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2015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对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

2016-07-12 12:40乐传永孙立新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成人学习者社区

乐传永,孙立新

(宁波大学1.党委、校长办公室;2.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本刊特稿●

回顾与展望:2015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对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

乐传永1,孙立新2

(宁波大学1.党委、校长办公室;2.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通过对2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所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回顾这一年来该刊栏目设置特点、源杂志数量及区域分布、所在栏目分布、作者情况、被转载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等,以及2015年来成人教育学科的相关热词、教育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对2016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进行宏观展望。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转载量;统计分析;发展趋势

一、栏目设置及转载情况

(一)栏目设置数量

相较于2014年的13个栏目,2015年的栏目数量增至17个,即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增加4个,增幅较大。增加的栏目有终身学习、改革与发展、农村成教、专题:老年教育等等,说明2015年本学科的选题广泛,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作为2014年新设的栏目——特别关注一栏,其论文转载量2015年达到21篇,跃居首位,说明该杂志的导向性愈加明显。此外,异域采撷表现依然抢眼,开放大学这一栏目超过远程教育,排名第三。如表1所示。

(二)2013-2015年源杂志转载量排名比较

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从41种期刊中转载了121篇高质量的论文,除了《职教论坛》蝉联第一外,其他的杂志排名变化较为明显。如《中国成人教育》从2013的第六、2014年的第四,升至2015年的第一名,说明该杂志的办刊质量逐年提高;其次是《当代继续教育》(武汉)从排名第十名、第六名升至第三名;《中国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的排名第一分别降至第三、第五,《河北大学成人育学院学报》2015年排名的下滑较大,从第二名、第四名下降至第七名。如图1所示。

(三)源杂志分布各栏目的情况

从2015年的源杂志所在栏目分布可以看到,排名前三的源杂志采用的文章选题比较广泛,几乎涉猎到成人教育学科的所有内容,其它杂志如《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等办刊特色明显,所转载文章分布的栏目较为集中。如表2所示。

表1 2015年《成人教育学刊》栏目设置一览表

图1 2013-2015年源杂志转载量排名比较一览

表2 源杂志分布各栏目一览表

(四)源杂志的影响因子比较

我们从源杂志的被转载量占所有被转载文章的比例以及其在国内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进行研究。

影响因子是一项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由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因此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就越大。

复合影响因子是以期刊综合统计源文献、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文献、会议论文统计源文献为复合统计源文献计算,被评价期刊前两年发表的可被引文献在统计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量之比。

从表3可以看出,转载量排名前三名的《职教论坛》、《中国成人教育》、《当代继续教育》,其复合影响因子不如排名四、五、六的《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复合影响因子高达5.74的《远程教育杂志》其转载量排名仅为第八名。因为后面几种杂志的选题更为明确、集中,同时也说明成人教育类专业杂志的国内影响力度还不够大,成人教育研究的质量与水平亟需提高。

表3 源杂志的被转载文章比例与其CNKI复合影响因子一览表

(五)第一作者相关情况

1.作者所在单位情况

在转载的121篇文章中,独立作者的为52篇;两位及以上为69篇,大多数的为讲师职称或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2015年的作者来源单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比例来看,普通高校及职业院校仍是科研的主力军,其比例达到45%,其次是师范类院校,达到21%,广播电视大学与教育研究机构几乎平分秋色,分别达到18%和16%。具体来看,一方面,来自于研究机构的作者数量明显增加,从2014年的14人上升到2015年的20人,说明2015年的研究机构为本学科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其次,师范院校的研究者人数减少明显,从2014年37人下降到25人。从高校的贡献度来看,综合院校中2015年宁波大学、河北大学表现抢眼,师范类院校中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优势也极为明显,远远超出其他同类院校。如图2所示。

图2 第一作者来源单位分布图

2.第一作者所在地分布情况

从第一作者所在城市分布图及省级分布图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从集中程度看,长江沿线人员的分布更为密集,说明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此。这将有助于各团队之间的合作,更有利于促进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如图3、图4所示。

图3 第一作者所在城市分布图

图4 第一作者所在省分布图

3.第一作者的权重分析

这里作者的权重分析使用的是Harmonic分配方法,这是Hodge根据作者排名来分配贡献率的公式。其计算方法是,在有N个作者的论文中,排名第R的作者的贡献比例被估算为(1/R)/(1+(1/2)+...(l/N))。根据此计算方法,我们得出,2015年获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转载的作者的权重。如图5所示

图5 作者转载量及权重

(六)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

2015年各转载文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思辨法(65)、比较法(21)、问卷调查法(11)、文献统计法(7)、历史法(6)、个案法(6)。相较于2014年,思辨法数量下降明显,从75篇减少到65篇,使用问卷调查法的文章增加了5篇,使用其他方法的文章数量变化不大,说明成人教育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实证研究方法在学界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图6所示。

图6 研究方法分布图

二、研究的热点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对2015年高频词的处理与分析,或许可以把握这一年来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加清楚地梳理本年度的关键词与热词,特将类似或相同涵义表述不一致的词语进行了处理,其标准如下:继续教育与高校继续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统一为继续教育;cMOOC、MOOCs、MOOC、慕课统一为Moocs;转型路径、转型发展为转型发展;专业适切、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化建设、专业化、专业行为统一为专业化;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提升、质量认证、质量评价、质量监控、质量保障体系、质量、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提高、质量标准统一为质量问题;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统一为学习型组织;终身学习、在线学习者、在线学习、在线学习活动、在线课程、在线教育模式、学习体验、学习生态、学习能力、学习力、学习过程、综合学习指标(CLI)、学习方式、数字化学习、学习对策、学习动力层次论、成人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无一定形式学习、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远程学习者、质变学习统一为学习状态;先前学习认定、学习成果认证、学分转移、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积累、学分银行统一为学分积累与转移;学历继续教育、学历补偿教育、学历+技能统一为学历教育;社区终身教育共同体、社区学习共同体、社区大学统一为社区教育;农民工培训、农村老年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新生代农民工统一为农民与农民工问题;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老年人口质量、老年人、老龄化理论、老化教育统一为老年教育问题;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统一为课程体系;考试制度、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大纲统一为考试制度;开放资源、开放学习、开放内容、开放教育学生、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开放大学体系、开放大学统一为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国家终身教育法统一为终身教育;成人远程学习者、成人学习者统一为成人学习者;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政策、成人教育学者、成人教育学、成人教育特征、成人教育类型、成人教师、成人继续教育、高校成人教育、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统一为成人教育;远程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后现代远程教育统一为远程教育。在此分类基础上发现,2015年的热点关键词主要集中于成人教育、开放教育、MOOCs,质量保障、社区教育、转型发展、农民与农民工问题、老年教育等。如图7所示。

图7 热点关键词出现频率图

(二)研究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分类维度在成人教育学科分类基础上,结合2015年的研究热点与关键词,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1.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转型在社会转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这也是成人教育保持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在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成人高等教育何去何从?这不仅仅事关成人教育办学机构的前途和命运,更是政府制定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时不可回避的政策议题。要推动高校继续教育的高效发展,必须对高校继续教育变革路径进行分析,从宏观领域的认识层面、制度层面、立法层面和微观领域的形式层面、技术层面等五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高校继续教育变革的有效路径(李春美,第2期;陈晶晶、沈敏敏,第5期)。在以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标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正在形成的趋势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的主要任务是重塑战略定位、再造发展策略、改革教育服务模式和重置教育功能(韩映雄,第8期)。也有学者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成人继续教育的转型进行了审视。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面临着来自全面社会转型的挑战,理应顺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促进成人的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成人的生存发展与生命质量,培养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公民(南海,第2期)。高等函授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历继续教育主要育人模式之一,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变革,使其走向开放和融合(赖立,第6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人教育网络化热潮涌动,高等函授教育却遭遇“寒冬”,想其生存和发展被“终结论”“取代论”“多余论”所困扰,因此,职业技术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人教育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发展观念、教育质量、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部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重视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模式上,应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从学历文凭取向向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软能力转变;在专业设置、项目开发、课程与教学模式上,应从学科型、理论型向需求和实践导向型转变;在办学模式上,应从封闭式、学院式办学向紧密联系工作、职业与社会转变;在管理模式上,应从注重管制向注重服务转变;在学习方式上,应利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促进成人学习者从被动受教向自主学习转变(何光全,第11期)。除了职业技术院校,成人中等学校教育也面临转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人中等学校教育已走过了创办与探索、破坏与扭曲、恢复与加强、改革与发展四个历史时期。目前,我国成人中等学校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遭遇了比较严峻的挑战。今后,我国成人中等学校教育需要经由扩展办学职能、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等路径,实现自身转型发展(何爱霞,第6期)。

2.MOOCs应用问题研究

正如在2014年综述中对2015年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中所分析的,2015年学界对MOOCs的兴趣热度持续。正如有学者所说的,MOOCs如“一场数字海啸”席卷了整个教育界。学者们对MOOCs看法不一,各执一词。既不能因为把MOOCs理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当做现实的优点而盲目乐观,也不要因为MOOCs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而对其失去信心。要正视MOOCs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以及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教学模式单一、学分认证遭到质疑等问题,将MOOCs与传统课堂教学和其他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借鉴远程教育的经验,完善学习支持系统,让MOOCs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汪基德、冯莹莹、汪滢,第1期)。有学者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基于国内外MOOCs的课程理念、内容与形式、评价体系、管理与组织、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MOOCs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本土化的建议(张伟、王海荣,第1期)。MOOCs与开放大学之间也有深刻的渊源。MOOCs与开放大学教学特性相耦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学者据此提出了太极四重嵌套式的翻转课堂与MOOCs相结合的架构,以多种教学方法为基础,MOOCs与翻转课堂相混合的方式和形成性的评价方法,将有助于翻转课堂与MOOCs在开放大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习者各项能力综合发展(黄美初、沈敏敏,第6期)。除了自2013年始,我国企业也逐渐引入MOOCs作为企业教育的一种方式。有学者在调研了我国两个代表性的企业MOOCs情况的基础下,具体分析了企业MOOCs的现状,认为企业MOOCs在类型属性上是cMOOC,在认知目标属性上是基于任务的MOOCs,在目前的运营模式上是SPOC。高校MOOCs是传统课堂知识的移植,而企业MOOCs在体现了企业知识的创造,知识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MOOCs是企业知识的生产车间,在未来基于企业MOOCs可以建立一个巨型的我国企业知识中心(吴峰,第9期)。cMOOCs体现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自组织理论中具有变革性的学习思想,且打破了传统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和“目标与手段”二元对立式关系,而走向“课程”与“教学”有机连续的融合过程。有学者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对cMOOCs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模型进行初步探究,揭示cMOOCs在结构上包括参与者、内容节点与学习生态三个核心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连接、交换信息、合作竞争、共同演化、合力促进cMOOCs的发展(黄小强、柯清超,第3期)。有学者基于认知目标分类和交互分析框架提出,MOOCs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持目标、内容、方法的一致和最佳匹配。我国在设计和开发MOOCs的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利用精品课程建设的已有成果,如何开放学习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自身特色,吸引学习者的可持续、大规模参与(王志军、陈丽,第3期)。

3.成人学习及其成果认定

终身学习的意义虽已被社会广泛认识,然而人们已经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很难改变。推进终身学习必须从培养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开始。在未来,终身学习的重心必然转向以自我意义探索为主(王洪才,第7期)。从经费投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有效投入机制,终身学习经费不足的问题依然很严重。我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各种人群终身学习提供教育机会,急需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需在经费投入上,建立政府财力支持制度,培植多元化、柔性化的融资渠道;在经费投入运营机制上,要采取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还要体现人文关怀,对群体实施政策倾斜(王洪才,第7期;丁红玲,第7期)。成人学习和开放教育已经成为欧洲议程(EuropeanAgenda)的关键要素。开展成人学习必须应对两个主要挑战:学习者需要指导的程度,这依赖于学习目标;学习者需要认可和认证的范围。因此,为了提高成人学习的质量,避免社会排斥的风险,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一个允许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之间灵活地进行转换的框架。此外,学习者还需要获得“开放教育胜任力”。最后,路线图中呈现了未来设想如何实现(霍纳桑﹒卡斯塔尼奥﹒穆尼奥斯等,第8期)。为了解成人远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整体水平,有研究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验》问卷,对北京市部分成人远程教育学习者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成人远程学习者批判性思维水平整体较低;本科生与专科生批判性思维水平及其各维度水平没有显著差别,但出现成人学习者随着学历层次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反而下降的现象;不同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吴亚婕等,第12期)。专业认同是学习者极其重要的职业准备之一。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结构?怎样进行测评?其基本特征如何?有学者聚焦处于职业发展阶段的在线学习者,根据文献分析、理论探讨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和测量维度,编制了测评量表并抽样施测(朱祖林等,第12期)。非正式学习作为实施企业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方式,已引起企业组织的关注。有学者针对温州市的企业员工进行有关非正式学习的问卷调查,了解其非正式学习现状与需求,并提出促进员工非正式学习的策略(杜友坚,第11期)。

2015年国内外对有关学习成果认定问题都极为关注,研究成果丰富。国内主要集中于对学分银行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学分银行的建设作为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的试点,推进并不顺畅,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分析学分银行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有学者对学分银行中学分的内涵和意义、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学分银行的建设策略等四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晓华,第2期;季欣,第2期)。欧盟委员会保证新形势下不断强化的非正规与无一定形式学习认证,欧盟出台相应的政策、实施方案,以实现系统化的经验与具体实践的交换,同时建立了对非正规与无一定形式学习的认证的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备的认证方法体系,保障从多个维度来对学习结果进行认证。为保障将来的认证发展,欧盟委员会建议建立涵盖资历框架在内的国家认证系统,发展多样化工具,促成学习成果转换吸纳多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认证体系中,并对实施进行全面监督(苑大勇,第8期);欧洲终身学习指标借鉴了加拿大终身学习测量工具——“综合学习指标”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模式,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8年6月研制而成。该指标以德洛尔报告中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处”为基本框架,分为四个层级,包含36个测量指数。该指标的基本理念、建构思想、设计结构和测量变量的确定对于我国深入开展终身学习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郑彩华、杨旭;第12期)。有研究以澳大利亚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先前学习认定的政策框架要点及在不同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成效,并提炼出五个方面发展特征:政策目标兼具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联邦政府积极主导和大力支持、集中在义务教育后的教育和培训领域、更多的是维护而不是变革现存教育制度等等(朱敏,第9期)。针对国际上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相继出台了本国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指标的现状,有研究从多学科的角度来探究终身学习能力的本质,成人个体学习活动受认知机制、调节机制和互动机制影响,由此推衍出24项终身学习能力基本构成要素。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基本明确了成人终身学习能力所辖的核心项为学习适应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成人学习能力项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构成学习能力的内在结构(李盛聪、于莎,第10期)。

4.成人教育质量保障问题

质量问题仍是2015年的高频词,通过对2015年的文献分析发现,质量问题涉及在线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开放大学、成人学习等等。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有利于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也有利于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目前学界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全面把握当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工作的基本现状,从教学信息、教学督导、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构建起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钟芳华,第11期)。对开放大学来说,建立质量标准是保证其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开放大学质量保证具有政府主导的质量管理特性,但又缺乏国家层面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在评估原则上与纲要中所倡导的“管、办、评”相分离的发展趋势相悖。在转型后的两年多探索过程中,开放大学还需要确立开放大学的现实责任,在质量内涵建设上亦存在深层的质量保证瓶颈。保证和改进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需要诉诸科学合理的教育质量观,完善政府、第三方组织机构和社会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外部评价机制,健全内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张岩等,第9期;杨志坚,第11期)。研究发现,学生时间投入、知识基础、学习参与、办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是目前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队伍、支持服务、课程资源、质量管理和网络平台是影响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质量的前五大要素,也是开放大学质量标准的关键要素。开放大学质量评价要突出能力本位,开放大学高等学历教育要采用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教育质量要求,建构以能力和学习成效为本的开放大学质量标准(张炳华,第4期)。在终身学习领域,成人学习质量保障一直是各国政策中的行动焦点。21世纪以来,欧盟先后出台了有关成人学习质量保障的政策,诸多国家明确了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目标、运行流程,制定了较为细化的评估指标体系。然而,目前欧盟各国缺乏综合性的质量保障体系、成人学习特殊元素难以彰显、成人学习专业工作者的持续专业发展困境以及缺乏监测信息数据等,桎梏了成人学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更上一层楼”。基于欧盟国家的实践,无疑拓宽了我国成人学习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视野(欧阳忠明等,第4期)。

5.困难群体相关问题的研究

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对困难群体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农民、农民工与老年群体。如有研究分析考察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成人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人教育应采取以下策略:统一思想,革新观念;丰富内容,按需施教;强化师资,创新方式;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赵彦彬、陈醒,第12期)。结果表明,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边际影响递减。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在30天以内或专门培训在120天以内,其收入水平将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升;但一般培训时间超过30天或专门培训超过120天后,其收入水平并未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努力扩大农民工培训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农民工的培训时间,将有助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的显著提升(张世伟、武娜,第10期)。有学者则从农民工培训覆盖人群的特征与特点出发,基于来自全国29个省市地区的1652名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府培训的调查数据,从政策执行视角下描摹农民工培训政策运行的内部图景,发现中央层次的政府政策执行者以全部农民工为政策目标群体,地方层次政策执行者运用负面性社会建构与选择性执行策略,培训未覆盖到大多数相对弱势新生代农民工,这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培训机会不平等和分化,不利于这一群体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要改善农民工培训政策的瞄准效果,应更加清晰界定新生代培训的目标群体,提升政策执行水平,发展面向青年的社会组织,调整培训工作重点,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认可、重视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周秀平、李振刚,第10期)。有研究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考察了韩国成人教育在促进农民社会流动、实现角色转化的过程中的作用。如注重激发进取精神、获取政府支持、开展职业训练、关注弱势群体与培育后继农民,有效促进了农民的社会流动。借鉴韩国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成功经验,我国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的支持下,以革新农民思想观念、培育农业转移劳动力、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培养新生代职业农民为重点,全面促进农民的社会流动(郭伟、侯龙真,第4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向纵深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涌现了许多现代老龄化理论,这些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老年教育理论的主要渊源。对我国老年教育实践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积极转换的人类老龄化理论视野,或者说对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的理解与接纳产生了偏差与误解,因而客观上造成了老年教育发展的价值定位模糊不清,也制约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实践发展。因而,以西方现代老龄化理论视野为基础,反思并重构我国老年教育,包括以从活动参与转向精神发展为目标;在对象上从老年人转向所有人;在内容上从知识转向智慧技能;在方法上从传统转向现代等基本理论问题,以推动我国老年教育走向终身化发展道路(李洁,第11期)。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积极老龄化”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深刻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准确把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积极探究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社区性,并寻找有效解决之策。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作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立足社区,推进老年教育普及化;面向社区,实现老年教育的平等化;服务社区,完善老年教育多样化(赖立,第5期);社区老年人闲暇教育必须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安排;健全保障制度与机制;拓宽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培养多种类型志愿者,参与帮扶老年人活动;开发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课程和拓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杜惠洁,第7期)。此外,构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刻不容缓。有研究者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分析了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论述了构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构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基本设想(罗彤彤、乐传永,第7期)。

6.社区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2015年社区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转型中的社区教育发展问题,另一个则主要涉及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问题。2012年至2013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云南等5所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正式成为开放大学。由于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需经教育部批准,加之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对象锐减,上述转型是否成功,目前还难有定论。在此情况下,部分省市电大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及平台的优势,研究并投入社区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大当前面临的生源困境,还可以在部分省市政府尚未着手的社区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拾遗补缺”的尝试,从而使电大重振雄风,重拾新的办学增长点,这不吝说不是一个很好的转型与创新的机会。有研究就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吴遵民、陈玉明,第10期)。社区教育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建构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模式,分析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问题,可以探究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有效转化为实现效果困境的原因:社区教育政策滞后,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随意性;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度行政化,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单一性;社区教育政策资源短缺,导致政策执行主体行为的利益性。因此,完善国家层面的社区教育政策,可以从政策源头上避免政策执行主体因政策模糊而出现的政策偏差。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制衡,可以改变行政化路径依赖。在社区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利益博弈中,需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点。这是避免社区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偏差的前提和基础(唐克、刘家刚,第1期)。教育部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基础较好、有特色的社区教育示范区。一直以来,围绕示范区示范什么、如何示范等问题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示范区开展再实验,有助于突出示范区的引领作用,有助于促进示范区的内涵发展,有助于推动社区教育持续发展,是示范区进行示范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因此,示范区应该在加强示范、破解难题、创新方式等方面继续开展实验工作,不断提升品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扎实推进示范区的再实验工作,需要通过项目引领提升实验的专业水平,多方协同形成实验的长效机制,注重推广扩大实验的辐射效果(宋亦芳,第8期)。中国城市社区终身教育共同体建构的必要性,不仅一般性地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与必然互动,而且也是“五个文明”建设和建设学习型社区的时代呼唤,是中国社会人口日益老龄化的现实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人为本,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现有城市社区教育体制和运作实践,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和教育理念上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终身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构想,在现有城市社区教育体系中引入“共同体”的理念和体制,把“城市社区终身教育共同体”以及与此相关的本质特征、结构样态等作为破解现存问题的根本路径,从而为形成具有一般性的社区终身教育共同体理念以及建构普及做有益的探索(张莉,第12期)。教育的全部意义和终极价值追求就应当是提升人的幸福力。社区教育是一种基于社区实际、为了社区居民发展、由社区提供学习资源的独特的教育形态,其根本使命和核心价值追求自然是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力。幸福力是人们能够幸福生活的能力,包括幸福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享受能力和经营能力,真正的社区教育能有效提升居民幸福力(汪国新,第1期)。社区学习共同体开辟出一条全民终身学习、成人共同学习的新途径,是近年来在杭州获得蓬勃发展的一种社区教育的崭新实践形式。但蓬勃发展的同时,当前社区学习共同体遭遇到的成长生态建设等问题,可以从生态基础养护、“公共客厅”改造、“学联网”建设与个性化APP开发等方面给予破解(汪国新、余锦霞,第12期)。

三、成人教育未来的研究趋势

(一)价值取向:实践指导类研究占据主导地位

从2013年开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转载文章的理论方面的数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从栏目设置的次数、排名等,都可以看出这一趋势。除了几篇对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关注外(桑宁霞、赵苏皖,第5期;李洁,第11期),更多的文章聚焦于成人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问题、自学考试中课程体系建设问题、在线学习的质量问题等等。

(二)关注点:在线教育与成人学习

从对热点高频词的分析来看,2015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教人有学刊》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在线教育相关问题。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催化,在线教育的发展势头迅猛。如何引导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将成为近几年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一个是逐渐将视角转向教学过程中“学”这一主体,体现出成人教育发展中逐渐开始转向对成人学习主动性问题的重视,此外,对学习成果的认证也是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包括学分积累与转移、学习成果之间的互认等等,在我国建立学分银行制度之前,相关问题的探讨必将持续。

(三)研究主体:合作共享渐成趋势

近年来,团队合作共同研究的趋势愈加明显。如,2013年被转载的115篇论文中,两名及以上的作者的篇数为54篇,比例为47%;2014年在被转载的125篇论文中,其中独立作者的有64篇,两名及以上作者的篇数为60篇,比例升至48%;而在2015年,在转载的121篇文章中,两名及以上作者的文章数量达到69篇,其比例高达57%。随之研究领域的深入,研究视角的扩大,研究者开始慢慢从单打独斗转向寻求合作共赢。从这几年的文章可以看出,今后跨学科、跨单位、跨区域、跨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频繁,研究的内容将日趋丰富。

[1]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人教育学刊[J].2015(1-12).

[2] 乐传永,孙立新.回顾与展望:2014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4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5,28(1):1-7.

[3] 孙立新,沈海东,乐传永.回顾与展望:2013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27(1):28-35.

[4] 乐传永,孙立新.回顾与展望:2012年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综述——基于对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5):6-13.

Review& Outlook of Theory Study on Adult Education in 2015——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nmin University's 《Copy Editionof the Materials from Periodicals for Reference》of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in 2015

Le Chuanyong,Sun Lixin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Ningbo,China,315016)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nmin University's《Copy Edition of the Materials from Periodicals for Reference》of 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in 2015, reviewing the newspaper column setting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e numbers of the source magazine, the column distribution, author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is year as well as related hot words about adult education disciplin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made a macro-outloo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in China in 2016.

Adult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reproduced quant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retrospect and outlook

2016-02-01

乐传永(1967-),男,宁波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和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成人教育管理、国际成人教育比较研究等; 孙立新(1980-),女,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等.

G

A

2095-5987(2016)01-0013-11

编者按:宁波大学乐传永教授及其合作者,每年都会基于对上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的统计分析,综述期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每每到新年初就会为大家奉上一道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神大餐”,多年不缀。2015年他们的研究不仅又加上了入选杂志的影响因子对比、作者贡献度(包括文章转载量及权重),而且改变了数据的呈现方式,增加了作者所在单位的区域分布图等;并特别检索出2015年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其研究内容也循着热点关键词展开……这些都是作者这项研究的新变化。

猜你喜欢
成人学习者社区
社区大作战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3D打印社区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成人不自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