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15年浙江数学高考(文科)第15题的探究

2016-07-02 00:44宋文泉施刚良
关键词:通性通法代数

宋文泉 施刚良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而且还要教学生学会分析几何关系,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分析,重视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做到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试题解法;几何背景;变式探究;一般化

五、两点体会

(一) 算三次方程对文科学生计算能力要求偏高

本题的解法1、2、3都涉及解一个三次方程,对文科生来说要求还是高了一点,在初中阶段对立方和、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已不作中考要求.尽管是一个填空题,看不出学生的思维痕迹,但解法1、2、3学生还是很容易想到的,是一种通性通法.如果学生按这样的思路做下去,最后通过变形,一定会碰到解一个三次方程的难题.因此,尽管起点底、入手易,但落脚难、计算烦,此题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要求偏高.有人通过调查了解及现场演练,发现大部分学生在5分钟、甚至10分钟之内也无法完成.[1]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学生如果能想到解法4,就能很快得到答案,这种解法对运算的要求相对较小,但对他们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

(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学生若具有良好的数形结合意识,有些题目可以很轻松地加以破解.譬如这道文科题,如果学生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会陷入烦复的代数计算过程不能自拔.但是若学生能画出背景1、2的草图,通过简单的推理,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正所谓“图象一见,答案出现”.这也许就是命题者最想让学生想到的吧!同时也体现了浙江数学命题的一贯理念:多考点想,少考点算.但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在解析几何的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使得问题通过运算有效解决,而且还要教学生学会分析几何关系.解析几何毕竟还是几何,必要的几何分析还是必须的.所以,解析几何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特征的分析,重视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做到几何方法与代数方法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解析几何这一学科特点决定的.

参考文献:

[1] 许昌满. 运用定义巧解题——探讨一类椭圆离心率的通性通法[J]. 中学教研(数学),2015(8):17-20.

猜你喜欢
通性通法代数
两个有趣的无穷长代数不等式链
Hopf代数的二重Ore扩张
什么是代数几何
不为浮云遮望眼,更要身在最高层——例说向量中的“一题多解”与“通性通解”
向量问题中的通性通法
揭示思维过程 寻找通法通则
通性通法驾驭选考题
从特殊化、极限化到一般通法的思考
一个非平凡的Calabi-Yau DG代数
待定系数法:向量中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