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①

2016-07-13 11:53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靖茹李玉红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小微企业管理体制会计人员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唐靖茹 李玉红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①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唐靖茹 李玉红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稳步迈进,小微企业逐渐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与发展。然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弊病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例如,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问题、有效监督管理缺乏,以及会计人员独立性不足等问题。2015年“两会”以来,我国对于小微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促进和完善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改革、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微企业 会计人员 管理体制 委派制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小微企业的发展便逐渐受到限制,其中,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对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形成了较大阻碍,例如,虽然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必须遵守纪律,对企业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然而,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定位为: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以及工资待遇均归属于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且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指导,按照《会计法》要求行使国家对于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职责。

当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基于自身发展的限制,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较为疏松,例如,并没有对针对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另外,政府职能的角度,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从业持证上岗的监管力度显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亟须改革,例如优化管理体制,促进会计委派制等试点,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概况

1.1 小微企业

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概念是由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的,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当前对于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一般按照2011年四部委《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首次正式提出小型、微型企业的概念,小微企业结合行业规定,按照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以及营业收入等进行划分,例如典型的农林牧副鱼行业,其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在50万~500万元之内的为小型企业,其余在此不做累述。然而不可否定的是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近期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全国小微企业在各类企业总数中占比达到94.15%,吸纳了1.5亿就业人口。然而,当前的小微企业依旧存在严重的融资困境,基于此,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发展受到限制。

1.2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当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为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以及工资待遇均归属于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且在业务上受财政部门指导,按照《会计法》要求行使国家对于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职责。简单来说,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的招聘、培训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等均受到企业的直接制约,对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以及工资待遇具有绝对主权,而财政管理部门仅仅涉及到对于会计人员的职称评定、职业考试等环节,并没有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小微企业会计人员也没有尽到自己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管的职责。而对于小微企业来说,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相对宽松,疏于管理,甚至存在着部分企业出纳与会计岗位均为同一个人的现象,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稳定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亟须改革。

2 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定位

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问题是我国传统管理体制的固有弊端,一方面,会计人员需要服务于所在企业,其直接的基本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等衣食住行保障均直接受所在单位的制约,是企业的一名内在员工;另一方面,会计人员需要承担其所属会计人员的角色定位,即对所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管进行明确的定位。然而,职业收入直接影响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完善情况,而财政部门疏于管理与培训,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协同作弊,造假账等问题屡见不鲜。职业道德是处理会计从业人员与相关的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的遵守与完善是会计从业人员的根本,而在企业具体经济事务中会计从业人员需要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双重身份直接影响到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遵守。

2.2 财政部门监管滞后于社会发展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小微企业的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首先,当前普遍存在的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等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并没有将较大的精力放在对于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以及职业培训上,而且当前大部分小微企业均将职业培训视为对企业资源的浪费;其次,财政管理部门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管理形同虚设,仅仅涉及企业会计人员的职称评定与考核,继续教育以及培训环节主要依靠企业的培训或者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学;最后,我国缺乏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监管,而传统的管理体制下财政部门对于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较为疏松,对职业道德建设以及司法保障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限制了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2.3 会计人员管理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存在的“双重身份”问题以及缺乏有效监管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说,将集中到会计人员的缺乏独立性特点。会计人员是直接受雇于小微企业的从业人员,其基本的福利薪酬待遇等直接与小微企业的效益相关联,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人员具有主导权,而财政部门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保护与监管相对流于形式,从企业内部到财政监管部门并没有进行针对性的保障与维护,因此,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缺乏将直接导致各类企业造假账以及协同作弊等问题的产生。在当前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下并没有对企业的会计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例如财政部门,其继续教育以及从业监管等流于形式,而小微企业基于自身特点施行集中核算的难度较大,另外,对于会计人员的激励措施以及绩效考评仅仅以低级的出勤率等进行,不利于企业会计人员的岗位晋升以及职业发展。

3 对于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3.1 加快推行会计公司委派制度

针对当前我国小微企业会计人员存在的“双重身份”问题,本文建议加快推进会计公司委派制度,在进行试点之后,针对不同的企业定位进行适用性分析。构建会计人员的会计公司委派制度,需要在会计公司的用人机制、法律责任、工资收入以及轮换机制等环节进行完善。在用人机制环境,加强对于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取消会计从业人员的干部或者职业身份,而一律将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放在会计公司,按照“统一招聘、择优录取”等原则打破固有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弊端;在法律责任环节,通过相关立法的形式对会计的招聘单位进行规定,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统一由会计公司进行职务派遣,以协议或者合同的形式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等进行法律责任明确;工资收入环境,将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放在会计公司内部,因此,基本薪酬以及福利制度均由会计公司负责,最后对于小微企业的会计人员施行定期轮换的制度,规避会计人员与企业协同作弊。

3.2 完善立法,强化财政部门监管措施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并没有形成较为直接有效的体系,首先是《会计法》的法律滞后并没有针对会计人员进行明确的职业保护措施,因此,本文建议完善立法;其次,需要加强对于继续教育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的完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执行力,切实针对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以及职权定位制定完善的措施,例如引入行业救济制度,保障企业会计人员的司法监管,对于小微企业会计人员举报所在单位的行为给予奖励与保护措施,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强化司法监督考核。完善立法需要将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构建评价体系,保障会计职业道德的有效遵守。

3.3 优化企业会计管理,构建激励与保护体系

当前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下,并没有针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政府层面的职能管理,为此,笔者建议首先需要严格审核小微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查,不断完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其次,通过企业进行投资的形式强制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完善《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与相关行业的司法行政法的步调协调一致等,例如《证券法》等;最后,针对企业会计管理的政府职能发挥来说,本文建议将在行业内建立会计管理协会,构建政府、社会、协会以及个体的“四位一体”的协同运作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另外,笔者建议小微企业内部不断完善对于会计人员的控制与监管,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例如通过改革当前的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切实构建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管,例如强制离岗审计制度等。针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小微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趋势,结合会计人员的行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例如包括选拔聘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业务考核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轮岗制度、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工作奖惩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离职审计制度等。

4 结语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规划,因此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为了实现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针对小微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针对小微企业存在会计人员“双重身份”、财政部门监管滞后于社会发展,以及会计人员管理缺乏独立性与系统性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完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加快推行会计公司委派制度、完善立法,强化财政部门监管措施以及优化企业会计管理,构建激励与保护体系等,以此促进和完善我国小微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爱春.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工作组织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

[2] 陈丽颖.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3(08).

[3] 李凯旭,李玉红,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5(11).

[4] 王冬平.浅谈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5] 李玉红,王斯舜.会计工作法律责任及预防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05).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017-02

基金项目:①2015年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应用类重点项目: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及保障机制研究(12Sh22015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微企业管理体制会计人员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