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以珠海市为例

2016-06-01 11:29张银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珠海市城镇化文明

张银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研究
——以珠海市为例

张银华(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城镇化新的内涵是人为本,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机遇。本文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探讨珠海市经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5年的56.1%。但与发达国家的80%左右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未来向城市聚集的大规模人口的同时,城市能耗与排放随之增多,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同时加重,城市环境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建设体系,全面推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赋予了城镇化新的内涵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推进高质量、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实现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以相关年度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分析各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协调度,探讨珠海市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化发展。

一、评价指标构建

目前关于城镇化及生态文明的研究主要方向是生态文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等。熊曦等(2016)从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人口城镇化率)和质量(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绿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两方面选取具体的指标来综合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 ;从生态涵养、生态设施、生态集聚、生态经济四个方面评价生态文明建设,采用协调模型评价协调度。吴红霞等(2016)构建了基于critic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21个具体指标。龙丁江(2016)以海南省为例,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选取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节能减排五类指标类型,建立了共16项的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熊勇清等(2015)按照改进后的DPSIR模型建立了包含40个具体指标的生态文明驱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把粗糙集理论引入到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中。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构建是进行协调度评价的前提。本文从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系统分别选取评价指标,借鉴已有的相关成果,遵循数据的可获性与可比性,选取了5个城镇化指标,5个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如表1所示,确定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度。

表1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57.32亿元,人均GDP116789.29元(19012.39美元),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9%;第二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1.8%;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户籍城镇率100%。按照《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98%。早在2008 年12月,珠海市就率先提出建立 “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申请。2012年,围绕“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发展定位,珠海确立了以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以及特色海洋经济与农业为核心的“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同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横琴新区被确定为低碳试点区。2014年出台首个广东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珠海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珠海市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标志着珠海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珠海市统计年鉴(2014)、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统计公报(2013-2015)、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2015)、金湾区政府工作报告(2014)、香洲区政府工作报告(2014)、斗门区政府报告(2014)、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工作报告(2014)、珠海市环境状况公报(2014)以及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网站信息。

2.数据处理

(1)基于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评价指标,分别构建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始数据矩阵。由于原始指标的选取标准不同,量纲也不同,且指标中包含有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指标件缺乏可比性,无法直接测算,本文采用极差进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新矩阵:X={Xij}(Xij表示第i个地域第j个衡量城镇化的指标);Y={Yij}(Y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衡量生态文明的指标)。 然后,将指标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第三,计算各指标熵值

进一步计算信息效用值G城镇=1-E城镇和 G生态=1-E生态。信息效用值和指标价值成正相关。

第四步,计算权重

(2)计算综合评价值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指标权重分数得到后,与各项指标标准化数据的乘积作为综合评价得分。一般来说,综合评价值越大,则所研究的区域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T表示城镇化指标的综合得分,F表示生态文明指标的综合得分。

三、数据分析评价

1.综合评价

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图1)来看香洲区位居全市之首,当然和它是主城区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最低,仅为金湾区9%,全市平均值的21%,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62.3%,位居第一,是斗门区的2倍,金湾区的2.5倍。斗门区得分0.278073列第二,单位GDP电耗指标全市最高,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是最低,比香洲区低1.17个百分点。金湾区得分0.259076排第三,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4.62%,是为香洲区的40%。

从城镇化综合评价得分来看,香洲区排第一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指标达及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均排在全市第一,但人均GDP指标排在第二位,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标排全市第三位。金湾区城镇化综合评价值居第二位,人均GDP指标、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标列全市第一位,发展后劲足,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指标全市最低,仅为全市平均值的43%,香洲区的33%。斗门区城镇化综合评价得分最低,这和它是个传统农业地区有关,人均GDP指标排第三,是全市人均GDP的53.23%,不及香洲区5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也列第三;第三产业从业人

图1 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综合得分

2.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

根据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的综合评价值得分,建立两者的协调度模型。计算公式为:

D值介于[0,1]之间,趋于1表示协调度高,评价协调度的标准如下: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斗门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评价结果(表4)显示,香洲区协调度超过0.5,属协调阶段。金湾区、斗门区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均小于0.5,处于勉强协调阶段。

表3 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度评定标准

表4 三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及评价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2014年珠海市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全市平均值为0.4625,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因此,需要提升珠海市的城镇化发展进度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尽快实现协调发展。

(2)2014年珠海市所辖三个区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度存在地域差异性,主城区即香洲区协调度高于其他两区。主城区的发展会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金湾区、斗门区受到地域和先天不良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度上要低于主城区。

(3)2014年珠海市香洲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居全市之首,斗门区第二,金湾区第三。城镇化水平香洲区排第一位,金湾区第二,斗门区城镇化水平排第三。

2.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产业的支撑,兴城先兴业,否则将出现“空城”景象,反过来若产业缺乏城镇化的支撑,将缺乏长期竞争力,无法发挥。珠海市的GDP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因此,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生态化调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扩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让第三产业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尤其是全市重化工业较集中的金湾区和全市农村和农业人口最集中的斗门区要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构建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实现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形成核心竞争力,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推进产业发展,发挥城镇人、财、物的集聚效应。在全市“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下,香洲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金湾区立足航空、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从源头创新,推动“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斗门区的农业产业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的互动,加速实用科技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建设新型农民队伍支撑城镇化发展,助推城镇化建设。

(3)将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改变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突出生态价值。斗门区要逐步建成粤港澳地区富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西部生态新城的重要片区的金湾区,充分发挥承接东部资源辐射的区位优势、产业和经济的集聚优势、科教人才优势,为西部生态新区特别是西部中心城区建设作出贡献。

[1]李国敏等.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J]2015.6

[2]关海玲.基于熵值法的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的实证研究.工业技术经济[J].2015.1

[3]熊勇清等.生态文明视阈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分析评价.中国科技论坛[J].2015.12

[4]熊曦等.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测度研究--基于全国各省份的数据.生态经济[J].2016.3

张银华(1972—)女,山西平定人,研究生,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分析、统计分析。

本文是珠海市金湾区社科联2014年度课题《金湾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度研究》、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课题《生态文明视阈下城市低碳建设评价研究--以珠海市为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珠海市城镇化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黄昏
对不文明说“不”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家乡的城镇化
文明歌
医务人员流失问题的实证探讨——以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为例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