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路径

2016-05-30 21:00单旖旎于亚男刘佳
新校园(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共同成长辅导员大学生

单旖旎 于亚男 刘佳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 的关键环节之一,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唯有辅导员和大学生两者互助成长,才能解决目前他们之间存在的感情淡漠、缺乏思想交流等问题,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共同成长

当前,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认识大都局限于生活与学习的管理上。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辅导员的作用日益削弱,大学生也忽视了辅导员对其生活与学习的积极影响。然而,在开放自由的大学管理中,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学习引导等职责,探讨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成长的路径,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疏离感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大学生数量猛增,而辅导员的数量并未得到相应的增长,这导致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激增,减少了其与大学生交流的机会。辅导员和大学生关系疏离主要体现在二者之间物理空间距离拉大。凡是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务都要辅导员进行处理,辅导员每天都有大量的琐碎事情需要处理,他们大多扎进办公室忙于繁重的事务工作,而走进大学寝室、走进课堂的时间日益减少,甚至部分学生不知有辅导员或从未见过辅导员。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又有辅导员忙于日常工作而轻视与大学生交流等。此外,辅导员个人综合素质不高,部分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管理依旧采用了传统的模式,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不利于辅导员融入大学生群体。

2.没有感情交集

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且独具個性。在互联网普及的大环境下,手机的应用严重削弱了大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使其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中。而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与辅导员彼此在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要在思想上产生共鸣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高校辅导员并非专职,往往还担负其他教学工作,日常工作量较为繁重,占据着他们大量的时间,致使其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走进大学生的世界。例如,到大学生寝室座谈,参与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等。辅导员无法真正融入大学生群体的生活,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彼此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漠。

3.缺乏共同目标

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缺乏共同的奋斗目标。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导致学生对辅导员身份界定的模糊。辅导员自身对职业价值的体验不明确,与学生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二、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共同成长的路径

1.互动合作学习,教学相长

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要开展互动学习。时代在变化,“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高校辅导员要保持学习的动力,研究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就是本职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与辅导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开展互助学习,利于双方弥补各自的不足,相互成长。一般而言,不同专业的高校辅导员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基于现有条件可以让辅导员带领学生进行互助科研,使其既可以指导学生科研又可以感受学生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共同参与活动,实践成长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个人意志与能力的最佳方式,不论是高校辅导员还是学生均需要这样的机会。高校辅导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有一定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辅导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观察学生的具体行为,分析其思想动态,可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带领学生走正确的发展之路。同时,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分析,高校辅导员亦可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3.交流人生经验,规划成长

其一,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校辅导员,其早于大学生所具备的求学经历、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其二,制订生涯成长共享计划。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应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精英讲座等活动就成长与发展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也可以就各自的現状与未来发展规划等畅所欲言,亦可以就当前的迷茫问题进行分析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张文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素质及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3(5).

[2]姚楠.论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技能素养[J].数字化用户, 2013(23).

作者简介:单旖旎(1984— ),女 , 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共同成长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