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资金需求与投融资模式探究

2016-07-16 06:49
国际贸易 2016年5期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机构基础设施

袁 佳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资金需求与投融资模式探究

袁佳

“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成为我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新时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之时便指出,要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尤其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引领作用,以金融支持“道路联通”为切入点、支持“贸易畅通”为着力点,以“货币流通”促进区域合作为突破点,大力推动区域内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了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强调要“建立多元化融资模式,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可见资金融通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2015年1-11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直接投资合计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占同期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的13.45%,较2014年高出2.3个百分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键

以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包括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及地区,这些地区总人口合计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愈发旺盛,然而,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目前区域内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问题,必须进行建设和改造,否则将极大地制约区域贸易的发展。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专家评估,基础设施差的国家比基础设施中等水平国家的贸易额减少1/3。“一带一路”国家主要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包括以下三个方向: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涉及铁路干线建设、公路网建设和港口改造;二是资源基础设施,包括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道路与管线运输、冶炼加工等领域;三是线网基础设施,主要指电信固网宽带的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电网建设。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20年前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高达7300亿美元。然而,现有多边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无论出于机构设立的宗旨及服务对象的考虑,还是基于资本金对其出资能力的限制,都无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如此巨额资金。换言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已严重制约其经济增长,而资金短缺又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

无论各国政府,还是企业界、学术界都已达成共识,认为基础设施融资对“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也承认存在巨大融资缺口,但迄今尚没有权威机构公布或测算出整个“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缺口的大小。本文力求对此进行测算,并就相关融资渠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预测

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资金需求预测主要是基于一国在特定发展阶段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占GDP的比重进行测算。基本方法为:一是根据IMF的预测值,得出“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在未来5年的GDP增幅与总量;二是预测未来5年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以此计算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三是将上述数据加总后得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总需求。

(一)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预测

本文利用IMF报告中关于世界各国GDP的预测值作为计算 “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在2016—2020年GDP的依据。其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范围,在综合比较IMF全球经济展望统计数据中的“国家和地区”分组情况后,我们选择了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独联体国家,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分组,三个分组之和大概能囊括“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通过分析得出结论:2016—2020年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总量有望从21万亿美元增长到31万亿美元。

(二)未来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总需求预测

在1994年,世界银行在其相关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不少于5%的政策,而中国和印度已分别于2005年和2007年把基建费用占GDP比重提高到7%。但是目前东南亚、中亚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资比例远低于中国。课题组对2016—2020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拟定为高、中、低三种方案。在低方案下,“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基建投资占GDP比重为6%;在中方案下,“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基建投资占GDP比重为7%;在高方案下,“一带一路”国家平均基建投资占GDP比重为8%。将之前测算的各国经济总量及基建投资占GDP比重相乘可得到基建投资额。依据上述方法测算,得出如下结论,即2016—2020年间“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8万亿~10万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为1.6万亿~2万亿美元。

表12016—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预测

单位:10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160851729918671202552216324252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469950455498598265427152独联体国家180317431933213023662612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311532463520380440854371总计210032228824124261892861431235

资料来源: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ber 2015

表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需求测算

单位:10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20162017201820192020总计低方案:6%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103811201215133014556158独联体国家105116128142157647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1952112282452621142总计133714471571171718747947中方案:7%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121113071418155116987185独联体国家122135149166183755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272462662863061332总计156016891833200321869272高方案:8%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138414941620177319408211独联体国家139155170189209863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602823043273501522总计1783193020952289249910596

资料来源:课题组测算

2016—2020年间,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基建投资总额将达到3.6万亿~4.8万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为6200亿~9600亿美元。从实际情况看,以上测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如亚洲开发银行曾预测2010—2020年间亚洲所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为8万亿美元,年均融资需求额8000亿美元,除中国自身巨大的基建投资需求外(“十二五”期间中国基建投资总额为16万亿元人民币),亚洲其他国家基建投资需求大约在5000亿美元左右。此外,若加入中东欧国家等其他地区的基建投资需求,那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投资需求年均估算在6000亿美元以上。

三、构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层次全方位融资体系

经测算,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16—2020年年均基础设施资金需求额将高达1.6万亿~2万亿美元,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年均投资额将达到6200亿~9600亿美元,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从多重渠道筹措资金。从供给端看,要满足上述多元化需求,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等多种金融机构广泛参与,从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一带一路”金融支持体系。从目前看,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专项投资基金及部分国际金融机构均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传统国际金融机构

传统国际金融机构指IMF、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这些机构可为一国或某一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融资支持。但IMF的贷款主要用于帮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稳定并恢复经济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因此该组织并不为特定的项目提供融资,因此这方面的融资支持相应力度较小。而世界银行集团则通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一些贫困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每年对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额在240亿美元左右。此外,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等也对欧洲地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二)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

目前来看,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新兴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年底正式成立,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中国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

表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除外)基础设施投资资金需求测算占法定资本的50%,成为其最大股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于2015年7月正式开业,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其宗旨除危机时“抱团取暖”、构建金融安全网之外,对成员国及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是其主要业务方向。该机构可为印度、俄罗斯、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有效渠道。此外,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也正在研究筹备阶段,可为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单位:10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20162017201820192020总计低方案:6%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3033303593934291813独联体国家105116128142157647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1952112282452621142总计6026577157808483602中方案:7%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3533854194585012115独联体国家122135149166183755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272462662863061332总计7027678349109894202高方案:8%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除外)4044404795235722418独联体国家139155170189209863中东、北非、阿富汗和巴基斯坦2602823043273501522总计803876953103911314802

资料来源:课题组测算

(三)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

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很多境外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最大的投融资合作银行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具有中长期投融资优势。截至2015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已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00多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承诺贷款达1567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除支持贸易与“两优”贷款业务外,还设立了专门投资基金,主动参与海外项目投资。据估算,我国支持“一带一路”海外投资的开发性资金约为2000亿~3000亿美元。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而言,目前我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性资金主要是财政补贴和“两优”贷款。其中,财政补贴主要起到“杠杆”作用,用于项目的孵化和启动。而“两优”贷款旨在以相对较低成本资金协助“走出去”企业控制风险,并帮助受援国发展经济。201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批准“两优”贷

丝路基金是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其主要方向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求投资商机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为100亿美元,投资方式包括运用股权、债权、基金、贷款等多种方式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也可与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共同投资基金,进行资产受托管理、对外委托投资等。此外,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目标募资额为100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目标规模为50亿美元,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50亿美元,而地方版的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等也已启动募集进程,其追加资金将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款项目共计69个,其中援外优惠贷款项目34个,优惠出口买方信贷项目35个,贷款总额为921亿元人民币,贷款利率约为2%。

(四)商业性金融机构

鉴于目前难以获得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信贷投放的准确数据,我们仅从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设立情况来加以说明。截至2015年6月,共有11家中资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5家一级分支机构,其中五大国有银行是中资银行“走出去”的主力军,但境外分支机构的布局规模明显低于主要国际竞争对手。从地域分布看,中资银行分支机构大多集中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在中亚和中东欧地区布局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国际化步伐将不断加快,海外布点及投资规模亦将逐步扩大。

(五)专项投资基金

丝路基金是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设立的中长期开发投资基金。其主要方向是在“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寻求投资商机并提供相应的投融资服务,资金规模为400亿美元,首期资本金为100亿美元,投资方式包括运用股权、债权、基金、贷款等多种方式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也可与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境内外金融机构等发起设立共同投资基金,进行资产受托管理、对外委托投资等。此外,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目标募资额为100亿美元,中非发展基金目标规模为50亿美元,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50亿美元,而地方版的海上丝绸之路投资基金等也已启动募集进程,其追加资金将投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四、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策略选择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巨大资金缺口,鉴于此,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需主动作为,通过多重渠道和多种方式对“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融资支持。

(一)融资进程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持续时间较长。其建设进程可初步划分为前期开发、巩固提升和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对于不同阶段,建设的优先领域和业务重点有所不同,因此相应的融资机构以及动态匹配方式也应进行调整,以期做到有机结合,力争取得最佳投资效益。

1.前期开发阶段

该阶段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贸易投资合作为重点。因此,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即: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金融支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扩大沿线国家货币双边互换、结算范围和规模;扩大互设金融机构范围。从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看,基础设施融资以多边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投资基金为主;商业银行侧重于为企业提供国际金融服务,同时参与部分已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投资项目。

2.巩固提升阶段

该阶段以拓宽贸易投资领域、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发展、拓展资源能源合作为优先领域。因此,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将集中于以下领域,即:扩大跨境清算和支付业务;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支持建设跨境金融服务网络等。在这个阶段,多边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项投资基金应适当拓展业务领域;商业性投资基金应积极参与贸易投资合作领域;商业银行应提高综合性金融服务水平。

3.全面深化阶段

该阶段以加强相互投资、实现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沿线自由贸易区建设为重点。因此,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将集中在以下方面,即:推动产融结合;支持建立多边货币合作体系;支持沿线国家金融一体化等。在这个阶段,各商业金融机构将成为融资支持主体,专业化、定制化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将为沿线国家提供充分有效的金融支持,而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专项投资基金等则主要为大型、政策性投融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二)融资方式策略

1.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一方面,要以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为杠杆,为重点项目的孵化和启动提供融资支持。对于有一定盈利能力,但投资周期较长、回报较慢的项目主要由开发性金融提供融资保障;对于需要利用资金扶植或者补贴的“走出去”行业,则由政策性金融覆盖,但应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中短期海外投资,可通过商业性金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市场化的融资方式,如“16+1”金融公司的合作模式即为范例,带动商业性资金和各方力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合力,力争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对于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重要海外投资项目,各种资金也可在项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入,相互配合,提供金融支持。考虑到政策性资金成本较低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可在项目开发阶段或无利润时期介入,提供财政补助或贴息,同时应避免承担过多财政负担;开发性资金可以在项目的低利润期进入,一方面为项目提供较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可将项目做大做好,分享成长红利;商业性资金可以待项目成熟、回报稳定后进入,此时项目已经运行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资信,即使在市场上融资,成本也会更低。

2.加大公私合营项目(PPP)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收益率较高的投资项目

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而单一投融资模式往往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应将传统融资模式与创新融资模式有机结合,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对于收益比较好的项目,应由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联合参与,共同投资建设。其中,要加大探索开展国际公私合营(PPP)业务模式,这一方面有助于有效缓解东道国外债压力,另一方面可减少外界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指责和抵触情绪,还可以有效降低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的投资项目周期较长,有必要建立国际公私合营业务模式来分散风险,以提高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融资的可持续性。

(三)融资环境策略

1.深入推进跨境金融合作

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战略目标与整体部署,在双边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下,积极推进支付结算、贸易投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安全网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尽快出台跨境金融合作方案、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与制度保障。

2.加快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为区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加快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有助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目前,我国已牵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以上金融机构的业务覆盖范围、运营模式不尽相同。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不包括中亚国家,丝路基金是基金投资形式,以盈利为目标为相关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则是信贷机构,旨在为该组织内部的政策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因此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推进区域投资自由化进程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建立“一带一路”统一大市场,减少投融资障碍和贸易壁垒,降低并有效规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融资风险,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近期应加速推动RCEP谈判,适时启动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谈判,同时加快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本文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课题号:14ZDA076)资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责任编辑:周明)

猜你喜欢
开发性金融机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开发性核电厂厂址保护工作探索与初步实践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开发性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