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6-06-23 02:39张长江李元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步行分级心功能

张长江,李元红

血浆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长江,李元红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院时用罗氏StausFirstTM NT-proBNP测定仪快速测定17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将17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法分为4组,观察组80例,心功能按6 min步行试验法分为3组,规范化治疗后(常规强心、利尿以及中医药辅助治疗等)复查NT-proBNP,比较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值。结果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组中的Ⅲ级、Ⅳ级心功能不全组,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级、Ⅱ级心功能不全组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6 min步行试验法分组病人,治疗前后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较NYHA分级法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疗更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6 min步行试验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982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对慢性心力衰竭提出了心功能分级标准,即临床工作中提及的NYHA分级。这种分级方法在过去的30多年间广泛用于心血管内科以及其他临床科室对心功能进行分级,为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以及根据分级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

6 min步行试验是另一种对心功能进行分级量化的指标,试验需要在没有外界干扰因素下进行,试验操作要求病人在6 min以内,沿着直线来回尽快行走,最终按照行走的距离来评判心功能的程度[1]。虽然该试验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在对心功能分级比依据症状程度的NYHA分级更客观,具有更好的量化指标。目前我国的临床工作领域,由于考虑到潜在的危险以及试验场所的要求等诸多因素,6 min步行试验的开展并不广泛。

B型尿钠肽(BNP)最先是由Sudoh于1988年发现[2],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由心室肌分泌,是心室肌受到牵拉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时,由左心室肌释放入血的[3],并分解为有生理活性的BNP和无生理活性的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BNP和NT-proBNP临床上意义相近,但后者半衰期较长,且水平相对稳定,血液中含量相对较高,检测更容易[4-5]。在临床以及基础研究中,NT-proBNP已经作为对心力衰竭病人预后以及疗效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170例,男90例,女80例;年龄27岁~83岁(55.70岁±16.0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80例)。对照组根据NYHA分级标准分为4组,其中心功能Ⅰ级(A组)20例,Ⅱ级(B组)30例,Ⅲ级(C组)15例,Ⅳ级(D组)25例。观察组按6 min步行试验法分3组,其中轻度心力衰竭(E组)30例,中度心力衰竭(F组)40例,重度心力衰竭(G组)10例。观察组与对照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治疗前外周血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本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已经确诊的心力衰竭病人,诊断标准参照1971年Framingham标准[6];无严重心、脑、肾等全身重要脏器的并发症;无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缺陷;自愿参加研究。

1.3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症状严重或危急;孕妇及育龄期不能有效避孕者;有试验所用药物禁忌证者;精神病病人。

1.4脱落、剔除标准在该研究过程中,病人依从性较差而不按照要求进行试验以及无法按时按量服药者;病人以及家属反对进行试验而自愿退出试验者。

1.5血脑钠肽的检测方法所有试验对象在入院时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规范化综合治疗4周后再次复查。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钠肽(仪器型号为Abbott RxsYM plurs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批号为56935HNOO)。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室指标BNP的检测值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对照组病人中,NYHA分级的Ⅲ级、Ⅳ级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6 min步行试验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病人治疗前后外周血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pg/mL

3讨论

传统的NYHA分级方法对临床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该分级方法主要依靠病人当前症状以及体力活动的程度来进行判断,尤其是对于病人目前身体状况较好但是心脏受损严重的病人划入轻症(即NYHA分级的Ⅰ级、Ⅱ级),因此不能引起病人以及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足够重视。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对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再次修订,引入了影像医学、检验医学、心脏电生理学等方面的客观指标,但是这种分级方法依然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同时引入多种检查方法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6 min步行试验法是将病人6 min步行的距离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法的优点是对于分级有了客观的量化指标,同时操作简单,不依赖辅助检查设备,极大地节省了检查费用,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自己进行,病人能够掌握自己的心脏功能状态,同时也增强了病人对于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另外对于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上更加客观。值得注意的是,6 min步行试验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该法在实施中一定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况,避免病人因运动而引发身体的不适。

采用血浆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在对心功能分级中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病人目前运动耐力以及心功能的真实情况。在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避免NYHA的心功能分级方案中因判断指标的主观性而引起的误差,尤其是对于Ⅰ级、Ⅱ级轻度心力衰竭病人病情严重情况的轻视。避免因不能准确评估病人病情严重程度,以至于在治疗中出现失误。在本试验中也已经证实,6 min步行试验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优于NYHA心功能分级法。NT-proBNP联合6 min步行试验法将病人的步行距离作为分组标准,同时应用NT-proBNP对时间情况进行实验室指标的监控,在临床工作中,该方法简单、节省病人的费用、增强病人的依从性,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分级、预后的判断以及疗效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新静,沈威,高蔚.6 min步行试验及圣·乔治呼吸问卷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2):82-83.

[2]SudoSudoh T,Kangawa K,Minamino N,et al.A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 brain[J].Nature,1988,322:78.

[3]朱红俊,龚少愚,邹逊,等.脑利钠肽与中医证型及NYHA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385-386.

[4]周钦.脑利钠肽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462-464.

[5]Gegenhuber A,Mueller T,Firlinger F,et al.Time course of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and N-terminal proBNP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Clin Chem,2004,50(2):454-456.

[6]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5-36.

(本文编辑郭怀印)

通讯作者:李元红,E-mail:lyh0101@vip.163.com

中图分类号:R541.6R256.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24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2-0178-02

(收稿日期:2015-04-16)

猜你喜欢
步行分级心功能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