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皮流水”

2016-05-31 07:52孟庆梅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唱唱腔流水

孟庆梅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学习京剧艺术,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京剧却不再被广大青少年学生所了解和喜爱。笔者原本与很多音乐教师一样,也是京剧艺术的门外汉,在京剧课上只能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知识、听唱腔,导致教者无兴致、学者无兴趣。后来在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是教师引领中学生走进京剧艺术的最佳捷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并不是真的不喜欢京剧,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京剧,没有机会接触和亲身体验京剧的魅力。笔者曾精心设计高中音乐鉴赏《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用对比欣赏、讲解、模唱等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手段,引领学生认识梅兰芳、了解京剧文化。表面上学生了解了很多京剧知识和文化,但笔者深入后发现学生对练习小嗓发声和跟录音模唱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环节更感兴趣,觉得有意思、很新奇。可是,十几分钟都没有学会一句,由此学生便逐渐失去了学唱的兴趣。这最本质的体验过程,不但没能拉近学生与京剧的距离感,反倒增加了京剧难学、难唱的印象。

后来,笔者在学唱“西皮流水”唱腔时感觉很上口,学会的也比较快。于是,在课堂上进行了“西皮流水”的教学实践,同时改跟录音模唱为教师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随之笔者发现学生学唱时的热情愈加强烈,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由此,京剧逐渐唱响了整个校园。现将笔者多年来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的教学经验与同行交流、共勉。

一、何为“西皮流水”

西皮和二黄是京剧最主要的两大唱腔。西皮有原板、慢板、流水、导板、二六等板式(指音乐的节拍)。“流水”板是西皮唱腔中最常用的主要板式之一,是有板无眼的拍,有强拍,无弱拍。西皮流水唱腔是京剧剧目中运用最普遍的唱腔。起唱一般只有第一句从板上开始,其余唱句起唱几乎在后半拍,即“过板起唱”,而每句最后一个字都落在板上。

二、“西皮流水”唱腔特点更符合学生审美心理

第一,旋律简洁,节奏紧凑,多为一拍一字,一字一音或二音;而快速的“流水”板(又称快板),节奏更急促,旋律更简化,多是一拍二字,一字一音,是有字无腔的“垛唱”,固称“西皮垛板”。很像学生喜欢的说唱(Rap)音乐的风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

第二,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适合表现人物欢乐跳跃、坚定激愤等情绪。在剧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矛盾尖锐,或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和激烈争辩时。这种外在的情感表达更直接,更易于渲染氛围,调动起学生情感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唱腔音域不宽,常在八度以内迂回,难度小,很上口,易学易唱。适合没有演唱技巧的初学者的接受能力。

第四,相对于慢板、导板等其它唱腔板式而言,“西皮流水”唱腔在相同时间内所表达的内容较丰富,较充实,也更完整。学生学会后更有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能从中了解更多历史典故、古典文学等相关知识。

第五,唱词既通俗易懂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多为7字句和10字句,唱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字字铿锵,句句推进,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极为过瘾。很受学生喜欢,符合现代学生审美心理。

“西皮流水”唱腔的这些特点也同样易被我们这些没有经过京剧专业培训的音乐教师们所掌握,也有利于激发音乐教师们对京剧教学的更多兴趣。

三、如何引导学生学唱“西皮流水”唱腔

笔者在京剧教唱中逐渐发现,利用京剧最传统的口传心授、口耳相传、逐字逐句教唱的方法,是激发引导学生开口学唱京剧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唱京剧与学唱歌曲有所不同,不能只按曲谱教唱。因为京剧润腔中的韵味不能完全体现在乐谱之中,更需要在不断模仿中领悟与体会。教师自信地开口教唱、学生大胆地开口学唱,是京剧教学最简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口传教唱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不仅要先学会唱腔,还必须能准确无误地、熟练地清唱出要教唱的“西皮流水”作品。要做到字正腔圆、板眼顿挫清晰;要既能完整演唱,也能逐字逐句的从任何一个字、一个音起唱,以便能随时发现学生在学唱时出现的荒腔走板、吐字发音等问题,从而能够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且要能够准确进行范唱。

二是教唱时不要用钢琴或录制好的音响伴奏,而是用手击拍清唱,逐字逐句地教。学生在不受伴奏音响影响下,容易开口跟唱,并能直观地看到教师的口型,听清教师每一字的发音和润腔,有利于其准确进行模仿,并能清楚地知道每个字韵发音的规律和过程,掌握咬字、吐字发音的方法与技巧,体验京腔京韵味道;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灵活自如地把控速度的快慢和每个字的停顿与起始,可以随时观察和听到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出现的细小问题。此外,初学者还可以减轻跟伴奏唱的心理负担。等学生基本唱熟练后再进行跟伴奏演唱,就会更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强。

三是由于“西皮流水”唱腔字多腔少,具有连续不断、一气呵成的特点,所以教唱时一定要将换气的气口划分出来。“西皮流水”板式中板后起唱和弱起的切分节奏较多,换气气口多在弱起的空拍处,一定要让学生击打着恒拍学唱,用急吸气的方法训练起唱,达到准确而整齐。另外,让学生像唱Rap一样按照节奏和气口由慢渐快地念熟唱词,也是唱好“西皮流水”唱腔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是由于“西皮流水”唱腔节奏密集、字多腔少,要求吐字清晰度更高,所以需要加强唇齿肌肉的训练。从声母到介母、韵母的发音都要清晰有力,唇齿肌肉和气息都不能松劲,保证每一个字和音都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如此才能使唱词字正腔圆。

四、教唱“西皮流水”唱腔效果显著

十句左右的“西皮流水”唱段,采用这种教唱方法,学生一般用20分钟就能学会。在演唱中,学生是直接品味独特的京剧唱腔韵律的,能立刻拉近其与京剧的距离,诱发其学习京剧的兴趣。在丰富的京剧剧目中,各行当都有脍炙人口的适合学生学唱的“西皮流水”精彩唱段。笔者精心挑选不同行当的“西皮流水”唱段,如老生有《定军山》的“这一封书信来的巧”、老旦有《大登殿》的“有劳三姐把娘搀”、花脸有《牧虎关》的“高老爷来到牧虎关”、青衣有《玉堂春》的“苏三起解”等唱段,以供学生在音乐选修课或校本课上进行学唱。曲目丰富了,风格多样了,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高了。在学唱过程中,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专业京剧演员的表演,提高了对京剧内涵美的认识;尝试了男生唱青衣,女生唱花脸,体验到京剧的无穷奥妙与神奇;还认识了不同行当在嗓音、表演、扮相、性格、年龄等人物塑造上的不同特点;还关注到剧情,理解人物,了解历史典故。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京剧文化的认知,进而引发了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多方面关注,越来越深地领略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

回想学生最初从不接受、不喜欢,到接受、喜欢;从认为京剧很难听、很难唱、很难学,到主动开口学唱、主动了解京剧知识和文化,再到登台参赛、出国演出交流,这个过程还是源起于笔者找对了“西皮流水”这个突破口。从西皮流水唱腔入门学唱京剧,学生兴趣高,见效快。由于教学内容适度,教学方法得当,笔者在京剧授课中几乎没有发现学生有逆反或排斥的心理,而是更多地看到京剧艺术对学生的强大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获得学唱京剧时的惊喜与热情,以及学会以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之后,笔者又将音乐课上的京剧内容延伸到校本课教学,并成立了“小戏迷京剧社”。随着课内外教学的不断深入,“小戏迷京剧社”的学生越来越多,京剧唱响了我们的校园,并在区、市、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的京剧社学生在升入高等院校后,又成为大学校园里传播京剧文化的骨干力量。

学校教育是传承京剧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愿更多的音乐教师从口传教唱“西皮流水”唱腔这一捷径开始,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京剧,关注京剧,成为懂得欣赏京剧的观众或票友。为京剧这片“沙漠化”的校园土壤增添一些绿色,为京剧的校园传承尽一点音乐教师的绵薄之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学唱唱腔流水
二十八,把面发
无 题(2)
新闻
无题
探究高效“律动”,让孩子们快乐学唱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经过流水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