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视障学生不良情绪的途径探析

2016-05-30 21:00陈广慈
新校园(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自尊心情绪

摘 要:在特殊教育学校,有些处于青春期的视障学生经常受到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困扰。作为盲校教师要做到接受、理解,进而深入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予以指导,帮助此类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慢慢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视障学生;情绪;自尊心

一、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2013年10月五年级转来了一名新生,小龙(化名)13岁,全盲。因为他的到来,班级犹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石头,顿时激起层层浪。因为这个班女生多且都很文静,男生也十分听话,班里很少出现不团结,和别班的学生发生摩擦的情况。自从小龙来到这个班,天天有学生、老师来告他的状,问题集中在反映小龙大喊大叫,强迫别人帮自己做这做那,对老师不尊敬等方面。有一次,值勤的低视生敲门叫大家起床,敲门声很大。小龙觉得低视生瞧不起全盲生,是对他不尊重,故意找事,非常生气。

案例二:视障六年级的小刚(化名),组织能力很强,喜欢让别人都听他的。得到别人的称赞,就得意扬扬,飘飘然;一旦遭到别人的反对或遭遇白眼,则火冒三丈,出言不逊,三言两语便会动起手来。若遭到老师的批评,情绪便会一落千丈,严重时,还伴有浑身害冷等身体不适的反应。班里的同学都害怕他发脾气,因而不愿跟他在一起。在一次跳绳比赛中,为了夺得第一名,小刚课后一有时间便组织同学们去练习。这是个集体比赛项目,一个同学跳不好就会影响总成绩。只要有同学跳坏了,他就会对其大声训斥。同学虽然不满,但为了赢得比赛都忍了。其中有一个同学,接连几次跳坏了,心情很不好,不跳了。他误以为这个同学不愿参加比赛,耍脾气要换人。那个学生哭着找老师讲理去了。

怎样帮助这些处于青春期的视障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为教师,对这些处于青春期的视障孩子的表现首先要做到接受、理解,进而深入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使他们经常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慢慢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深入分析易怒等不良情緒产生的原因

以上案例中,小刚、小龙易怒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既是青春期学生心理的一个共性特点,又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心理的原因

《中学生心理卫生》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需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己的荣誉,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有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因此,他们对于别人的嘲笑、蔑视的反应会非常强烈,对于教师的忽视、压制、不公平对待会非常敏感。

学生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骤然,去得迅速;顺利时得意忘形,受挫时垂头丧气。有时,三言两语就会勃然大怒,意外的打击会使他们丧失信心,甚至会走上轻生的绝路。属于胆汁质气质的学生情绪更容易变化。案例中的小龙、小刚都属于典型的胆汁质气质。

2.生理的原因

视力的残疾会导致学生对别人的态度反应更加敏感,对自尊的需求更加迫切。有些低视力学生,因为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观察不清,容易主观判断别人的态度,从而误解别人,产生愤怒的情绪。

3.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对孩子的错误姑息迁就,会促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但耐挫折能力差。也有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简单粗暴,长期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孩子的脾气也会暴躁。案例中小刚的父亲很少管孩子,但一管起孩子来,态度粗暴,拳脚相加,这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父母的意见不统一,一个放纵,一个严厉,会让孩子分不清是非,进而影响其情绪的稳定。

4.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不公正,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案例中的小龙在原来的学校,文艺方面的才能表现突出,代表学校参加了很多演出,是学校的“台柱子”,备受教师的宠爱,但在言行举止方面学校对他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因而助长了他的自负、注重自我的心理,无视其他同学的感受。稍有不顺心意或失败,便会情绪反应强烈,气急败坏。

三、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逐步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1.抓住典型事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异常

青春期的学生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事后会后悔,但时间久了,也已习以为常。有的因为长期生活在过分宠爱、百依百顺的环境里,已经养成了我行我素,不顾及别人的性格,在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已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要抓住比较典型的事例,待学生平静下来以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和学生心平气和地一起回忆事情的经过,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表现是多么的偏激,当时的情绪是如何失控的,从而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异常。

2.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不良情绪的影响,产生改变不良情绪的主观意愿

(1)客观地认识自己。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强,但是,如果自尊心过强,经常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者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不高兴,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感到苦恼,那么他的环境适应能力就会很差,失落、沮丧的感受就会时时困扰他。老师要帮助学生确地认识到自身问题的所在,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公平地看待每一个人。

(2)了解不良情绪的危害。巴甫洛夫曾指出:“积极、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愉快的情绪有助于中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多数的不良情绪都是某些最基本情感的表露,诸如伤心、愤怒、内疚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经常被哪些不良情绪所困扰,进而对症下药。

(3)激发改变不良情绪的主观意愿。不良情绪是复杂的,却是可以改变的。教师要抓住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产生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原因,是自己对于外在事物的反应。要给学生讲清道理:既然很少能改变外来的因素,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改变自己对这些事物的观点。体现在小龙身上,需要让他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遇事冷静,改变自己的态度。

3.以学会尊重为突破口,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学生自尊心强,格外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很多的时候,愤怒源自他所谓的别人对他的不尊重(而事实往往是他自己对别人的误解),而他自己也不知道尊重别人。每个人都喜欢被别人尊重,如果你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请首先尊重别人。教师可借用学生原来说过的一些粗话,指手画脚的一些动作,让他明白自己并没有做到尊重别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要求他今后遇事想发火时,先想一想自己这样做是否尊重别人,这样也许会改变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进而缓解不良情绪。

4.教给学生改变不良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当苦闷、烦恼时,把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这样情绪会慢慢好转;改变环境,暂时离开,到操场或小花园走一走,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案例中的小龙,喜欢吹笛子、打鼓、打篮球等,兴趣很广泛,很适合用注意转移法。

(2)合理发泄法。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运动,放声歌唱。案例中的小刚,有一次,挨了老师的批评,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围着操场跑了几十圈。事后告诉老师,开始时是带着气跑的,但跑着跑着情绪好多了,十几圈下来,愤怒的情绪早已烟消云散,而且冷静下来以后,觉得自己生气生得没有道理。值得注意的是,合理發泄不等于放纵、任性、胡闹。如果不分时间、场合、地点随意发泄,不仅不能调控好不良情绪,还会造成更加不良的后果。

(3)理智控制法。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这一方法,要在学生愿意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已取得了一定进步的基础上使用,效果会更好。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充实学生的情绪体验

活动是产生情绪的重要源泉。在活动中,人们认识到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克服消极的情绪。整个学校是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乐观向上的集体,集体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体育、艺术、兴趣小组、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也学会了关心别人。

6.教育学生不忘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

易怒的人暴怒时,往往忽视了别人的感受,忽视了对别人造成的伤害。教师要告诉学生,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小龙、小刚这样的学生,如果与同学发生冲突,教师可让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对方,是怎样的感受。这样可以让他尽快安静下来,思考自己错在哪里。

在盲校,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德育教育也会突显出方法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注意个性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想改变一个学生,首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视障学生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学会倾听,并给学生以充分的理解,这样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接受教育,这一点很重要。其次,教师要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并以此影响学生。最后,教师要有耐心。因为改变自我的一个最大障碍是缺少毅力,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鼓励,用自己的耐心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增强意志力。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视觉障碍学生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3] 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 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

作者简介:陈广慈(1980— ),女,廣东广州人,广州市启明学校(原广州市盲人学校)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自尊心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论新形势下学生的自尊心培养
浅谈如何关注留守儿童
用关爱让单亲孩子找到来时的路
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做好三件事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