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安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以淮南市为例

2016-06-01 11:29陈培中共芜湖市委党校安徽芜湖2410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淮南市淮南资源型

陈培(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安徽芜湖 241000)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安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以淮南市为例

陈培(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安徽芜湖 241000)

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供给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化解产能过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而资源型产业基本都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因此这些行业和以这些行业为依托的城市将受到巨大冲击,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淮南为例,论述资源型城市如何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顺利实现转型。

供给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2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此后,他又多次在重要场合场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指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目前我国经济问题,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来说就是用改革的办法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需求侧管理。比如,沿海一带的“三来一补”,借力的就是海外需求。国内需求则长期依靠的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宏观调控主要也是着眼于需求侧管理,采用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搭配。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拉动经济增长均主要在投资与出口两个方向上用力。这种调控方式使城乡居民的住房和出行需求得以释放,带动了房地产、汽车、冶金等行业的高速成长,也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2010年开始,我国GDP总量就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需求侧管理的优点是见效快、效果好,因而它成为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使用得最多、最为得心应手的方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侧管理所产生的副作用正日渐明显。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外部市场逐渐萎缩,已不能对中国经济形成重要支撑。而与此同时,长期规模庞大的刺激政策,使生产部门形成了庞大的供应能力,一旦刺激政策退出,则必然出现巨大的产能过剩。今天中国经济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房地产高库存、实体经济衰微等,都与过去的需求管理政策有直接关系。中国经济的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中低端产品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安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国务院2013年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指出,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包括地级市、地区等地级行政区和县级市、县等县级行政区)。并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安徽省有淮南、淮北、铜陵、马鞍山等11个市县。这些城市凭借其独有的资源和资源型产业发展起来,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

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安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以传统资源型产业为依托,这些资源型产业基本都是产能过剩的产业,因此这些行业和以这些行业为依托的城市受到巨大冲击,转型迫在眉睫。下面主要以淮南市为例展开分析。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淮南经济发展的困境

淮南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1950年依矿建市,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被誉为“中国能源之都”,是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安徽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一座因煤而建、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但在此番经济转换和结构调整中主要以煤和煤电产业为基础的淮南市经济遭到重创,其中2014年全市GDP按可比价格比上年下降0.4%,占整个产业比重62.0%的工业更是下降4%。2015年全市GDP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4%。虽然全市经济在总体上扭转了负增长,但仍大大低于全省8.7%平均增长速度。

1.产业结构极其不合理

淮南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直接表现为一二三产业比例在城市GDP 中严重失衡,(淮南市2012至2015年三产结构比例如图所示)煤炭产业所占比重过高,呈现出“一柱擎天”的产业模式。2012年淮南三产结构为:7.8:64.0:28.2,以后逐年优化,到2015年为9.0:51.6:39。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二产仍然占有很大比例。2014年淮南市煤电产业与非煤电产业的比重达到75.9:24.1。非煤产业虽然增长快,但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太小。一般来说,若城市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优势产业,当优势产业拉动效用衰减,其他产业又发展不足时,城市经济将急速衰退。淮南市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我国自2014年以来煤炭行业一直呈现出生产性过剩、需求不足的态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能源政策的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煤炭产业供给过剩状况将更加严重。2014年淮南经济负增长,2015年虽有增长,但仍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淮南经济不景气明显受二产拖累,跟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

淮南市2012---2015年三产结构变化情况图

2.过度开采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早期的淮南矿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带动周边城镇的经济增长,不计代价进行过度开采,并在开采过程中招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以及专业的技术,在受到简单的培训后就加入了生产中。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加之近年来资源型企业和资源型产业开始萎缩,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政府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

由于长期掠夺式、粗放式的开采、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并呈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有的已严重危及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淮南市采煤塌陷矿区周围环境损害严重,已经成为淮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利用规划》披露,2013年底,全市塌陷面积约220平方公里,涉及27个乡镇,占全市面积的8.5%,涉及居民3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8%。据上述规划预测,到2020年,塌陷面积将达到369平方公里,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687平方公里。这大约相当于100个西湖的大小。另外,据统计,全市每年煤炭开采和发电留下的煤矸石和粉煤灰高达500多万吨,历年累积量达2500多万吨,占用耕地达6700多亩,可用耕地逐年减少,全市受沉陷影响农民超4.6 万户。而近年来淮南经济的下滑导致地方财政受到不小的影响。受财政收入制约,采煤沉陷区治理土地复垦、环境修复,以及采煤沉陷引发的村庄搬迁补偿安置、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难以及时有效解决,给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3.科技人才缺乏,区域创新能力不强

淮南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依靠煤炭、电力产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科技水平不高。因而忽视了对高精尖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造成人才结构单一,创新能力偏弱。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下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大环境下,淮南经济发展困难、社会问题增多,又导致了高级人才的大量流失。让人才欠缺的状况雪上加霜。

四、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探索淮南市的转型之路

1.延伸煤产业链,做强优势产业

尽管煤炭市场不景气,但淮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短期内彻底放弃煤炭产业。因为淮南是个“因煤而兴”的城市,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可能迅速得到调整。况且淮南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两淮煤炭基地淮南煤田探明资源量179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质优良。淮南有着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淮南逐渐成长为国家重点煤炭生产建设基地。淮南完全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现有的产业优势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全面优势。因此,目前淮南仍然需要围绕煤炭产业做大做强,延长煤产业链,把煤炭转化电能,把煤炭从燃料变成原料,加速发展煤炭产业的衍生市场和下游市场。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扭转淮南只能挖煤卖煤的简单经济格局。比如,可以以开采煤炭带动其他能矿资源开采,建设中国南方能矿资源开发基地;以煤炭电机具为载入点,运货汽车制造为首要,创立中国东南煤炭电机和运货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同时带动非煤矿山机电、农业机具、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以煤炭能源为基础,创建资源深加工基地。

另外,针对煤炭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立足于煤,建立生态产业链,发展煤化联合、热电联产、多元发展的循环经济,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例如可以建立灰渣、研石一建材厂一建材产品产业链;粉煤灰、煤研石一充填复垦一土地资源产业链等。既节约了资源,又改善了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

2.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淮南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很丰富。可以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2016年初,安徽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更为淮南旅游发展增加了灵魂和抓手,为陷入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的淮南提供了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以寿县古城、楚都遗址为代表的古都城池,以八公山、茅仙洞、等为代表的山水湖洞,以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淮南豆腐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等,类型相当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3.结合生态环境改造,合理利用资源,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

煤炭产业的产能过剩,使得农业产业在淮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显重要。淮南作为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源型城市,有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和充实的的资本以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此,走农工商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规模化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之路,是淮南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正确选择。虽然截至2016年上半年,淮南市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6家,但国家级只有1家。要想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仍需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养力度,推进建设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淮南市整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另外,还可以结合生态环境改造,对塌陷地区进行填充,种植经济农作物,向长丰草莓生态园学习,开办农家乐,建立草莓种植基地。塌陷区范围广,水位深可以进行水上养殖业,或者开办水上乐园。

4.通过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培养新的供给和需求

要实施“以城促乡、以工带镇”的发展举措。通过促进小城镇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抓住煤炭型资源城市转型的机遇,积极发展配套工业、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扩大乡镇的地方就业规模,吸引农村人口就地就业转移,由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

5.加强资源型城市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构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一是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农民的科学培训力度,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沉陷区劳动力转移等提供人力资本支撑。二是加大对新型产业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结合经济转型的需要,在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充分调动基层特别是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积极性,引导鼓励企业结合产业转型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点培养现有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安徽省淮北、亳州等11市县入选全国资源型城市 安徽新闻中安在线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3/12/04/006225446.shtml

[2]淮南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 tj.100xuexi.com/view/otdetail/20140816/2ebc9c0c-ac08-4622-b506-e9074f877070.html

[3]淮南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中国统计信息网 http://www.tjcn.org/plus/view.php?aid=28104

[4]2015年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发布-政务-中安在线 http://zw.anhuinews.com/system/2016/05/20/007353149_03.shtml

[5]2015年淮南年鉴:工业淮南市人民政府 http://www.huainan.gov.cn/content/detail/56710f2035e31d04106e25c5.html

[6]王诚,淮南市推进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http://www.diangong8848.com/zx/ZXCS/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2

[7]王小明 我国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8]安徽探获华东单个最大煤矿 探明储量47.92亿吨|煤炭|焦煤_凤凰资讯 http://news.ifeng.com/a/20151124/46361516_0.shtml

[9]淮南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_安徽频道_凤凰网 http:// ah.ifeng.com/a/20160913/4971138_0.shtml

猜你喜欢
淮南市淮南资源型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实现煤炭找矿新突破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