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发展中海洋博物馆建设问题的思考①

2016-07-13 11:5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奥学院乔淑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张侨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海南思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奥学院 乔淑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张侨



海南旅游发展中海洋博物馆建设问题的思考①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奥学院 乔淑英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张侨

摘 要:现代博物馆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从分析海洋博物馆在海南海洋旅游发展中的意义入手,梳理海南海洋博物馆建设现状,并从突出海洋博物馆与和海洋旅游的结合、高瞻远瞩统筹全国全省错位布局、展陈与表现手法多样化、充分怡情怡性几方面探析建设思路。

关键词:海南 海洋博物馆 思考

1989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订的博物馆概念,规定了“博物馆”的定义: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1]。这个概念明确了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和研究、教育、欣赏的目的。从分类上博物馆包括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历史类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等多种类型。人们在博物馆认识历史、了解自然,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博物馆被称为立体的“百科全书”。

随着旅游活动的普及和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常态化,旅游成为社会大众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之一,博物馆因其在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审美观赏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在旅游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担当着重要角色,成为旅游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1 海洋博物馆在海南海洋旅游发展中的意义

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环岛绵延着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分布着50多个风光旖旎的海湾。海南省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的60余倍,中国大约三分之二的海洋面积在海南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海南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实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等战略定位,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海洋旅游项目。博物馆是最集中展现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的平台,可以让游客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区文化的精髓和自然风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或者说是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2]。因此,无论从宏观的国际旅游岛建设,还是微观的海南省海洋产业海洋旅游发展层面,海洋博物馆建设是都是极其重要的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1.1 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教育、欣赏的功能

海洋博物馆集中展示海南海洋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集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在未来南海开发海洋旅游中它可以充分利用馆藏普及海洋知识,展示南海文明史,并在更纵深层面上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博物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观赏者海洋意识,珍视海洋,保护海洋等方面发挥其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有利于海洋旅游可持续的发展。

1.2 能够丰富海南海洋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海南是海洋旅游大省,目前的海洋旅游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海滨游、海上游、海底游、远洋游、海岛游等,按活动内容有海洋风光游、海洋文化游、海洋度假休闲游、海洋运动娱乐游等。海洋博物馆集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参观博物馆可以设计在旅游线路产品里,可以使海洋旅游产品更加张弛有致,也可以增加产品文化内涵,使旅游活动从纯粹的娱乐升华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

1.3 促进海南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海南的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1500多种鱼类,仅中沙群岛就有两百多种高等植物,海底石油、各类金属资源丰富,列为国家以及保护动物的有红珊瑚、库氏砗磲等多种。南海自古有源远流长的航海历史,有海量的未知历史和古迹待探索。海洋博物馆的建设可以促进海洋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展品的收集、挖掘、展示,梳理整合海岛内现有收藏资源,收集散落于不同地方不同机构的海洋文化资源,形成集群规模,促进海南海洋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并使其效益最大化。

2 海南海洋博物馆建设现状

根据2015年7月12日《海南日报》发文《博物馆:会成岛屿文化新内核?》,对海南省现有的博物馆进行初步整理,辅以百度搜索,对海南省博物馆建设现状分析如下。

按所有权划分两大类,国有博物馆有海南省博物馆、海口市博物馆、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南海博物馆(建设中,琼海潭门镇中心渔港)、三亚市博物馆、海南铁路博物馆(行业博物馆)、海南农垦博物馆(天然橡胶行业博物馆)三亚海洋博物馆(筹建中)。民办博物馆有白沙河谷博物馆、万宁兴隆金陵博物馆、万宁兴隆沉香博物馆、琼中民俗博物馆、海南佛光舍利博物馆、三亚圣旨博物馆、昌江奇石博物馆、三亚海上军事博物馆、三亚自然博物馆、三亚永寿黄花梨博物馆、三亚数字博物馆(筹建中)、三亚珍珠博物馆、澄迈咖啡博物馆等[3]。此外,三沙市还有一个西沙海洋博物馆,为驻岛官兵们收藏的海洋生物标本和拍摄图片建成,目前是三沙登岛人员普及海洋知识的一个窗口。

从现有海南博物馆情况分析,一是总体数量看起来不少但规模都不大,知名度不高,观众数量少;二是从馆藏主题看,多涉及海南地域物产,具有鲜明的海南特色,但以海洋为主题的还没有一个完成品。正在规划与建设中的有海南省博物馆二期,计划工程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拟依托“华光礁1号”沉船的保护修复及沉船中出水的近万件瓷器,重点展示与南海历史、海上丝路、地缘政治和海洋生物矿产资源等方面有关的文物和标本,也还未完成。三是现有各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都严重不足,所以没有区域影响力,更不用说形成品牌。

海洋博物馆建设方面,虽说有些零星的海产馆、水族馆场馆,规模小而单一,全省尚无建成的综合性大型海洋博物馆。正在建设中或者筹建的专门海洋博物馆,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潭门镇,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保护中心项目一起,于2015年11月28日刚刚举行奠基仪式;三亚海洋博物馆,只搜索到2012年6月底网上博物馆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招标信息,标书里显示建设位置在三亚鹿回头半岛小东海海域,后续不知所终。无论如何,这样的现状与海南广袤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不匹配,更是不能满足海南旅游发展的需要。

3 海南海洋博物馆建设思路

在几近空白的起点和基础上,海南海洋博物馆建设更需要好的顶层设计和思路,参照国内外海洋博物馆建设案例,结合海南现状提出如下粗浅思路。

3.1 突出和海洋旅游相融合的建设理念

博物馆兼具收藏保护、展示教育、科学研究、交流传播、休闲旅游等功能,旅游者是博物馆观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进入2000年后国内外的学者大都把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从“访问”调整为“参观”,用“游客”一词代替了“参观者”[4]。据英国旅游局统计,到英国旅游的外国人,有75%的在旅游时参观了博物馆和艺术馆。在海南这样的旅游大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国家战略和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都需要海洋博物馆在海洋旅游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海洋博物馆和海洋旅游融合是必然。

选址布局上首先注意和旅游线路产品的结合。现有建成、建设中和筹建的大型涉海博物馆分布在海口、三亚、谭门,这三个城市和区域,海口在北、三亚在南、琼海谭门在中,如此布局非常适合旅游线路产品动与静、张与弛的穿插结合。与旅游线路产品的结合要求博物馆的游览活动应具备适度体验参与性,应体现在顶层设计里。配合旅游六大要素之购物活动,博物馆要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设计,突出南海海域文化元素,设计兼具收藏与使用价值的旅游商品,既增加经济效益又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3.2 高瞻远瞩统筹全国全省错位布局

海南省环海为热带海洋,热带海洋的地理、生物、历史、航海、民俗等应该作为博物馆,挖掘、收藏、展示的重点,在展陈内容上要与国内其他层次海洋博物馆如天津的国家海洋博物馆和浙江岱山的海洋博物馆错位。同时还要注意省内涉海博物馆的错位布局,避免雷同。建设中和筹建中的南海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二期、三亚海洋博物馆,作为三个综合的大型公益海洋博物馆,在未来必定扮演重要角色。在其规划设计上都要避免大而全的建设,全省的展陈布局科学统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凝练各馆特色。如海南省博物馆海洋板块可以侧重全省宏观海洋历史叙事板块,谭门的南海博物馆着重南海的自然和渔民、渔船、南海商业历史等,三亚的海洋博物馆应格外突出其与海洋旅游结合的功能,突出观赏特色,注重参与性、趣味性等。西沙的海洋博物馆未来也可以作为布局南海旅游的一个点位,但因其独有的政治军事意义,未来的扩大建设和旅游功能拓展应在多方论证后。

3.3 展陈与表现手法多样化充分怡情怡性

首先是展览馆建筑外形设计上要有特色,设计上结合南海海域特点,使其成为一定区域内标志性的建筑,有独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其附属的广场和外围庭院建设上突出热带地域特色,植被、环境具视觉冲击力,和游览内容相辅相成给游览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场馆设计与建设上,借鉴摩纳哥陆上与海底展示结合的经验。摩纳哥海洋博物馆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00年庆典时新建现代化水族馆,呈隧道形建在地中海深水中,观众与地中海海底世界仅有一层透明玻璃相隔。在未来尚未动工的三亚海洋博物馆建设思路上,小东海滨海旅游区域的选址决定了其必定会成为一个聚人气的公共旅游场所,可以借鉴摩纳哥海洋博物馆陆上展示与海下展示结合的展示方式,增加其逼真性和原真性,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博物馆与海洋旅游结合的典范。在内部展品展示形式上,引入光电科技辅助现代化的数字模拟。注意信息传达的趣味化、故事性、情境化等,采用电影、幻灯片、录音、录像等现代化设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怡情怡性的综合作用。

海洋博物馆建设对海南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的成功将极大地提升海南省的文化品位,进一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最终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3] 博物馆:会成岛屿文化新内核?[N].海南日报,2015-7-12 (07).

[4] 艾进,等.博物馆概念及功能的演变对其文化产业开发的启示[J].环球人文地理,2014(2).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086-02

基金项目:①三沙旅游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研究(HNSK(ZC)15-10);海南中外合作本科旅游教育项目运行实践研究(Hnjg zd2014-10)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乔淑英(1965-),女,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张侨(1978-),男,湖南省资兴市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海南思考
怀念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严海南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