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残学生体育课教学研究——以生命关怀为视域

2016-07-25 06:27吴烈栋
运动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

吴烈栋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军体部,浙江 杭州 311402)



病残学生体育课教学研究——以生命关怀为视域

吴烈栋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军体部,浙江杭州311402)

摘 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以病残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寻当前病残生体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了解病残生的特殊需要,并在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病残生;体育课;教学;生命关怀

中国法律早已规定: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是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高等学校不得将病残生拒之门外,他们享有其他一切学生所有的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的权利。尽管当前许多病残生可以进入高校,但并不意味着能平等接受教育。当前国家强调的是和谐发展,校园的构建亦离不开和谐,而和谐校园必然要以人为本,执行以人为本,就要给予病残生更多的关怀,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人性的关爱,这也是平等教育的要求所在。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对生命的呵护与培育是体育教学的重点,本研究正是以“生命关怀”为轴线,探索适合病残生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病残生的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意见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病残生的体育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网及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图书、文献等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谈教育、体育、残疾人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指出当前病残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为病残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指导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病残生、病残生家长及授课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为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提供的参考。

1.2.4 实地观察法 通过观察开展较好的病残生体育课程及走访杭州市残联等,了解他们如何组织开展残疾人活动,为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提供借鉴。

2 结果与分析

2.1特殊体育课程

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了指导体育课程的纲要,其中对病残生的体育课程也做了明确的规定,2002年对纲要进行修改后,更清晰地对病残生的体育课程做了修订,从法律层面保障了病残生的体育课程。以往曾有研究(表1),作者从全国不同地区选取高校作为样本,调查了病残生体育课程的开展状况。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开设有专门的病残生体育课程。在调查中发现,尽管部分高校已有明文规定,但是缺少实际行动,只是在搞形象工作,敷衍上级。以往研究也以表明,绝大部分病残生对体育课程有着较高评价,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也持积极态度,这正是开展病残生体育课程的前提。尽管是病残生,但他们对体育课程还是充满了向往,他们也会更加珍惜参加体育课程的机会。

表1 特殊体育课程开展表

2.2有关病残定义

人在身心等多功能方面的缺陷被称为病残,病残主要包括活动障碍、慢性疾病、器官功能障碍、肢体残疾、精神情绪异常及职能缺陷,无法正常学习与生活。作为高校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与普通人不同,尤其在文化、体育等方面困难尤为显著,需要学校与社会给予额外的关注与呵护。

2.3病残生心理

有研究表明,超1/3的病残生对自己信心不足,主要在于不能完成普通人能做的事及不能参加集体、社会活动。病残生由于经历了许多,然而他们又不能改变现状,他们经常感到无助、压抑。身体上的缺陷使他们对自己的形象产生时常感到不满,再加上时不时受到他人的嘲笑、模仿甚至伤害,造成他们自卑、内向、烦躁不安,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人交往,久而久之,这一恶性循环进一步侵蚀着他们的信心,远离社会,封闭自我。在体育课程中,

投稿日期:2016-03-02

2.4病残生动机与态度研究

病残生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不同的类别、相同类别的不同个体,参加体育课程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的病残生参与体育课程为了增强体质,有的为了增大社交圈及丰富自己的生活,也有的是释放自己的情绪,发泄自己的不满。针对不同的类别的学生,多元化的设置体育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病残生的需求,让他们与正常人一样接受体育课程的熏陶。病残生也以认识到体育课程的本质,但基于多种原因,他们对待体育课程的态度有待转变。曾有调查表明,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仍有超过半数的病残生愿意进行体育课程,病残生对待体育课程总体说来是积极的,但相比正常学生仍有一定的差距,学校一方面应积极进行不喜欢体育课程病残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加体育课程的形式,为病残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5妨碍病残生体育课程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自身原因,这也是客观原因,这种无法改变的因素严重制约着病残生的体育课程,这同时也使得病残生产生一种不宜进行体育课程的错误念头。他们单纯地认为体育课程与自己无关,其次是学校原因。整体说来病残生还是少数,这一群体容易被人忽略,学校也认为病残生参与体育课程与否无关大局,而多数都做免修处理,甚至没有体育保健课程,忽视了那些病残较轻而又乐于参加体育课程的学生。最后是社会因素。国家对正常学生的体育课程投入相对病残生的投入要多太多,许多学校在采购体育设施时,根本没考虑病残生的需求,这就造成病残生可用的体育设施过少,更难培养病残生的体育课程意识。

2.6病残生体育课程的依据与构建

2.6.1 病残生体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学校应重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心、爱护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与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扩大交际圈,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学生现在的发展,将会对他们一生都产生影响。病残生作为学校中一份子,应得到同样的关注,学校对待病残生的态度,更能体现一所高校的人文价值观。

体育课程是病残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残生全面参与学校活动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病残生体育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强病残生体质,改善身体功能甚至康复,减少医疗经费,减轻国家、家庭的负担;另一方面,通过体育课程,可以扩大病残生的社交圈,提升其交往的信心,促进健康发展,对病残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6.2 病残生体育课程开展的紧迫性 不论是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病残生都需要特殊的帮助,体育课程亦是如此。在高校中,体育课程的指导标准为1:250,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体育设备不完善等,无法有效地组织病残生进行体育课程,所以高校所需的教师数仍要大大提高。面对这一现实,高校应充满使命与责任感,采取必要行动,积极培育为病残生服务的师资与人才。

2.6.3 病残生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功能 进行病残生体育课程教育,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要求。高校中的体育课程,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力宣扬体育课程的保健功能,转变病残生的错误理念,合理引导,逐步改善体育课程的环境,在健身器材中增加适合病残生需要的装备与路径,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残生,构建服务于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

2.6.4 病残生体育课程的内容与目标 新的纲要明确指出了教学的基本目标和领域目标,这也同样适用于病残生,但是由于生理的特殊性,病残生可对目标做适当调整,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课程对身体健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人际关系、心理发展及社会协调等要求较弱。对病残生来说,体育课程对其身体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对其他方面却有着显著的影响,课程编制者应找到合适的路径,使执行者能清楚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

目标对课程内容有导向作用,目前体育课程内容不完善,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缺乏合理的目标定位,未明确体育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单纯开设课程,为上课而上课,具有明显的盲目性;以动态练习为主,未考虑或极少考虑病残生的特点,从而造成病残生无法参与体育课程,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且场地与师资不足,无法激起病残生的学习热情。

在开展体育课程方面,受病残生身体状况的限制,学生最喜欢的项目主要有简化太极、走、跑练习等(表2)。再者考虑到安全,教师也不愿意让学生接受其他的活动,而且其他项目费用也较高,这都是限制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病残生在体育课程中,安全是教师需首先考虑的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项目,所有的开展内容只是一种教学素材。重点在教师如何改造、利用这些素材。在欧美发达国家,病残生同样可以参加社团活动,甚至与正常生同场竞技,只需适当调整规则、难度。总之,不论是设定目标还是制订内容,都应围绕病残生这一特殊群体来实施。

社会的不断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各种体育活动蓬勃兴起,病残生同样也在追求时髦,他们也喜欢与人为乐。在体育课程中,可适当增加具有时代感的内容,如普拉提、平衡练习、瑜伽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驱使病残生找到自信,并使之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2.6.5 病残生体育课程资源 经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就世界范围而言,我国的经费投入偏低,体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无法满足体育课程的需要,更无从谈及病残生的体育课程需求。经费不足造成一些课程无法开展,设备设施缺乏保证,方法手段也得不到实施,最重要的是教师得不到系统的培训。

表2 特殊体育课程开展内容表

全国许多高校都存在场地、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这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的病残生体育课程大多是见缝插针,学校或许钟情于哑铃、软排等消费不高的设施,对于一些力量器材等较少采购,而后者正是病残生所需的,这种教学方式对病残生无疑是一种打击。

当前许多高校,普通体育教师通常是兼任病残生的教学活动,他们中许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历练,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特殊教育。病残生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心血与照顾。病残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在准备与授课中的付出要比其他教师更多,换位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也应给这些教师更多的保障。

病残生的体育课程,最终还是需要体育教育系统的支持,不论国家、社会、学校,都应从病残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理想。单靠体育教师只能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上级领导部门从理念上加以重视,才能有效保证病残生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

2.7病残生体育课程反思

当前大学课程教育伦理缺失,不仅仅是体育课程,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人文关怀,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在教育的管理层,对病残生教育仍有不同的看法,这严重制约着病残生体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们一直倡导的公平,更多的是以形式存在,高校中对待病残生的不公平处处可见。从最基本的课程设置与成绩评价来说,基本不考虑病残生的需要,只有将这种关爱纳入立法层次,病残生的权益才会得到真正的保障。

2.8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病残生体育课程开展现状

由表3可发现,当前学院只有极少数病残生对体育课程感到满意,这说明我院病残生体育课程开展的不是很合理,没有达到多数病残生的要求,多数病残生没有真正享受到体育课程带来的快乐,病残生体育课程有待进一步改进。由表4可以看出,病残生对特殊体育保健课的需要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这是病残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的实际需求,也是制订特殊体育保健课程的重要依据。

表3 对现行体育课程的满意程度

表4 对特殊体育保健课及其形式的需要

3 意见与建议

3.1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

当前传媒发展迅速,有关领导部门与学校可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传播手段进行宣传,使社会加大对病残生的了解,让全社会来关注病残生,为创造良好的体育课程氛围奠定基础,在社会宣传时可配合真人真事,以病残生的先进事迹来互相鼓励,弘扬病残生的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的宝贵精神,使之逐步得到更多的认同。

3.2区别对待,个性发展

根据不同的病残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手段,逐步打消他们对待体育课程的错误观念,同时也要加大特殊学生教师的培育,为不同的病残生都给予正确的体育课程指导,并进行有计划地宣传,使更多的病残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进行科学的体育课程,这样才会做到有的放矢。

3.3加大国家与社会投入

国家、社会要加大投入,要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对病残生的特别关注,为病残生的体育课程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帮助,形成正确的体育课程观。

3.4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调查与访谈的结果,了解我校病残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探寻适合我校病残生的体育课程,可与杭州市残联等相关行政部门结对,汲取他们的长处,合理采用对我院病残生体育课程开展有利的建议。

4 结 语

当前我国的病残生体育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整体说来比较混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特殊体育教育观念,不能从心底去关心病残生的真正需要,加上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这就使得病残生体育教育一直徘徊在整个教育的边缘。教育没有界限,有教无类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身份、民族、年龄、性别、地域都不应是阻碍接受教育的障碍,任何受教育者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这不仅是法律的规范,也是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教育公平也在不断发展,更多的病残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教育,如何使病残生更好的接受教育,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体育课程的身体活动要求使得其具有更大的特殊性,然而,这一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已为学校所忽视。病残生的存在是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正确看待并及时解决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基本品德,国家与社会在帮助病残生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人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人身关爱,为今后步入社会找到合适的位置奠定基础,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1] 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7(1):41-50.

[2] 吴燕丹,胡晓飞.普通高校特殊学生群体体育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945-947.

[3] 殷正红,朱青华.对体能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原因及教学方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91-93.

[4] 马行风.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方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73-74+95.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039-03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22

基金项目: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HKYKG201516)。

作者简介:吴烈栋(1976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病残生也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羞于展现自己,渐渐地,他们便丧失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还有部分病残生想展现自己,但却无法展现,这也打击着他们的自信。体验不到体育课程的快乐,只会使得病残生越发堕落。若此时学校能根据不同病残生的生理特点,制订出符合他们身心特征的体育课程,并加以引导与鼓励,对病残生体育教学定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体育课上的“意外”
体育课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讨厌的理由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