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2016-07-12 12:40刘凤存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学院院校

刘凤存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成教处,山东滕州277500)

●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刘凤存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成教处,山东滕州277500)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构建取决于环境系统、目标系统、主体系统、对象系统和手段系统等五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为了找出当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存在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等方法,对山东省六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环境、目标、主体、对象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微观角度初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效率,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调查目的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英国、荷兰和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校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和信誉,赢得社会更大关心与支持,借助于高等教育评估,广泛开展了高校质量保障活动。伴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专家学者也逐渐将视角转向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相对较晚,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则更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成果,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具体经验与实际操作,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些结论也未必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就研究视角而言,大多数研究者是基于普通高校的宏观视野来探讨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题,较少将注意力关注到具体的某一类高职院校;就研究方法来说,实证研究尚显薄弱,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建议往往停留在理论阐释层面,对保障体系实践效能的论证、应用与后续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鉴于此,同时为了兼顾调查结果的可信性与客观性,笔者按照学校所在地区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与济南广播电视大学(东部地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中部地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临沂职业技术学院(西部地区)等六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1]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弄清影响内部保障体系相关因素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粗浅回答与简单原因分析,并初步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效率,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来说,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整体上是围绕着“在哪保?为何保?谁来保?保什么?怎样保?”的逻辑思路来进行构建的,因此笔者也是沿着这一路径来进行有关实证研究,通过调查“环境系统、目标系统、主体系统、对象系统与手段系统”等五个要素来分析其现状的。

(一)问卷调查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及内容阐释,笔者选择了40个具有代表性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题目制成问卷。问卷采取5分制计分法,得分依次为5、4、3、2、1。

根据调查研究方法论要求,笔者首先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选取某一个班的60名学生做了“先行性测试”,[2]用统计软件计算出重测信度为r=0.87,测试结果达到笔者预先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又做了相应修改与整理。

(二)访谈法

笔者先后对相关高职院校的8位教师和16位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课堂观察法

笔者分别对上述8位教师和16位学生教与学情况进行了认真课堂观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质量保障环境尚需优化

环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解释为周围的情况与条件,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环境是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赖以生存的一切要素,主要由质量硬环境、质量软环境和质量潜环境所构成。[3]其中质量硬环境主要是指静态固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软环境主要是指各种信息化系统平台与教学资源建设,质量潜环境主要是指对质量保障效果起到间接性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文化与校风学风建设等。这三个要素只有密切配合、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才能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提供必要条件与良好基础。

1.质量硬环境低效

教室资源、实验室建设、图书藏量、校园网建设和体育设施等相关项目调查显示,分别有36.7%、49.9%、46.1%、34.5%和39.1%的学生认为较为满意。这说明高职院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从总体上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但是还需要对其进一步完善。不仅需要扩大规模,更急需重视质量,以提高有效利用率(见表1)。

表1 您对下列质量硬环境是否满意(%)

2.质量软环境滞后

学生只是对多媒体课件认可度相对较高,所占比例为50.1%,其它依次为专业数据库和学科网站,所占比例分别为11.2%和10.5%,而对于虚拟软件库和在线交流平台认可度比较低,分别为9.3%和5.9%。这说明当前质量软环境普遍较差,赶不上信息化技术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效果,优化软环境迫在眉睫(见表2)。

表2 您对下列质量软环境是否认可(%)

3.质量潜环境平淡

调查结果显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项目有社团活动和校风校训,所在比例分别为49.1%和40.2%,其它依次是校园文化、学习氛围和品牌战略,所占比例分别为13.6%、8.4%和7.2%。因此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地区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来突出特色与品牌,尚有许多提升的空间(见表3)。

表3 您认为下列项目是否具有高职院校特色(%)

(二)质量保障目标不够清晰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目标是指高职院校在一定时期内教育质量保障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它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顶层设计,主要是根据社会、经济、学生、学校的需要及其价值取向决定的,由人才培养目标质量标准、课程质量标准与保障范围质量标准等要素组成,具有导向和凝聚作用。[4]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对任课教师、有关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质量目标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访谈者:您认为当前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明确?

教师A: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往往是为了迎接上级有关部门评估在特殊背景下匆忙制订的,很多方面与实际不相匹配,忽略了办学特色与个性。

访谈者:您是否经常受到邀请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设计?

学生A:一般情况下,学院不仅不吸收我们学生参与标准的制定,据我们了解,任课教师也很少参与过。

访谈者:您认为当前的人才培养标准是否合理?

教师B:人才培养标准主要是依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文件而非学校发展诉求,具有明显的外生性。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访谈者:您对当前课程设置如何评价?

学生B:学院最关注的往往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课程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对我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往往重视不够。

教师C:尽管学院对课程设置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是总体上来看,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教学安排不足、留给学生自由选修课程的空间狭窄,特别是人文素质课程几乎不涉及。

3.质量保障范围理解不清

访谈者:您对当前有关质量保障范围是如何评价的?

教师D:学院对教育保障内涵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质量只是教学质量,对行政和管理岗位职责不够重视,确保不了整体育人的功能。

教师E:学院过分注重教学质量管理的评价功能,淡化了诊断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自我提高功能。

教师F: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过程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均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已经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学生理论课成绩合格率普遍偏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三)质量保障主体有待全面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主体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由谁来保障教育质量,从宏观来说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机构与部门,就微观而言主要是指院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相关行业人员。

1.组织机构效能不佳

就目前组织机构发挥作用而言,由大到小的顺利依次是教务处、高职院校、督导室、系部教研室、教学团队,所占比例分别为65.3%、12.4%、9.3%、7.9%与5.1%。这是因为:高职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保障组织机构呈垂直管理机构形式。教务处成为学院管理代言人,不仅负责教学决策、教学管理,还负责质量管理和教学评价,而督导室、系部教研室和教学团队则起不到多大作用,说明质量保障的重心停留在学院层面(见表4)。

表4 您认为下列哪个机构发挥作用最大(%)

2.保障人员数量不足

有77.9%的学生认为管理人员对当前质量保障起到主要作用,显然管理人员仍然是目前质量保障的主体,而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利参与,学院也几乎忘记了办学主体所应该具有的行业性质,没有邀请行业人员参与质量保障的理念(见表5)。

表5 您认为当前哪些人员起质量保障作用(%)

(四)质量保障对象现状堪忧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对象主要是指优化高职院校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办学资源,通过规范化管理使之有机结合而成为有效的办学力量。其中人力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物力系统主要包括专业、课程、教材与实践教学;财力主要指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等。作为质量保障的三个源头,质量保障对象对质量保障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

1.人力系统素质偏低

教师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学能力、学术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实现其工作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5]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满意度相对较高,分别为71.2%、58.4%和39.1%,然而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仅仅为6.5%与4.3%。因此,学生对当前教师教学方法使用的灵活性和课堂管理能力不够满意,说明教师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见表6)。

表6 您对教师的下列哪些素质比较满意(%)

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质量活动的核心,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教学目标的最终体现者。数据显示,45.1%的学生是被迫选择该校的,39.1%的学生是被较高就业率所吸引,只有16.3%的学生被专业所吸引,即对专业感兴趣而做出选择,因此大多数学生是被动选择该校,说明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较长道路要走(见表7)。

表7 您就读该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育管理对高职院校整个教育活动过程起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作用。通过对管理人员相关素质满意度调查发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措施相对较高,分别为40.1%和39.7%,而管理理念、管理态度和心理疏导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5.1%、10.2%和2.8%,由此说明当前管理人员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见表8)。

表8 您对管理人员下列素质是否认可(%)

2.物力系统特色不明显

当前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是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43.1%和39.8%,然而对于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教学实践、教材质量和专业吸引力等方面满意度却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14.8%、10.2%和9.3(见表9)。

表9 您对下列物力系统要素是否满意(%)

3.财力系统分配不合理

当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处于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既要扩大规模又要提高质量问题,有时两者很难兼顾,高职院校必须依靠充足经费方能保障其内涵发展。据访谈结果,大多数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经费的投入与分配持有较大意见。

访谈者:您对当前学院经费投入满意吗?

教师G:整体上来看,受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学院经费比较紧张,一些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经费原因只好暂时耽搁。

访谈者:您认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最需要投入资金的领域是哪些方面?

教师H: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经费的着力点应该用在与教学、科研有关的领域,比如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加快教学改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些方面都做得欠妥。

访谈者:学院重视科研吗?

教师I:对于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与重视程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大与提高。

(五)质量保障手段力度欠佳

高职院校质量手段是指高职院校为了完成质量保障任务、实现教育质量保障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与方法,主要包括监控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系统、反馈系统等环节。

1.监控对象不全面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班级授课和教学效果是学院进行质量监控的两个最主要对象,而当前最缺乏的监控环节是教学辅导、作业布置和教学准备,所占比例分别是57.8%、51.2%和50.3%(见表10)。

表10 您认为当前下列哪个监控对象最缺乏(%)

2.信息渠道不畅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和网上评教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信息收集途径,分别占60.3%和58.7%;其次是调查问卷、学生信息员和座谈会,所占比例分别为23.1%、18.6%与6.9%。这说明学生这一比较重要的信息渠道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见表11)。

表11 您认为主要利用哪种途径收集信息(%)

3.评价对象没有体现特色

当前学院最重视的评价环节是课堂教学和理论考试,分别是52.3%和51.2%,而体现高职院校技术性的三个评价环节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实验操作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0.3%、7.8%和6.3%(见表12)。

表12 您认为当前最重要的评价项目是哪些(%)

4.反馈信息具有功利性

当前学生最关心的反馈信息是毕业就业信息和考试成绩,分别占70.1%和50.9%,表明能够找到满意工作和顺利毕业排在第一位,其余依次是管理信息、学习气氛和班级纪律,所占比例分别为25.6%、20.3%和10.1%,相比较而言这些方面是次要的(见表13)。

表13 您认为下列哪些反馈信息最重要(%)

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质量保障环境

要从根本上实现从单纯追求数量与规模向质量与效益转变,确保质量硬环境的高效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加强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一流的质量软环境;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和校风学风建设,打造适合自身个性与特色的质量潜环境。

(二)准确定位质量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出高职院校自身的个性与特色;课程设置要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合理配置,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质量保障范围要明确教育质量不仅包括教学质量,还包括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同时要明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管理过程及质量监控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

(三)保障主体全员参与

从保障机构上来说,注重学院、教务处、督导室与系部教研室、教学团队的有机配合;就保障人员而言,形成既有学院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参加,又有学生和行业人员广泛参与的群体,广泛调动有关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保障对象全方位性

注重教师和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践和教材质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进一步提高专业吸引力,从而突出高职院校技术性特征;加大财力投入,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力,为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优化质量保障手段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问题,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进。因此,内部质量保障活动是一项全程性活动,不仅包括过程环节,还应涵盖输入与输出环节,需要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才能确保信息畅通。监控对象应尽可能涵盖多个领域、多渠道收集信息、评价项目突出高职院校技术性特征、信息反馈客观实际、及时改进所遇问题,从而有效完成质量保障目标。

五、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但由于受到调查取样较小、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原始等因素制约,可能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疑问。例如:(1)虽然数据分析显示环境、目标、主体、对象与手段系统的优化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成正相关,但事实并不是十分明显,深层次原因是什么?(2)教师应该如何强化对学生指导作用的真实发挥?(3)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他们提高就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又为什么不能有效利用?(4)如何建立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1] 孙希华,张淑敏.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5):612-614.

[2] 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袁振国,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6.

[3] 徐砚田.高校教学信息化的环境支持[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4] 夏建国,赵朝会,史铭之.构建“双重闭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8):31-33.

[5] 陈文贵.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构建[D].天津:天津大学,2005.

Investigation o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

Liu Fengcun

(Adult education department, Zaozhu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engzhou, China, 277500)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epends on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such as environment system, target system, main system, object system and means system.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classroom observation, author has don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six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nitially propose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and the suggestion from the more micro perspective.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security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Vocational colleg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2016-01-31

本文系笔者所主持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GZ062).

刘凤存(1968-),男,山东滕州人,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基本理论.

G717

A

2095-5987(2016)02-0041-0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学院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