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与保障措施研究①

2016-07-13 11:5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刘大宁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新体系保障措施河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刘大宁



河南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与保障措施研究①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刘大宁

摘 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是“十八大”报告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河南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河南省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区位交通和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此,河南省应以产业集聚区建设、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建设和文化河南建设为载体,通过突出优势带动、突出高端带动、突出龙头带动和突出产城带动实现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河南 现代产业 新体系 保障措施

1 河南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河南省的产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区位交通和文化资源等四个方面。根据河南的产业资源优势,同时结合河南省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战略规划要求,可以将河南省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构建框架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基于河南省物质资源优势的产业,其中包括农业及农副业产品生产现代化、原材料加工产业和采矿冶炼等方面的产业。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副产品生产体系也比较完善,且自然资源总量比较可观,因此河南省应当依托河南省的这些物质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业、农副业、采矿冶炼业的产业结构转型,使其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高科技化,以实现产业链的价值上移。第二层是基于河南省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如制造业、生产服务业等。河南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与外包服务型相结合的的新兴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结合的高科技产业,以此加快河南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层是基层区位交通优势的产业。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河南省可以利用地理区位上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加工组装等产业。第四层是基于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的产业。河南的历史、人文、旅游资产综合总量绝对可以排进全国前三。因此,河南省可以依托河南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的层次。以上四个层次呈“金字塔型”排列,充分体现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延续性、开放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和创新型,同时又彰显出鲜明的河南特色。

2 河南现代产业新体系的载体

2.1 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明确提出,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河南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的载体,是实现河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以及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河南省在承接产品和人口集聚,以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长的总体要求下,优化产业集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规模壮大、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这些产业集聚区的建成,不仅能够壮大河南省的战略支撑产业,而且还能带动一些关联性强、辐射力大的本地区龙头企业的发展。截至2015年,河南在近7年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培育了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化工、有色金属、物流商贸、电子信息、钢铁等十五大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的产业集聚区达100多个。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众创平台”等战略政策的逐步落地,河南的产业集聚区将会继续加快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主导产业的结合,成为未来构建河南现代产业新体系的重要引擎。

2.2 以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

区域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为第15位,均全国中游水平。为此,河南省科技厅、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河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围绕着构建河南省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强统筹规划的原则,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层次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河南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是检验培育基地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省级工程中心3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共有3251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为龙头、以省市级为骨干,以企业为单位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创新发展体系。但是当前河南自主创新平台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管理体制滞后、资源整合力度不强的缺点。为此相关部分需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以自主创新带动河南省现代产业的发展。

2.3 以城乡统筹规划为载体

城乡统筹规划在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公平化和创新产业管理机制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河南省城乡统筹规划现状来说,郑州作为省会所在地,具有经济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辐射带动力较强的优势,因此郑州市的城乡统筹规划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例如,起步最早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郑东新区,围绕着主导产业定位,积极招商引资,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装备制造、现代商贸、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不过像洛阳、南昌、新乡等市的经济总量虽排在全省前列,可是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为此,应当大力推动农村规划建设,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基层企业和关联企业在农村地区的集聚,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带动河南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2.4 以文化河南建设为载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指出:“先进的、适应社会的文化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不符的文化则会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河南省要高度重视文化创造价值的显著功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积极挖掘河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培育文化消费热点。同时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入产业和经济发展中去,以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文化价值和竞争力。

3 构建河南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3.1 突出优势带动

河南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既要顾全产业体系的整体发展,但也要注重在优势产业上的重点突破,以及在潜力较大的领域开发新的竞争力。依据“成长型最好、关联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原则,发挥河南省在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优势,重点发展工程装备、成品装备、电气装备、食品加工和智能终端等高成长性产业,并且加快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创新,为高成长性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2 突出高端带动

为了适应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必须坚持以产品结构调整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以适应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新变化。为此要大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传统产品的升级,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以增加高端技术含量的方式来强化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

3.3 突出龙头带动

河南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走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的道路。加快推进行业兼并重组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整合,从而培育出一些能够壮大行业、产业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以此带动一些中小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4 突出产城互动

坚持统筹产业城市发展,壮大提升城区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拓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集中,以城市发展强化产业发展支撑能力,推动河南省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为了使以上四条途径能够顺利打通,一方面,政府必须组建由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发现、研究、协调体系建设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在财税支持、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自主创新等方面也要制定专项的支持政策,并保证政策能够形成合力。另外还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金融机构,对河南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唐海峰.创新设计与构建河南现代产业体系[J].创新科技,2010(4).

[2] 盛见.构建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34-02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构建河南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框架、载体与保障措施研究》(2015-GH-098);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课题:郑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教育发展对策研究(142400411244)。

作者简介:刘大宁(1977-),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新体系保障措施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