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究

2016-06-01 09:12姚颖君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姚颖君

[摘要]不断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发展的永恒话题,在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中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发展目标的背景下,这一话题尤其凸显出高校沉重的使命感。本文认为,高校应构建以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为支撑,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为主体,以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公平高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的科学长效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体系,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10-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特别是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重大部署,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展目标的提出,为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青年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主流力量,其教学水平与质量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因此,如何全方位地构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问题,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更是关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批刚走出校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致使青年教师在高校专任教师队伍中的比重急剧增加。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课堂教学的一支生力军,其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呈现出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大多数高校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主要采取的措施有入职前的校本和岗前培训、入职后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网络培训、短期培训、各类教学竞赛与讲座和用于进行评价体系的督导专家听课等。这些长期实施且较为固定的措施有利于青年教师掌握教育基本理论与态度和基本教学技能与教研教改。然而现实中,高校尤其是大多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目前,对于高校青年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和高度的教学责任心已经不是主要的问题,其队伍在教材转化、教学整合研究创新、教学评价反思和科研教学转化能力不足是现实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来说,讲课内容不够合理,讲授进度安排不够适当;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讲解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创新度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程结合效果不明显,板书使用率低;对指导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不够;课内师生互动、课后与学生交流不够等方面都是青年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实践平台尚未构建。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专门提出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七章第4条指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结合高校教学培养实践,从教师教学认知、设计、操作、调控和创新角度人手,从制度与实践方面构建有效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联动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平台,依托区域高校教学联盟、教学联合体、高等教育园区,合理利用区域性或同类型高等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解决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培养质量和成效,推动高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把握青年教师队伍特征,遵循成才规律

目前高校在招聘教师时的学历一般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遍学历学位层次较高。这样的青年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教学态度积极,容易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而较快的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但由于其从学生到教师转变时间较短,没有经过系统的师德教育与素质课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授的主体(学生)缺乏分析,稍显急躁,耐心不足,教学经验缺乏,在系统知识的传授讲解中深度不足,短时间内教学质量不易提升。由于这些特征的影响,因此,掌握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对于构建高素质的培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一般会经历适应期(1-2年)、稳定期(3-5年)、发展期(6-10年)三个时间阶段。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基本在前两个时期,对其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也主要在入职后的5年之内。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是提高这支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研教改等能力,从政策制度、激励机制、教学评价三方面构建培养体系。

(二)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首先,政府要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进行政策上倾斜。运用教育统筹权,出台青年教师发展政策制度,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方面的引导性,深化教师发展的专项改革,宏观调控各类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为高校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提供交流的平台,采取多样化的措施,规范和引导高校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青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划拨专项资金,制定长效的教学能力提升建设项目,为《纲要》中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基础力量。其次,学校要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设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职前职后一体化,用项目引领培训,培训和课程改革相结合,调动青年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校院两级跟踪管理制、建立教学成长档案、教学能力过关训练、青年教师微型公开课、新进教师教学反思与诊断、教师成长导师制、教学团队培养互助制、40岁以下教师国外进修、进入企业实践培训等多样化培养方式。

(三)完善培养激励机制

合理的分配制度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水平的动力,高校应该对青年教师需要定期开展调研,及时调整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结构。目前,高校教学成果奖、教学竞赛奖等的设立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但由于奖项少的局限,高校青年教师还需要更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高。

首先,可以将师德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等与提升教学能力结合,对于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水平高的青年教师,在考核和评审中破格晋升或直接认定,突出教学能力的实质性作用。其次,对优秀的青年教师实行低职高聘,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用高薪资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再次,制定政策,在科研教改等经费资源上向科研与教改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多出优秀成果。

(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是对教学质量的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产生有效的教学,即:在产生合乎或者超过预期教学目标的良好教学结果的系列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机制对青年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督促作用,从评价上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状况。大多数高校采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两种管理手段,教师的教学评价水平是两者加权平均后得到最终结果。两者的设置内容与评价角度相对简单。要真正评价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该加强教学例会、听课和常规教学检查等内容。开展教学评价前,一方面通过广播、学生代表、辅导员等途径广泛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教学评价的作用,避免学生因不重视而随意打分或以教师要求严松为标准的偏失打分现象,消除由于教师形象、课程类型等因素造成的对教学评价产生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侧重于学生能真正学到的内容、同行真正能评判的内容,避免过于简单的指标设定、难以理解的指标设定等造成不能客观反应教学水平的现象。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实现这个任务的关键是提高和培养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应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构建以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为支撑,以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为主体,以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公平高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障的科学长效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养体系,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教学能力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