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6-06-21 15:12温贤秀谢彩霞蔡王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函询医学生指标体系

温贤秀,杜 鹃,谢彩霞,蔡王婷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72)

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温贤秀,杜 鹃,谢彩霞,蔡王婷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 以医学人文为指导,构建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初步拟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制定函询问卷和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函询问卷,并运用德尔菲法对25名专家进行二轮函询,最终确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 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37个二级指标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6%、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954和0.871,专家意见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 0.05。结论 专家函询结果可靠、专家意见一致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医学人文;临床教学; 质量指标; 德尔菲法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其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1],WHO专家委员会对医学生实习后应具备的临床能力和素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2]。2008年9月,我国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这些医学教育标准体现了高度重视临床技能的考核,不仅提出了医学生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具体标准,也对职业态度、伦理学、价值观、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现有的医学生教学质量指标体系较多集中在医学院校对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而缺乏单独对临床教学(即临床实践)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有效的评价临床教学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在专家咨询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具备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临床评价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以期为医院临床教学部门科学、合理地评价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0月成立研究小组,由5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学历构成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2人。研究小组职责为:①收集资料,初步拟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②组织专家讨论会,编制专家函询问卷;③建立专家库,组织专家函询活动;④函询结果的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设计专家函询问卷 ①对“医学生”进行界定:研究小组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本次研究对象“医学生”进行界定,界定为我国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②拟定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循证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及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相关书籍,收集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术语,初步拟定了3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要求与时俱进,反应出最新行业要求和融入最新的循证研究结果,以期望达到更好的导向作用。③制定函询问卷和进行预调查:根据循证结果,自行设计专家函询问卷,内容包括填写说明、主体及专家一般情况三个部分。填写说明部分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问卷主体由二级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指标构成,每级指标提供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5个级别供专家选择,分别赋值为5、4、3、2、1。专家一般情况包括专家的年龄、工作年限、学历、专业技术职称、职务5个方面,并设置了专家熟悉程度、判断依据以及开放性问题,进一步了解专家对表中未提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为保证函询问卷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随机选取6名专家进行预调查,根据专家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函询问卷的各级指标,从而形成正式的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1.2.2 选择函询专家 函询专家遴选标准:从事临床医疗或临床教学工作>15年;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参与本次研究的25位专家分别来自全国多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医学院校。

1.2.3 进行专家函询 ①第一轮专家函询:目的主要是对各级指标内容的合理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给予评分和指导。将初拟的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制成调査表,提请第一轮专家咨询。依据专家提供的意见,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二级指标内容等进行结果汇总、修改、整理。专家评分在3分及以下的条目或变异系数大于0.30的条目予以删除,对提出质疑或意见的条目予以修改,将专家建议增加的条目加入第二轮问卷。本研究经第一轮问卷调查删除1项二级指标(计算机技术),增设1项二级指标(自主学习),最后确定第二轮专家函询表。②第二轮专家函询:第一轮函询的专家中有24位专家回复了有效问卷,进入第二轮。第二轮函询专家在综合第一轮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再对指标重新判定,通过整理专家再次的意见反馈,进一步完善及确定指标。此轮函询,没有删除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见表1。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 采用问卷回收率来反映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第一轮发出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96%;第二轮发出问卷24份,回收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表1 函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Cr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一般认为,Cr≥0.70 时专家权威度即可接受。本研究中,第一、二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8954和0.871,可见本研究所选专家的意见可靠性较高。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①各指标变异系数:第一轮函询结果,二级指标“计算机技术”的合理性的变异系数为0.35,重要性变异系数为0.45,可操性变异系数为0.02。因此,删除了此项指标。其余各指标合理性的变异系数为0.05~0.17,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4~0.13,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为0.07~0.22,均小于0.3。第二轮函询结果,各指标合理性变异系数为0.02~0.16,重要性的变异系数为0.01~0.13,可操作性的变异系数为0.01~0.28,均小于0.3,没有删除的指标。②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显著性检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339、0.367、0.389,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 0.05。

2.5 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见表2。

表2 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3 讨论

临床教学质量是指临床教学单位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对象获得临床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技能、具备相应素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标准以及符合社会期望的程度[3]。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医学生的能力[4]。而医学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是医学人才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和基础[5]。本研究以医学人文精神为指导,从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三个维度出发,科学地构建了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融入医学人文理念 医学人文内涵蕴含着人文信仰、医学目标、医学照护、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等医学人文子范畴系列[6]。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医学人文知识,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本研究在指标的筛选中充分融入了医学人文精神。从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来看,在“教学管理部门”一级指标下纳入了体现医学人文的二级指标“学风医德教育”,要求从管理部门层面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临床带教老师”一级指标下纳入“教师风范”、“沟通能力”两个二级指标,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医学人文素养方面做到以身作则。在“医学生”一级指标下纳入“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职业素质”五个二级指标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沟通能力”主要需要医学生学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熟悉患者相关信息,建立信任关系;并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就诊疗方案等达到一致意见。

3.2 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性和可靠性分析 根据德尔菲咨询专家遴选标准,拟选的专家应该是其经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并且专家人数以15~50人为宜[7]。本研究按照专家遴选标准严格纳入25名专家参与函询,且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较高(96%、100%)、专家权威程度均大于0.70(0.8954、0.871),说明各位专家对本研究参与积极性高,且所选专家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协调系数是用来检验专家对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一致的指标,本研究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0.339~0.389,且显著性检验结果P< 0.05,说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由此可见,本研究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得到很好的保证。

3.3 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临床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对其展开的评价,既要评价其当前具备的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基本的、客观的教学条件,又要评价教学医院开展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还要对医学生培训后拥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因此,对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曾惠清等构建了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专业精神、交流与沟通技能、信息管理能力、科学思维、群体健康七个指标的临床医学教学评估质量体系[8]。袁玮卿等分别从教育设计、教学条件、过程管理、质量评价四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9]。本研究在汲取以上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在医学人文理念的指引下,以指标内容能全面、系统考核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为目标。本研究中通过对教学管理部门及下属二级指标的评价,达到了对基本、客观教学条件评

价的目的,如对师资队伍、床位数、病种及数量等的评价;通过对教学实施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及其下属指标的评价,做到了对教学活动的运行状态实时评价和监控;最后部分,医学生及其下属指标的评价对医学生受培训后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做了全面、系统的评估。从以上三个维度出发,本指标体系全面、系统的对临床教学活动涉及的各方面均应用科学、有效的指标进行了评估和监测,体现了全面性和系统性。

综上,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检索、调查问卷、德尔菲专家咨询等方法,建立了包括教学管理部门、临床带教老师、医学生3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要求,为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还需要在使用中继续验证和修订。

[1] 王欣,周勇,王映月,等.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254-255.

[2] WHO-WFME Task Force on Accreditation.Accredit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Retrieved from www.who.int/entity/hrh/documents/WFME report.pdf,2004.

[3] 崔爱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外部评估体制与指标体系[J].高校教育管理,2008,2(8):23-26.

[4] 周敏,叶俏,洪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9(16):22-24.

[5] 张新华,唐志晗,张天成,等.基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的临床教学质量强化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4):502-504.

[6] 卢长艳.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3.

[7] 方积乾.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曾惠清,林顺平.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4-5.

[9] 袁玮卿,董晓建,鲍臻.航空航天医学专业本科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2):2343-2345.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70061)

G725.812

A

1672-6170(2016)04-0171-04

2016-03-21;

2016-04-01)

猜你喜欢
函询医学生指标体系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