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把自主探究性学习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2016-06-12 21:51段亚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问题情境学习

段亚军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放在了主要位置,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学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问题情境;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04-02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尝试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引导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科学落实探究性学习方法,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技能,才能使学生在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发现与创造,这才是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语文教学理应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先锋",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展开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基础做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反地,假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发自内心的讨厌学习,甚至会把学习当作任务,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还会抑制学生大脑,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成为不掺杂情绪与情感的学习机器,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只会死记硬背,而让学生更加觉得语文学科没有意思,对语文学科完全丧失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要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首先就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积极的情感,产生想学的主观意愿,展开富有乐趣的学习与探究。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对立紧张,学生对教师更多的畏惧与厌倦,这此消极的情绪与情感自然也会带到语文学科中来。因此,教师要着力于师生关系的改造,营造愉悦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尊重与信任,这样才能将这此积极的情感转移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来。

1.1热爱学生。身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学会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这样有利于教师展开探究性教学。因此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沐浴在教师爱的阳光雨露下,这样可以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不安与恐惧,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热爱。

1.2尊重学生。学生虽小,但并不附属于任何成人,而是与成人有着平等的学习需求、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教师要视学生为平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需求。这样自然也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唯有互相尊重,才能建立平等而愉悦的关系,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知识的学习。

1.3信任学生。初中生虽然基础知识薄弱,但有着巨大的学习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充分地信任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与发挥的空间,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能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深度的探究,而且更加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创设丰富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主动积极的探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科学运用问题情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的展开探究,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正是实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核心所在。

2.1问题的探索性。传统教学中的提问大多只是检查型问题,如只是针对作者、主题思想的简单提问,并不能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活动。我们要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即难易适度,处于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主动性,同时又贴近学生的现实基础,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有深度的自主探究活。

2.2问题的层次性。学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提出同一层次的问题,势必会使之成为部分学生的特权,而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无法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探究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激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主动探究。

2.3问题的开放性。开放性问题即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而是将问题的切人点放在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之上,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来展开探究,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与条框的限制中摆脱出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与分析,形成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关键环节。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展现的空间

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延伸,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更多展现自我、释放才能的舞台,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探究水平的提高。如让学生来收集影视剧、广告、各类节日中的经典台词、对话等;引导学生来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与表演;开展激烈的辩论赛;举办朗读大赛、创作大赛、书写大赛等;演讲比赛,等等,诸如此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语文探究带人更为宽广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让学生的探究更有深度,更为广泛,更加富有个性化色彩。这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自主探究,能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并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学知识、长见识,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琴.浅谈初中语文如何展开自主探究性学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2).

[2]王玉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5 (1).

[3]郑月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J].考试周刊,2011(51).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问题情境学习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