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

2016-05-30 08:41祁明芳杨才年
艺术评鉴 2016年14期
关键词:孟姜女凉州唱腔

祁明芳 杨才年

摘要:涼州贤孝是“丝绸之路”重镇古凉州地区独有的一种古老的盲人口头表演的说唱艺术形式,是文学与音乐的高度结合体,其内容以劝善行孝为主题。《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是古凉州地区深受群众喜爱的凉州贤孝唱本,它通过古老的民间传说诉说了一段人间真情,也鞭挞了封建社会徭役的繁重和人民生离死别的痛苦。

关键词:凉州贤孝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代民间传说故事,它以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多种形式出现在中华大地,在民间广泛流传。地处甘肃省西部的武威市及周边的景泰县、永昌县及毗邻地区曾是古凉州的核心地带,也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这里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俗称“凉州贤孝”,由盲艺人表演,三弦、二胡作为伴奏。其内容主要以讲唱英雄贤士、帝王将相、孝子贤孙、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宣扬“处事为贤,居家尽孝”的道理,故名“贤孝”。

古凉州地区流传的各类曲艺作品均有孟姜女故事的叙述,但与其他地方流行的孟姜女故事传说略有不同。尤其是凉州贤孝中的孟姜女故事,从故事情节、题材渊源和艺术特征上看,都有很强的地域性。下面就以凉州贤孝盲艺人王月演唱的《孟姜女哭长城》为例,略作分析。

一、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在唐初已基本形成。唐初佚名学者编撰的类书《琱玉集》卷十二《感应篇》引《同贤记》的记载,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燕人杞梁因避秦始皇筑城苦役,逃匿于孟超家后园树上,见孟女仲姿在池中洗浴。孟女因身体为杞梁所见,便以身相许。婚后杞梁又返回筑城役地,主典怒其逃走,将他打杀,筑尸于城墙内。仲姿寻夫,至城下痛哭,城墙崩倒,露出尸骨,不能辨认。仲姿刺指血滴骨,至杞梁骨处,血径流入,于是收了尸骸,回去安葬。它表现了秦始皇的筑城苦役所造成的一场悲剧。

近世孟姜女故事的传播地域几乎遍及全国,影响十分深远。但无论是何种艺术作品,多以此故事为题材创作加工而成。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作品的主题及思想倾向也较复杂。但从近世流传的故事基本情节看,这个故事是以孟姜女的家庭婚姻问题为线,深刻反映出封建社会徭役的繁重和人民生离死别的痛苦,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无道。

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就基于这个传说故事,使长城的始作俑者秦始皇也直接成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进行鞭挞。贤孝演唱中还增加了新情节:孟姜女的哥哥徐子成在秦始皇的面前夸妹子人才好,为讨好秦始皇封官,许诺将孟姜女婚配秦始皇,并设计让范席良回家,中途却将其当作逃兵追回,活活地打死填入长城中。孟姜女千里迢迢到长城寻夫,却找不见丈夫,悲痛欲绝,哭倒了长城。秦始皇一见孟姜女,就被她的美貌迷住了,想和她成婚。孟姜女提出若把丈夫尸骨找齐,秦始皇能和文武百官披麻戴孝,手执丧杖,厚葬丈夫,就和他成婚。秦始皇按要求厚葬了范席良后,孟姜女却投江自尽。

贤孝中素以宣扬“忠孝节义”为主题,将孟姜女作为贞节烈女的典型予以歌咏赞叹。此外,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故事还增加了这样一个结尾:

忙了东海龙王了,

把孟姜女的真魂藏在了水晶宫,

水晶宫里安了身。

把那个尸首送出去,

东海龙王着了忙,

把孟姜女的尸首送到了那个干岸上。

打发出来的三姑娘,

把白鹤童儿来带上,

带到朝廷里去了照江山,

你去了怀孕生在人世上。

生在朝廷闹江山。

龙王爷的三姑娘,

白鹤童儿来带上借尸还阳,

孟姜女的尸首么来借上,

来了么配了秦始皇,

白鹤童儿生在人世上,

那在朝廷里闹江山①。

显然,贤孝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如同其他民间传说类贤孝故事一样,有社会底层民众的幻想成分,有怪诞传奇的色彩,也有因果报应的思想倾向。

二、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的题材渊源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于《左传》杞梁妻吊夫之事。《礼记·檀弓》记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后有刘向《列女传》、班固《汉书》、王充《论衡》、曹植《黄初六年令》等史书和文章加以记述、评论。杞梁妻故事主要讲杞梁跟随齐庄公攻打莒,不受莒子利诱,舍生取义,力战而死。莒人将尸骸盛殓归还。杞梁妻出城至郊迎收尸,痛哭至城崩。路遇齐侯,遣使者半路中吊祭,杞梁妻严辞相拒。齐侯不得已亲往吊唁。这一故事表现了杞梁妻十分懂得知守礼制,所以深受人们的尊敬,其事迹亦深入人心。

从现存资料看,在唐代,古凉州一带民间艺人早已将杞梁妻故事改编为通俗文学作品广泛传唱,其流播更为久远。敦煌遗书中与这一故事有关的就有曲子辞与变文,但和原故事相较有一定改动。时间由春秋时期变为秦朝,地点由齐国变为秦长城某一段,人物由杞梁妻改为姜女或孟姜女。已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共有十种与孟姜女相关的写本,充分说明了孟姜女故事在古凉州地区的流行程度。《敦煌曲子辞·捣练子》中是这样写孟姜女故事的: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长城路,实难行,乳酪山下雪纷纷。吃酒只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堂前立,拜辞娘,不觉眼中泪千行。劝你耶娘少怅望,为吃他官家重衣粮。辞父娘,入妻房,莫将生分向耶娘。君去前程但努力,不敢放慢向公婆。

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出现 “孟姜女”的名字。《孟姜女变文》虽存残文,但结合与之同时出土的敦煌曲子辞,两相对照还能大体看出“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基本情节:丈夫从役修筑长城;丈夫遭槌杵,死后尸填长城中;孟姜女出门寻夫、哭崩长城,滴血认骨、奠祭丈夫、计辱始皇、愤堕江海而死。由一个宣扬封建礼法的小故事演变为反抗暴政,一吐民怨的千古绝唱。

凉州贤孝与现在河西走廊一带流传的各类曲艺作品中,对孟姜女故事的叙述,有一个共同的艺术特点,都是以“十二月”体手法来起兴的。不但题材与敦煌曲子辞和变文一脉相承,而且人物名称、地点、情节也明显承接了变文。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采用了敦煌曲子辞中时序体的“十二月”体来叙述故事,以孟姜女可怜千里送寒衣寻夫为主线,一月唱到十二月,越往后叙事容量越大,特别到最后寻到夫君的尸骨,而好色的秦始皇却要将孟姜女纳妾成亲,孟姜女佯装答应对秦始皇进行哭诉申讨、嘲讽戏谑后跳河殉情。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叙事容量大,故事曲折丰富,人物形象丰满,用具体事件来引导感情的迸发和故事情节的深入。而且贤孝艺人演唱《孟姜女哭长城》用的就是凉州地方特征明显的“孟姜女调”,显然,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源于唐代古凉州地区流传的孟姜女传说。无论其题材,还是“十二月”时序体的叙事风格,都与《孟姜女变文》中有关孟姜女的传说故事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三、凉州贤孝《孟姜女哭长城》的艺术特色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贤孝艺术的流传中,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并在流传过程中提炼加工,使其具有传奇的特色,近乎怪诞的故事情节既与人间现实有直接的联系,其发展又合乎生活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偶然、巧合、夸张、超人间的情节来引起故事的发展,从而使真实情景和奇情异事达到了有机的统一,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表达的反压迫精神、悲怆的情愫,增强了娱乐性质和劝善性质,以抒情性极强的叙事演唱强化了孟姜女忠烈、贞节和善良的形象。形式上更为简化通俗,贤孝苦音唱腔和凉州民俗文化的美感更赋予了它千古流芳的艺术魅力。

凉州盲艺人王月演唱的《孟姜女哭长城》,从正月过年开始逐月讲述人物的生活场景,以十二月为序弹唱故事,展开故事情节,但十二个月的叙述绝非平分秋色的平乏叙事,前六月分别以节气为由抒发了孟姜女新婚后面对丈夫离开的现实而萌生的孤独、思念、等待、渴盼等强烈情绪,至第七月开始以插叙和补叙的手法推动了故事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仅一个月里就交代了“徐子成献计”“秦始皇动心”“土工破害”“阎罗殿告状”和“喜良托梦”等情节。弥天的阴谋造成的巨大灾难却要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来独自承担,艰难的命运和顽强的人性相对比衬托出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具有传统美德的妇女形象。所以后面的的“千里寻夫”“长城哭君”“黄沙江修桥”“沉江殉夫”等情节就具有更加强烈的悲剧意蕴,听众聆听贤孝艺人演唱时洒下无限同情的一掬泪水,同时也由衷地赞叹孟姜女的忠贞、刚烈和侠义精神。

贤孝《孟姜女哭长城》内容概括简练,结构完整,唱词哀怨深情,曲调委婉细腻,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整个唱词的语句中充满着浪漫离奇的想象,大量运用夸张、渲染等民间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如唱词中范喜良死后托梦时走路的情形:

神仙走路登青云,

妖魔走路刮怪风。

鬼魂们走路似旋风,

飘飘荡荡到了你的门。

还有来到门口“门神”的问话:

你是哪里的魍魉屈死鬼,

哪里的邪神并外鬼,

说了实话你还倒罢,

不说实话你的命难存,

刀剑儿一剜把你化灰尘②。

所有这些语句都显得如历其境,如闻其声,想象离奇而又融合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孟姜女“哭”的描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走一里,哭一里,

走上二里哭二里。

白昼间走的是光明路,

到晚来哪些黑了就哪些站③。

以致于感动了天地神灵:

孟姜女泪纷纷,

大放悲声哭几声。

忙了忙了谁忙了,

忙了山神土主了。

腊月里的天气哪里的雷哩,

咔嚓五雷响三声。

哭倒了长城的第七宫,

就把那骨尸一个一个摆得明④。

这样的语句融渲染和夸张手法于一体,兼以凉州本土方言句式演唱表达,扣人心弦,令人闻之难忘。

音乐曲调以传统贤孝的基本唱腔的转换来弹唱故事,以贤孝音乐的苦音特色表现孟姜女哭夫、吊夫的悲怆情景。特别是艺人王月演唱的这个曲目中,“泪音”唱腔极富个性。她所唱的“慢悲音”,如泣如诉,并与丰富的唱腔、即兴式的拖腔,三弦的间奏有机融合,尤其是三弦从低到高的转变,句尾较长时间的揉弦,之后的停顿,似是哭诉又已泣不成声了。苦悲音唱到极致处,便是泪音。泪音的每个乐句都从高音开始,逐渐降低到低音结束,如同语调般的叹息哀怨,旋律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唱词结构自由,字数不定;曲调哀怨,如泣如诉,跌宕起伏,近乎悲嚎,泪音的乐句较长,句中、句尾均有拖腔,打破原曲调的方正结构,渲染悲伤委屈,拖腔之后抽泣哀呼肆意发挥,使此段唱腔感染力极强。后面还用三弦弹奏的过门的方式延伸音乐情绪。苦音调大多用于故事情节的悲伤之处,出现于情绪最强烈之时,表演处于哭诉和演唱之间。优秀的贤孝艺人在演唱苦音的时候,常泣不成声,无法自控,有时候甚至要停顿片刻才能继续演唱,基于故事情节中人物的痛苦命运和悲惨经历,再加上艺人们忘我的表演,观众也会跟着贤孝艺人唱到最悲伤处反复接下音,艺人与观众、听众往往在此处被感动得黯然悲伤,甚至泪流满面,声泪俱下。加之三弦的演奏也扣人心弦,每句之间均有间奏,乐段与乐段之间的间奏,用上滑音加快速的六连音节奏是这段明显的特征。

在《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充满悲怨色彩的贤孝曲目中,老艺人王月还根据演唱内容的需要,巧妙地穿插地方音乐的“花调”来铺陈渲染。作为华彩性唱腔,以鲜活灵动的方言词语,“以字行腔”,腔跟字走。这类演唱往往倾注着演唱者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发社会底层民众内心的悲怨,显得更加婉转凄丽、绵延不断而感情深切。

凉州贤孝中的悲音唱腔可以說是整个凉州贤孝音乐中的基石和精彩所在,有“苦悲音”与“甜悲音”之分。“苦悲音”是指伤感、悠长、近似哭腔的音调,往往在故事情节到了非常紧张动人的高潮部分时用之;“甜悲音”是指在表现情绪上与“苦悲音”相对而言较为喜感的曲调,在贤孝演唱中,一般在故事情节推向高潮之前,往往用“甜悲音”唱腔作为铺垫,起到陪衬、渲染气氛的作用,有典型的凉州地域色彩。而在王月老艺人演唱的孟姜女对认丈夫骨尸一节时,却用当地流行的“孟姜女调”代替:

孟姜女,孟姜女,你不要哭,

这不叫你男人的脚巴骨,

腿巴骨连的趾头骨,

双双手儿捧到锦匣呀里啊。

哎,孟姜女。

……

孟姜女,孟姜女,你不要哭,

这不叫你男人的嘴巴骨,

嘴巴骨连的牙茬骨,

双双手儿捧到锦匣呀里呀,

哎,孟姜女⑤。

这里,演唱者从主人公下身的趾头骨、腿巴骨、大腿骨、胯子骨、沟子骨,到上身的腰节骨、肋巴骨、胸叉骨、脊梁骨、胛化骨、肩胛骨、胳膊骨、手腕骨,再到头部的脖颈骨、嘴巴骨、嘴巴骨、牙茬骨、脑壳骨,每对认一节骨尸,同一曲调反复咏叹一段,一段段如泣如诉的哀怨,跌宕起伏,近乎悲嚎。在故事情节高潮将要到来之前,就已经将剧中人物的悲痛欲绝的情绪渲染到极致。

“孟姜女调”是凉州当地民众普遍熟悉的曲调。贤孝艺人演唱这些唱段时,常常是艺人主唱,众口帮腔,或接唱互动,演唱者与听众的情绪高度一致,身临其境,其中倾注着演唱者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发社会底层民众内心的悲怨。“孟姜女调”属凉州贤孝演唱中穿插于基本唱腔之中的“花调”,是艺人演唱中较特殊的小调唱腔风格,曲调多来自凉州地方民歌,在唱腔上完全符合凉州地方方言习惯。“孟姜女调”的音乐语言和整个行腔呈现出先扬后抑的特点,在旋律的走向上流畅自如,结尾唱词总是往下拖腔,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结构严谨,表现出“起承转合”的特点。“孟姜女调”作为华彩性唱腔,以鲜活灵动的方言词语,“以字行腔”,腔跟字走的特点,起着陪衬、渲染气氛的作用。

在《孟姜女哭长城》这个充满悲怨色彩的凉州贤孝唱本中,老艺人王月根据演唱内容的需要,巧妙地穿插听众熟悉的地方音乐“花调”来铺陈渲染,演唱者与听众的情绪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一起融入了对主人公悲苦命运的慨叹、同情之中。

注释:

①王月演唱《孟姜女哭长城》选段。

②王月演唱《孟姜女哭长城》选段。

③王月演唱《孟姜女哭长城》选段。

④王月演唱《孟姜女哭长城》选段。

⑤《孟姜女哭长城》。

猜你喜欢
孟姜女凉州唱腔
最爱凉州面皮子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