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现状分析

2016-07-07 09:21罗华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吸引力瑞士体系

罗华菊(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现状分析

罗华菊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摘 要:吸引力是审视职业教育的一个新视角,为了更好地了解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发展态势,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已有的与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从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及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分析描述国内外关于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瑞士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并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职业教育并没有被学生、家长、企业乃至社会普遍认同,缺乏吸引力是直接原因。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引起重视。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瑞士已连续第六年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的桂冠。瑞士的成就得益于其极具特色和吸引力的职业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瑞士职业教育,围绕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也逐年增加。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

界定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是筛选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成果的前提条件。目前,欧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术语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不同学者研究方向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余祖光、李卫红和石伟平等学者对职业教育吸引力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借鉴各位学者的观点,本文给出的职业教育吸引力定义是指:个体在接受教育之前,面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选择时,更倾向于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它有利于或有碍于引导个体的参与率、满意度和认可度。

二、研究样本选择

(一)中文文献

国内文献主要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选择高级检索,检索项选择“篇名”,通过检索“瑞士职业教育”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计63篇,在此基础上,剔除了一些与瑞士职业教育无关或者相关性极小的文献,集中选择核心期刊,共计20篇进行深入分析。

(二)外文文献

国外文献通过Google/Google.ch进行检索,主要有瑞士联邦政府官网文献、经济教育暨研究部官网文献以及学者论文,文献类型以瑞士政府和专家项目组成果报告居多,选择20篇核心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深入分析。

三、国内关于瑞士职业教育成果的统计分析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到的自1923年至2015年中有关瑞士职业教育的文章共63篇,对检索结果进行数量上和内容上的统计分析如图1、图2所示。

图1 1997-2015 学术关注度数量分布图

首次涉及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始于1923年秦翰才的《瑞士职业教育概况》,从1997年到2015年研究成果量仅63篇,这表明我国教育界对瑞士职业教育深入研究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尽管如此,从图1来看,我国学者对瑞士职业教育的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6年之前,这个发展极为缓慢,但2006年之后,与瑞士职业教育相关的学术关注度快速上涨,尽管在2012年之后有所回落。这表明,近十年我国教育界对瑞士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较之前有显著提高。

图2 2014-2015 用户关注度数量分布图

通过分析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被下载并引用的频率,对近两年国内与瑞士职业教育相关文献的引用及下载情况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2所示的国内关于瑞士职业教育的用户关注度分布情况,可以发现近两年使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用户对瑞士职业教育这一研究主题的关注此起彼伏,但总体上还是呈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国内职业教育工作者对瑞士职业教育的关注程度稳步上升。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我国学者对瑞士职业教育研究的兴趣点,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从研究视角将文献根据内容进行整理归类,笔者发现与瑞士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相关的研究论文只占总数的不足2%,多数文章只是对瑞士职业教育进行介绍性的阐述,还没有出现在比较的视野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理论分析的研究论文或硕博士论文。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领域对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吸引力的关注度还很低,处于较为表象的研究层面,尚未对其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吸引力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这与当前国际职业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吸引力的现状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强调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背景下,探索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重要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四、国内关于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内容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瑞士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多数以期刊、考察报告的形式出现,仅有3篇硕士论文。主题集中在介绍瑞士职业教育体系、概况、特点及其学徒制的研究和分析,而专门论述“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举措”相关的文章较少,对瑞士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举措的探讨,也多是较为零散、笼统的,缺乏系统性和专题性。

在有限的相关文献中,我国学者对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瑞士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新见解。

综合文献所述,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论述瑞士的职业教育吸引力。

(一)从瑞士职业教育概况和特点的角度来分析

我国学者在《瑞士职业教育概况》(秦翰才,1923)一文中提到瑞士的“职业教育”,就是当时的“专门教育”,主要有工艺专科学校、农业学校和女子专艺学校三种类型。[1]对瑞士职业教育的研究真正兴起和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通过具体研究的著作,比如瑞士E·韦特施泰因著,王绍兰译的《瑞士职业教育》。[2]另外还有出版的丛书介绍瑞士,如 《二十国教育概况》[3]。

瑞士教育的论文较早见于《瑞士教育概况》(周谊,2000),关注瑞士职业教育的研究,具体介绍了瑞士的教育体制、内容、实施模式。[4]《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姜大源,2011)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缘起、概念的定位、实施及其效果。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瑞士在国际竞争力总排名中始终居于全球榜首,其“优异的创新能力”得益于瑞士对职业教育的极大重视,得益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所培养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瑞士的职业教育在国内外都是具有吸引力的。[5]《瑞士职业技术教育简述》(耿瑞光,2009)一文中介绍了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现状和其基本结构,分析了瑞士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依法治教、建立良好的三方伙伴关系和建立有效的实训系统三个特点是保障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手段。[6]《德国、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启示》(吴全全,2011)一文中,介绍了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独具特色的原因和体现,即法律为基、双元为体,保障校企合作之运行;多方参与、协作沟通,搭建校企合作之平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构建校企合作之机制;企校协调、理实互补,提高校企合作之质量。根据瑞士职业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其职业教育是有吸引力的。[7]《瑞士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吴全全,2011)全面介绍了瑞士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沿革、管理体制、职教体系、立法、经费、教师等方面并归纳和总结了其发展现状与特点,认为瑞士的国际竞争力总排名多年居于全球榜首得益于瑞士对职业教育的极大重视。[8]

(二)从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措施的角度来分析

在《瑞士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周慧忠 ,2002)一文中首次论及瑞士职业教育改革,分析了当前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原因是因为瑞士非常重视教育和人力开发,特别是注重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吸引力。瑞士围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措施包括完善学徒培训即从“双元制”转向“三元制”、创设高等专业学院、构建从初级到高级相互衔接终身职业教育体制并在各个层次和各个机构之间建立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三项重要改革措施来促进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高。[9]《简析瑞士职教师资标准及培训》(郑坚,2011)从瑞士职业教育师资的入职资格要求和师资培训两个角度分析了当前瑞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能强、来源广和质量优等特点,严格把关师资招聘的入口和不断提高、保障师资队伍的质量。认为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水平。[10]《瑞士职业教育与“三元制”模式》(马庆发,1999)一文中提出通过结合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了多元文化体制下的职业教育体制,提出要因材施教,注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保持其吸引力,适应新的发展趋势。[11]在《瑞士职业教育之学徒制对台湾教育改革之蕴义》(张仁家、曾羿儒,2014)一文中,以台湾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为切入点,探讨瑞士学徒制的主要特色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结合台湾自身的职业教育特点,提出了产业提供教育机会及参与课程规划、学校根据产业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校外实习应有学徒精神等建议。[12]

(三)从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管理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在《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中国之比较》(曾凤春,2005)一文中分析了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的概况,探讨了职业教育体系的形势与内容、结构与特点,并与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比较,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3]《瑞士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陈利,2007)一文中指出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瑞士职业教育体系能有效实施并运行离不开其有效的保障机制,更离不开瑞士特有的外向型经济背景、实用教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文化传统。[14]《简析瑞士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郑坚,2011)认为瑞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在于瑞士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是瑞士职业教育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15]《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周红利,2013)阐述了学徒制的发展历史,从技术进步与人的发展理论这一角度出发,剖析了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认为瑞士职业教育始终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人的发展这一本质矛盾,建立了以职业资格认证和学历教育为链接点的职业教育体系。认为瑞士的经济发展和国际领先地位的原因是其健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瑞士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16]《以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的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乌苏拉•山霍斯特•达乐,2010)认为瑞士的职业教育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的教育选择和提升路径为基本目标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实行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职业行业组织三方合作为特征的管理体系,重视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元制”学徒培养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原因。[17]《瑞士、德国职业教育的几个特点与新趋势》(周满生,2009)认为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深受行业、企业和青年欢迎的原因是坚持初中后教育分流的传统,构建多样化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注重行业组织的作用和重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沟通与衔接。使得瑞士成为青年失业率最低的欧洲国家之一。[18]《教育分流制度的国际比较》(陆伟,孟大虎2014)认为分流制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文章从年龄时点与学轨类型两个维度分析了瑞士早期分流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并提升了青年学生对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的需求热度,对瑞士青年是有吸引力的。[19]《浅谈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蔡燕华,2008)认为瑞士取得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着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注重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瑞士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人力开发,为瑞士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

五、国外关于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研究内容分析

(一)瑞士保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措施

2014年,瑞士联邦政府、经济教育暨研究部总结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的成功经验及其面临的未来挑战,形成报告公布于众。在这个报告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说明当前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将其职业教育改革措施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有三分之二的青年选择了中等职业教育;

2.提供大量“三元制”学习方式的项目;

3.与劳动力市场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4.职业教育与培训和专业教育与培训之间相互渗透;

5.优化职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路径;

6.“三元一体”的管理体系,即联邦政府、各州以及企业、行业协会都参与其中;

7.降低辍学率,提升就业率;

8.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等。

2002年3月3日,瑞士人民以略超半数的赞同票通过了加入联合国的议案。作为联合国成员之一,瑞士跻身于国际舞台,不仅努力学习借鉴他国成功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也向世界各国人民分享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英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大师马修•阿德诺在其代表作《欧洲大陆的学校和大学》及《民主教育》中都对瑞士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状况进行过描述。欧洲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在《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CEDEFOP,2014)一文中详细论述了什么是职业教育吸引力,分别以德国、芬兰、爱尔兰、瑞士等国家为例,比较各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具有吸引力的特点以及政策措施。其中指出了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极具特色的“三元制”和较低的青年失业率等方面。[21]学者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Christian F.Lettmayr,2008)一文中从欧洲举办世界技能大赛的这一视角切入,分析了欧洲各国极具吸引力的职业教育,作者认为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体现在瑞士青年踊跃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几个方面。[22]在《瑞士富裕的根源——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Rudolf H.Strahm,2010)一文中指出了职业教育是促进瑞士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了瑞士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对继续增强瑞士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展开讨论。[23]在《瑞士和欧洲职业教育改革——学徒制模式》(Philipp Gonon,2005)一文中分别阐述了瑞士学徒制和欧洲学徒制的异同点,并对瑞士职业教育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24]瑞士发展与合作中心在分析当前瑞士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且相互渗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瑞士保持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25]在《瑞士的成功案例——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René Eichenberger,2007)一文中分析了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及其成功之处。[26]在《近期瑞士职业教育改革》(Beat Hotz-Hart,2005)一文中分析了当前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分别从财政资助、学徒制等多个方面分析瑞士近期的改革措施。[27]

瑞士经济教育暨研究部(OPET,2015)每年发布的《瑞士职业专业教育与培训:数据与图表》,详细描述了瑞士国家发展的概况、职业教育与培训和专业教育与培训的体系现状、培训管理发展现状、学徒制市场以及与国际水平的比较。通过丰富详实的数据证明瑞士职业教育在民众和社会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瑞士联邦职业与技术教育局每年定期发表报告,内容涉及瑞士学徒的培养现状、企业对学徒培训的评价态度、学徒制的经济成本及收益等方面,并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从学徒、企业、社会、联邦政府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别探讨了瑞士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程度。[28]

(二)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众多与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相关的文献中发现,瑞士青年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职业教育并认为职业教育是有吸引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独特的教育制度和体系、高效的法律保障体系等。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文献内容,将影响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归纳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

早在19世纪中叶,瑞士联邦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要支持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1933年,瑞士出台了《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法》,该法规定了政府、企业的职责、具体专业的教学与学徒培训内容,并对教学大纲、教师资格条件、资格证书的颁发、考试组织和职业教育研究等作出了系统性规定,该法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2004年1月1日,经修订后新实施的《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法》(VPETA),明确行业协会的职责,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费的来源和分配、教学大纲、学徒合同、质量监督检查机制、企业学徒的师傅和学校教师资格要求、资格证书的颁发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瑞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瑞士职业教育体系质量保障的基础,也是瑞士职业教育长期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多元立交式的教育体系

在教育一体化的世界背景下,瑞士跟随欧盟的脚步,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沟通,实现教育体系一体化,以便保障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多元能力。职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以及与普通教育体系的通畅衔接是保持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图3显示,瑞士职业教育体系涵盖职业准备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中等教育水平以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流,每年瑞士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有三分之二的青年人自主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

图3 瑞士教育体系

个体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晋升以及个体从职业教育体系向普通教育体系的转换或晋升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和家长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后继续升学或转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解除“进入职业教育就是进入死胡同”的后顾之忧;关系到各类学生是否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因此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瑞士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可通过证书学力认可等途径实现双向转换,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青年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随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切换学习路径。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融合,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这是瑞士职业教育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3.独具特色的“三元制”培训体系

学徒制是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柱,瑞士职业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由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三方紧密合作的学徒制教育模式,也叫“三元制”模式。这种瑞士特有的学徒人才培养模式是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另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保持其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徒培训都是以企业车间实训为主,学校以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职业指导为主,而行业协会培训中心是对学校教育及企业实训的补充,企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三元”共同参与学徒的培训,为瑞士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独具特色的“三元制”学徒培训模式为接受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徒从学校教育快速过渡到工作场所,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劳动技术工人提供了有效教学模式。使得学徒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因此瑞士的“三元制”做到了有效配置和整合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三方的资源,使得瑞士的失业率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率在欧洲甚至在国际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4.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2004年修订生效的《瑞士联邦职业教育法》是瑞士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重要法律保障。该法规定企业的培训费用完全由企业承担,此外接受学徒培训的企业还要支付一定的报酬给学徒,大约是正式职工工资的1/5。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渠道主要包括公共经费、行业经费和职业教育基金三种。公共经费由各州提供3/4,联邦政府承担其余的1/4。[29]公共职业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职业学校,行业企业联合会也会选择性地为职业学校提供物质资助和额外的经费。行业经费则由行业组织提供,参与学徒培训的主办企业均从中得到资金帮助。另外,学徒在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的培训是免费的,这主要得益于瑞士高效的投入机制。充足的经费投入是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5.传统浓厚的职业教育文化观念

传统文化也是保持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自18世纪末开始,瑞士在一些城市如伯尔尼、苏黎世开设了培养从事专门技术劳动者的学校。19世纪20年代后,瑞士逐渐在全国许多城市开办了职业学校。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工业化全面推进中更突出这一点。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参与率比亚洲国家的参与率高。在欧洲国家,德语国家又比其他国家好。在瑞士人的观念里,职业教育与培训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许多文献表明,当前的瑞士人对职业教育仍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保持着重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人会因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感到低人一等,瑞士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职业教育能够提升有效就业能力,孩子更加容易找到就业岗位,因而认为职业教育比普通教育更加有吸引力的,在学业选择上更愿意选择职业教育。是否有着浓厚的传统教育及文化观念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6.“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瑞士的《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和专业机构(行会、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承担管理瑞士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义务和分配职业教育经费。具体而言,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管理运行体系是“三位一体、同一个目标”,即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专业机构三者都参与其中,共同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良性发展,共同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目标努力,始终坚持三方 (联邦、州及专业机构)协商合作的原则。三大参与主体在整个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分工明确、共同参与。其中瑞士联邦政府负责职业教育的全面管理和规划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与改革,负责评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经费调配等;各州政府主要负责实行和监督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修改职业培训或考试的标准、内容、条例等,企业提供学徒培训岗位。三位一体,共同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一目标努力。这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保证了职业教育顺利开展,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透明度、可信度,促进了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也是保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六、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少有学者研究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我国最早关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的论文出现在2006年,并且文章大都以介绍性文章为主,尚末就此主题做较系统深入的探讨。2009年起,我国研究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文献开始增多,研究角度逐渐拓宽。国外研究成果丰富,多以论文、书的形式系统论述职业教育吸引力,开始形成职业教育吸引力理论,多数文献通过比较分析瑞士与欧洲各国之间的吸引力,研究更贴近实际和更有说服力。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努力增强吸引力的社会背景,建议除了重点关注德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研究之外,加强对瑞士职业教育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学习借鉴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不断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秦翰才.瑞士职业教育概况[J].教育与职业,1923(4).

[2]E·韦特施泰因著.王绍兰译.瑞士职业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3]外国教育丛书.二十国教育概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周谊.瑞士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0(7):71-76.

[5]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27-42.

[6]耿瑞光.瑞士职业技术教育简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2):55-59.

[7]吴全全.德国、瑞士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色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91-94.

[8]吴全全.瑞士职业教育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77-81.

[9]周慧忠.瑞士职业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J].职教论坛,2002(2):62-64.

[10]郑坚.简析瑞士职教师资标准及培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84-86.

[11]马庆发.瑞士职业教育与“三元制”模式[J].外国教育资料,1999(5):60-65.

[12]张仁家,曾羿儒.瑞士职业教育之学徒制对台湾教育改革之蕴义[J].教育资料集刊,2014(63):77-101.

[13]曾凤春.瑞士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中国之比较[D].西南大学,2005.

[14]陈利.瑞士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7.

[15]郑坚.简析瑞士职业教育的衔接沟通[J].职教论坛,2011(4):88-91.

[16]周红利.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68-72.

[17]乌苏拉•山霍斯特•达乐.以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的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77-82.

[18]周满生.瑞士、德国职业教育的几个特点与新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6):56-58.

[19]陆伟,孟大虎.教育分流制度的国际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48-58.

[20]蔡燕华.浅谈瑞士职业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8,(5):8-11.

[21]Attractiveness of init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dentifying what matters, Research paper No.39,CEDEFOP, 2014, http://www.cedefop.europa.eu/EN/ Files/5539_en.pdf.CEDEFOP.

[22]Christian F.Lettmayr.The attractiveness of VET[J].World Skills General Assembly,2008.

[23]Rudolf H.Strahm.Swis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witzerland’s Source of Richness[J].worlddidac, 2010.

[24]Philipp.Gonon.Challenges in the Swis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http://www.bwpat.de/7eu.2005.

[25]Success Factors of the Swiss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the Western Balkans[J].Swiss Agency for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2014.

[26]René Eichenberger.The Dual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A Swiss Model for Success[J].Federal Offi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and University of Zurich,2007.

[27]Beat Hotz- Hart.Vocational Training.Switzerland.Current Reforms.http: / / www.soi.unizh.ch /chairs/ hotz/ Switzerland_voc-education.pdf.2005.

[28]Federal Offi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OPET).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Switzerland 2014:facts and figures 2005.http://www.bbt.admin.ch/berufsbi/publikat/e/bbinfo_e.pdf.2014.

[29]Federal Act on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R],Federal Office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OPET),2015.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16)02-0043-07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罗华菊,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比较。

猜你喜欢
吸引力瑞士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瑞士镇迷阵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