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2016-07-13 11:5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远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旅游者空间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高远



旅游活动地理投影下城市旅游空间优化的策略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高远

摘 要:城市空间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地理载体。本文分析了城市旅游空间的属性、意义以及空间结构存在的局限,并在不同层次的空间范围内,提出了空间优化整合的解决思路,以提高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投影 城市旅游 空间优化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内在机制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是城市职能的空间载体与实现形式。旅游业作为城市的综合产业之一,其资源分布、产品开发、服务设施布局等还都存在空间的合理分布和优化问题。本文着眼于城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从空间视角分析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可持续发展。

1 旅游空间是城市旅游活动地理投影

1.1 城市旅游空间属性解读

城市中,旅游空间的结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景点是相对封闭,具有一定“排他性”,较少与城市居民共享的“点”,是最基础的旅游空间单元。如果城市的旅游资源较分散,可以形成不同的旅游观光线路;分布比较集中的资源,则会组合形成旅游中心地。另外,城市还有大量具有公共功能的空间,例如城市广场、会展场馆、游憩商业区,以及将旅游者视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设施如酒店、各式餐馆。这些空间既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外,又是城市活动发生的重要空间,承担着多种城市功能,是城市空间中独具特色而又极为重要的部分。由此可见,城市是旅游活动的空间载体,旅游活动作用于城市这个特定地域范围,形成点、线、面等空间结构要素,并由此构成了城市旅游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职能的更加多元化,城市空间结构还面临着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旅游空间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

1.2 城市空间与旅游吸引力关系

柯林·罗(Colin Rowe)提出过“拼贴城市”的理论,主张城市形态应该像一幅拼贴起来的画卷,多元的城市形态经过不断的融合,最终形成富有强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空间。在城市开展旅游活动的背景下,城市中的道路、节点、边界、区域、标志等因素往往通过内涵丰富的秩序构成独特的景观,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与主观感受,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例如,城市中的道路既是旅游者进入城市和在城市中游览的主要观赏路线,也是景观之间联系的视觉通道,可以使游客在道路中移动的同时获得对城市的感知。城市区域之间的一些空间过渡性区域(如城市广场、滨水地带等)往往能形成视觉上的敏感地带,让游客产生地域差异的心理感觉。比如,上海的黄浦江把外滩和陆家嘴一分为二,两岸差异巨大的景观环境往往给到此游览的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旅游出入通道如车站、码头和机场等场所则起到城市的“迎宾”作用,使游客产生产生对城市的第一直接印象,成为城市景观重要构成部分。由此可见,完整清晰、辨识性强的空间虽然并不是城市特色的唯一指标,却都是城市个性的重要表现因素,这些空间的个性塑造不仅有利于旅游者辨认陌生的环境,还能使旅游者与城市环境建立和谐关系,进而产生认同感。

2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困境

2.1 空间开放性不足

城市是以整体形象呈现给旅游者的,而非局部形象。但是,从空间表现来看,许多城市的旅游活动空间只局限在城市部分区域,甚至只是在城市中心区。这样的后果一是限制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影响城市旅游资源的未来分布格局;二是在旅游旺季和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举行时,这些首位度高的景区和核心旅游资源可能会引来大量游客在短时间内聚集,导致当地旅游环境受到冲击,给游憩区、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带来极大压力,甚至引发各类安全问题。

2.2 空间个性缺失

建筑史学家吉迪翁(S.Giedion)认为:“只有城市的形态才能确实地表现出一个时代的建筑成就以及在那个时期人们组织自己生活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一种反映,它影响着城市的个性,并为市民和旅游者所体验和记忆。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各地城市间相似的产业结构和自给自足的城市发展功能使城市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城市建筑形态和空间格局规划,导致城市空间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趋于淡化和消失。

2.3 空间肌理受损

随着国内土地经济的推动,城市建设活动在达到顶峰的同时,城市空间肌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民居院落被拆毁,旧城斜街和巷道网络被瓦解,传统的空间尺度荡然无存;公共空间被侵占,城市天际轮廓线遭到破坏,而展示性、纪念性的形象工程占据了城市的主要空间,以至于“一眼望去,难以分辨它们是历史的记载,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城市化装舞会”[3],最终使游客对城市的意象逐渐走向了衰微。

3 空间整合策略

3.1 城市旅游空间更新

城市旅游吸引力的打造是以城市整体形象的建设为基础的。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开放性的不断增强,城市的形象已经由平面的展示向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展示转变。另外,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表明,体验经济将逐步在旅游产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旅游者越来越关注目的地城市与自己的密切程度,关注原生态的城市生活,开始与都市居民共享更多城市空间。在此背景下,城市旅游空间实际上不再是一个有边界的领域,而是更广域空间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在原有社会空间资源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功能,将城市社会区域转化为新的旅游空间。例如,杭州市曾推出将城市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方案,将具有特色的学校、社区、派出所、家庭、医院等100多个区域列为社会资源国际旅游访问点。在原有功能不变,各项工作基本不被干扰的前提下,围绕重点满足国际旅游观光功能的要求,对参观设施进行适当整修,作为可供接待游客的国际旅游产品。此项整合工程使城市的各个地域、各个领域都成为了满足海内外游客旅游文化交流需求的窗口,增加了海外游客的兴趣和对旅游目的地真实状况的了解。

3.2 旅游空间的挖掘

旅游作为现代化城市的职能之一,其空间结构的演变必然受到城市发展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文化要素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并越来越集聚于那些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地区,而其中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就成为旅游资源要素[1]。这种变化为都市旅游拓展新的旅游空间创造了条件,并在此背景下产生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以城市的地下空间为例,城市现代化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后,地面空间资源渐趋饱和,出现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土地成本畸高等问题,使地下空间的开拓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表明,当地下空间在室内环境优化到地面空间的程度时,地下与地面的空间感受将趋于一致,人们也将同等利用,如果能创造出其独具魅力的空间形式,将创造良好的空间“图式”心理,创造出良好的场所感和认同感[6]。进而拓展旅游资源的立体式发展。

3.3 旅游空间的拓展

在旅游规划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旅游产品来有效地引导旅游流,可以达到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整合,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价值。以城市边缘区为例,它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地域实体,是城市自身功能调整的空间表现,它与城市在空间上相邻,既保留着城市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又具有与城市不同的生态系统,能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对游客形成的吸引力是复合性的。另外,城市边缘区还能在旅游旺季对市区客流进行分流,调节旅游容量。1972年,以美国教授盖恩为代表的一些旅游学家就已经将城市郊区旅游带纳入城市旅游地域系统中。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在城市边缘区陆续建设了现代都市农业及各类公益性公共设施、娱乐设施,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和新的吸引物,使城市边缘区成为都市旅游补充和延伸的理想空间。

3.4 旅游空间的升华

城市空间结构的增长和变化虽然是其自在发展的结果,但是也必然要受到人为因素的作用,可以通过有目的的主动干预的方式去引导和控制城市空间的演变。旅游空间的优化就是指将旅游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将旅游规划融入城市规划中,建立结构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例如,在城市地域范围内,一般都分布有多个有特定的风格和功能的旅游区域,在规划中应确定旅游优先发展区域,对不同旅游功能的区域进行组合,合理布局旅游设施和接待设施,满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多样性旅游需求与旅游期望。旅游空间的优化同时还意味着在城市规划中,在实现城市功能的基础上,要考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需求。这包括对城市的道路、节点、标志物进行空间塑造,创造出清晰、独特有特色的旅游空间。也包括建立科学人性化的空间利用途径,例如,通过建设针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旅游空间和科学合理的城市旅游解说系统等方式,使游客能通过充满人性关怀的方式来解读城市的内涵和魅力。

4 结语

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系统中,各个要素在城市中的空间关系的体现。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需要城市空间的支撑,也对城市其他空间带来很大影响。对城市旅游空间的构建,应该在考虑市民和旅游者的需求和认同的前提下,将空间整理融入城市建设者和区域规划者的规划理念中,通过对区位的开拓与优化,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分析及其发展透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 刘昆.空间生产机制下城市景观的拼贴[J].人文地理,2015(1).

[3] 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3).

[4] 叶圣涛.城市游憩空间的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方案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5] 李孝聪.中国城市的历史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6] 袁红.论地下空间的城市空间属性及本质意义[J].城市规划学刊,2013(1).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091-02

作者简介:高远(1978-),男,硕士,讲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旅游者空间
空间是什么?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创享空间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基于社会空间结构流变的统战工作组织策略研究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自由曲面空间结构形态创建的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