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浅议祁海平绘画作品

2016-07-31 19:20王思雯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天地油画教授

王思雯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浅议祁海平绘画作品

王思雯

编者按:大学之重,重在教师。发现、认识和尊重名师,有助于提升学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共识性,扩大外部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艺术与人文学院的学生,更应该率先运用掌握的美术基础理论和艺术史知识,认识和研究身边的名师艺术家。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是从高岭老师上学期在艺术与人文学院为本科二、三年级同学开设的“史论转化与实践操作”(又名“社会考察与社会实践”)课程结课作业中挑选出来的。这门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堂上的史论知识与具有针对性的本校优秀艺术家教师的个案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授课和讨论以及大量的一对一的指导,以点带面,以人带论,以作品带整个艺术世界和艺术生态,以此提高学生选择、判断、分析和沟通与写作的综合能力。本刊特设专栏刊发这四篇文章,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们的视角,反映出喻建十、祁海平、蔡锦和郑金岩四位我院名师的艺术风采,以此来庆祝我院110周年的校庆,作为我刊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Editor’s Note:Teac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rtiary education. Discovering,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 famous teachers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cohesion and consensus within a university or college, and to enhance its in fl 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tudents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 should all the more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artists in our campus based on the acquired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 art theories and history. The four articles published here are selected from students’ home assignments in the course for sophomores and juniors of the School of Arts and Humanities,TAFA —“Transformation of Art History and Theorie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lso known as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Practice”)—taught by Professor Gao Ling last semester.Adopting the approach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course tries to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art history and theories taught in class with case studies of outstanding teachers of TAFA. Through lectures and discussions, as well as one-on-one tutoring, the teacher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comprehend theory better through studying an individual artist, an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whole art world and art ecology through studying individual work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oice, judgment, analysis,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The purpose of publishing four articles in this ad hoc column is to show, from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the art achievements of four famous teachers of TAFA, Yu Jianshi, Qi Haiping, Cai Jin and Zheng Jinyan, as part of the 11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音美之极为无声,象美之至为无形,出自《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指宇宙中有一种声音非常高,但是很少有人听到,宇宙的面积非常大,大得没有形状可以描述。

抽象绘画是对无形世界的表达,不重表现形之末,而重表现物之初,不注重具体事物的描绘,而是直接表达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就如《易经》中所说,“神无方而易无体”,精神没有固定的方位,易道没有可见的形体。抽象是物象未成形之前的阶段,庄子有“游心于物之初”之说,游心是一种自由精神的活动,大气的混沌状态才是最适合神游的。待到浑朴之气破散而凝聚成形,即已形成具体的器物时,主题之自由精神也就受到了局限,只能游于器物之末了。表达精神是需要有载体的,如果我们认为涂写的“痕迹”即为绘画的本质,就是说笔痕墨迹本身就能够成为精神的载体,完全可以不需要通过描摹物象来实现。

祁海平教授曾说:“追求形而上的境界。”《易经》中也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谓“形而上”指超越于形体以上的不可见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精神世界;可见的形体则是具体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客观物质世界。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万物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无”就是“道”。道为本,阴阳为用,化生万物而成形。因此以形为界,形之上的称之为道;形之下为万物,名之为器。

祁海平教授的作品蕴含了很多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有时他的创作完全是从这些文化哲思中获取灵感。传统的中国艺术理论总要和宇宙天地联系在一起,将万物与宇宙规律视为一体,绘画中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画者主观精神状态的把握,乃至笔墨形式的探索,都与其哲学的思考——“道”紧密相关。绘画是认知自然和完善符号的过程,也是对“道”的境界不断体悟的过程,这种崇本息末的认识,使中国文化艺术具有了简约博大的气象。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气,庄子“与天地精神往来”“物我相忘”的自由精神状态,《易经》“阴阳不测之谓神”的神秘,都是其所神往的,通过作品的境界以及抽象的艺术语言更加体现出这方面的追求。

祁海平 天地氤氲·夜 No. 1 布面丙烯 240×200cm

祁海平教授的画风转变大概经历了三个过程,开始是写实,后来开始具有表现性,最后转变为抽象。但是中间有一个过渡期,祁教授那代人都是从写实基础开始学习绘画,不是特别注重个性化的东西。他当时考虑到油画是从西方来的,应该要对西方的大师进一步研究,应该直接向大师学习,因此,他受印象派艺术家德加的影响比较多,并有意识地去研究他的绘画作品。

祁教授之所以选择德加,首先是因为他在学画的时候练速写,对运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喜欢写生,常去捕捉一些生动的形象,其次,德加是从写实主义过渡到印象派,这对祁教授画风的转换具有帮助。他常常将自己的感受加以提炼,在创作中大面积地使用黑白,这种黑白色调很纯净。祁教授清楚地知道,他学习某位大师的风格并不是其创作的终点,而是起点,是转换的基础,借助他学到的东西,去实现自我的突破。他开始新的探索和实验,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向前扩展。他本人特别喜欢书法和水墨,就将其中的优势借鉴过来,拓展到自己的油画创作语言中。另外,德加的绘画本身也具有一种抽象性,他的这种抽象性更多地局限在具象表现中,他画面的结构感、色块之间的关系、抽象语言的内在表现,都被具象的东西所涵盖了,祁海平教授发现了这一点,认为要想发扬德加的那种绘画精神,扩展油画语言,应该走向抽象,于是他就不断地实验,路子越走越宽,图像语言也从具象走向了抽象。

祁海平 行草意象 布面丙烯 200×50cm×4 2010年

1994年出现了一个契机,当时祁教授有一个展览,他在展厅远远看自己作品的时候,没有看到里面具体的人像,但是那种纯粹黑白的形态像大山大水,这让他感受到一种氛围,觉得在画面中不需要有具体的人物,通过黑白的笔墨的变化就可直接传达自己的感受以及精神的内涵。之后祁教授就开始探索,他去掉了具象的符号,直接进入到抽象的创作方式之中。

祁海平 无题6 布面油画 30×30cm 2001年

从祁海平教授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他对音乐的涉猎面极广,交响乐、现代音乐都听,还结交了一些作曲家朋友,音乐常常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比如现代音乐人常用弦乐演奏,在旋律密集时会形成一个“音块”,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块”一样,祁教授的创作就像音律的起伏,他通过黑白的笔触,将它们依次连接。再者,就是音乐对他的感染,乐曲通过微妙的变化,成为无形的波纹,使人的内心产生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发创作的灵感。祁教授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内心与情感都得到了感染与触碰,他不是在画音乐,而是要把内心的东西揭示出来。

祁海平 雨过天青4 布面丙烯 60×60cm 2015年

进入新世纪,从他的作品《天地氤氲·夜》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西方音乐的天赋,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式的长箫和古埙,并且渐渐强大起来,我们看到了肖邦、贝多芬、格里格和高山流水、解衣磅礴之间的相互撞击与矛盾。祁教授通过庄子对音乐的解释,来阐释他的作品《天地氤氲·夜》。我们知道,人用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叫人籁,大地发出的声音叫地籁,宇宙里天地涌动的气息叫天籁。祁教授开始是对音乐演奏的描绘,到后来则是对天地氤氲的描写,也可以说是“音乐”的转变,只不过它不是人演奏的声音,而是天地演奏的。

祁海平教授也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意境及趣味融入油画创作,形成文人韵味,或是一种清雅的书卷气,或是粗粝敦厚,如现实生活中的泥土和草木的生机。这些都在他笔下汇聚成为蕴藉、空灵、耐人寻味的境界。他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化抽象的视觉阐释,以及对精神意象形而上的表现,不仅仅是纯粹的笔情墨意,而是彻底地用中国化的艺术语言进行油画创作,他不仅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也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本源。

祁海平 黑色主题No. 23 布面油画 200×200cm 1996年

祁海平教授的作品更具个人风格,他从不受时尚、思潮影响,无论是政治的、前卫的、观念的、波普的、商业的,对他都没有任何干扰。近年来,他的创作虽然没有形象,也没有时尚思潮的明显迹象,但他始终站在当代艺术的立场,他的绘画也始终被归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之中。他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认识出发,听从自己的内心,所以他的创作不受外在影响,但这不代表他的创作是完全封闭式的,他是站在时代的前沿,对社会现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音美之极为无声,象美之至为无形”,祁海平教授的作品不仅蕴含了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同时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他将中国绘画、书法的意境美融入油画创作之中,使广大观者从中感受他所带来的无形之美。

王思雯: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Great Music Has the Faintest Notes, the Great Form Is without Shape”:On the Paintings of Qi Haiping

/Wang Siwen

猜你喜欢
天地油画教授
一张油画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油画《塬下》
油画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拾天地之荒
《岁月长又长》(油画)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