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2016-07-13 11:53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陈小刚
中国商论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陈小刚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陈小刚

摘 要:世界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日趋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为了解决此类环境问题,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由发达国家最早提出的“低碳经济”一词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优势博得当今世界的广泛重视,并深深影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低碳经济对能源利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莫大的影响。虽然中国经济在向低碳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受社会现状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但是,中国也应在向低碳经济结构的转型中积极做好战略准备,在国际经济的大舞台上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建设性贡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经济结构转变 能源

低碳经济作为当前环保理念下的主流方向发展的经济模式,其由最初的为了应对气候影响以及能源危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逐渐将其涵盖面完善发展,由单方面转变为多元化,多角度。其特征可以总结为“三低”和“三高”,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和高效率、高效能和高效益。而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科技创新来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去节约原始能源并削减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1.1 低碳经济的含义及进程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上,就是低碳经济一方面的体现,其作为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型,在对资源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这点上,低碳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本一致,而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之一,个人认为在发展中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政策方面,做好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以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来实现对原始能源的节约和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而相对的,我们则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通过发展新能源工业产业,加强对二次能源的利用来优化经济结构,弥补国家在节能减排上控制原始能源使用所造成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托,渐渐改变我国现如今粗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做到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以及新能源经济结构的转型。

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足以表明当今生态文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低碳经济作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的手段之一,以其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在真正意义上不仅仅作为一次经济结构的转型,更是对人们生活意识,生产方式上的一次巨大的变革。

在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的如今,人们对低碳经济理念的关注正犹如一剂强心剂,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不可仅以效益和进程作为目的,要更多地着眼于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的结合上,将两者互相依托,辩证对待,用工业发展、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托,用生态文明促进工业发展的革新转变,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在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使资源能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今工业经济的发展不再是粗放、污染环境的形式,不能够以环境的破坏与资源能源的消失作为代价,而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工业与环境资源相结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1.2 对低碳经济的深层剖析

低碳经济,即促进新能源科技发展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绿色GDP,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最初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多、污染重、排放大的问题极为明显,导致社会经济在上升的过程中相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污染和对能源的破坏,温室气体的大量产生等,先污染、再治理,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其节能减排的方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则极好地阐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而低碳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则要牢牢抓紧最重要的五个方面:一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二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排放脱钩,不能保持同步增长,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三是,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四是,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五是,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2 中国在低碳经济结构模式转变上的阻碍

2.1 工业化的不健全、起步较晚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对能源消费需求大以及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促使以一次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过大,造成大量污染,而近两年中国已成为碳排放大国。这与中国经济工业的粗放型发展紧密相关,其经济与能源紧密相连,单位GDP消耗能源高,污染大,而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这个问题在短期内仍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瓶颈。

2.2 原始资源储量比例失调

资源方面,中国一次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而石油天然气仅占6%,煤油气的资源结构导致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存在,而由于煤的碳含量是相对于其他一次能源的一倍或多倍,其单位能源燃烧产生的CO2远高于其他能源,所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极大,加剧了温室效应。

2.3 贸易结构同比与发达国家的落差

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处在低端制造位置,其出口商品以原料加工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能耗高、污染重,并在产业转型中要承接相当一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与美英日欧等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相比,不仅耗费能源,间接出口大量能源资源,更对本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3 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转型中的优势及途径

3.1 对传统工业的优化改造

在制度上进行严格审查,分析,统计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并对排放指标超标的企业工厂勒令停业改产。同时加强科学技术创新,促进生产设备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利用科技的进步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市场方面加大市场竞争,促进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兼并重组,以减少碳排放,既增强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实力,又促进了能源节约与技术进步。

3.2 新型产业的发展和二次能源的开发利用

针对中国原始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情形,新兴产业以其低能耗、轻污染吸引人们关注。而其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结合地区优势,发展太阳能、风力、水力等新能源产业,并对其进行相对应的产业布局,技术引进。以增加竞争力,促使经济发展。同时有着政策作为支持,可引进服务型、知识型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中去。

3.3 在政策上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发展

将低碳经济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抢先契机以变被动为主动,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同节能减排“两手抓”,对于日趋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应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理念,实现由政府牵头,促进市场发展,并积极形成低碳经济的发展章程,从文件、法律等方面加强对低碳发展的制定。同时积极迎接国际竞争与合作,促进产业转移转型,积极承接发展高新产业,实现GDP的低能耗和高效益。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转变,必须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科技、优化产业结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合作,加强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发展结构的形成进步,并通过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与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章程的规划,将低碳经济上纲上线,作为重点来有效保证中国工业的发展与转型,在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并以此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安江.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 刘华容.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研究[J].经济问题,2008(12).

[3] 刘华容.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低碳经济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4] 刘华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 张续.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农经济与集体经济之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5(b)-169-02

猜你喜欢
低碳经济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