的《数学与文化》都力图把数学从推理、解题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肯定数学文化的存在.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贾宪)三角、天元术等等,都是数学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表现. 在21世纪的今天,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丰富数学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融入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二、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

道家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数学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学是广大青少年学习能力、行为控制最为关键的时期. 教师的授之以鱼,往往是为学生的懒惰找到借口. 而授之以渔则是对学生终身受用.

(一)不断提高,拓宽方法

学习方法,是中学学习中比较直接的能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掌握1-2种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 学生对数学的难点无外乎在公式的记忆,逻辑分析的能力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出来. 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方法.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 只要是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利用方法的办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二)解放思想,活跃思路

中国的教育长期受到体制的制约,形成了应试教育突出的现象,造成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思想禁锢. 学校成了一个批量生产学生解题的工厂,在整个学习阶段下来,除了会做题、考试,几乎没有新的思维和思想. 俗话说:“教师要传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这样的理念是希望教师自己应该接触新鲜的事物,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改变长期以来固定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新思维的流露,刺激和引导他们思维的方向,才是学习最为根本的东西. 数学的课堂应该是思维活跃、方法多样、学生积极、教师疏导的课堂,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三)换位学习,鼓励思考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个双边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习任务比较小的阶段,将一部分容易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由这部分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将知识点讲解出来,教师作为旁听,对学生讲解后的知识点再做补充. 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的换位学习,一是学生通过讲解强化自己的记忆,二是教师通过学生上课,寻找教学应该要注意的地方,而并不是一味地填鸭式学习. 这样对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能动性有很大的帮助.

三、增加课堂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假设等方式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应更多地采用符合他们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教学手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一是参与教学的能动性,二是学习的能动性两个方面. 努力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才是教学的关键.

(一)巧设问题,学生讨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抓住时机,巧妙的设置疑问,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分组、分团队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能动性. 甚至还可以让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对比,鼓励他们努力证明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得到证实,数学课堂以往沉闷、枯燥的氛围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二)逐步引导,动手解决

中学数学的教学涉及几何、代数两大板块. 学生经常容易在“方程式”和“几何图形论证”等题型上出现问题,久而久之对数学的态度逐渐转为困难,害怕做该类型的题.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清晰,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二是学生的理解不够好. 在几何部分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模型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立体感,对于求两点之间的距离,夹角等问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模型制作,强化他们的空间感. 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分解、小组合等方式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

(三)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 每一名学生的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学生客观上的起点基础不平衡. 数学教学是一门对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这门课程的核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恰当的安排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不菲的收获.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小 结

学习能动性是学生和教师双边活动的体现.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一是在意识和思想上提升;二是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三是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上. 教师的思维控制、方法的扩展、数学文化的导入、师生的双边互动、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是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影响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他们的主体责任,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中学的数学教学才能在更加科学、更有情怀、更直接、更有效的氛围下完成教学过程,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春花.数学教学感悟—国培心得[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2):12-13.

[2]房忠强.数学教学的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5):34-35.

[3]张定强,张怀德.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1):59-61.

[4]陈熙仁,庾艳昭等.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4):32-36.

[5]皮磊.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46-48.

猜你喜欢
能动性数学课堂培养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