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军长征时期的《长征画集》看长征精神

2016-07-31 19:20刘玉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泸定桥画集长征

刘玉睿

从红军长征时期的《长征画集》看长征精神

刘玉睿

图1 长征画集封面

图2 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林伯渠同志

图3 董振堂同志

图4 翻夹金山——雪山高,铁的红军铁的意志更高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距今已经整整八十年了。红军长征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军长征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的进程,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称长征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①。红军长征创造了很多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或者说“不可思议”。但是这些奇迹或者“不可思议”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红军是具有伟大长征精神的军队。

我们都知道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有著名的《西行漫记》,但是大家不知道还有一本纪录长征的《长征画集》(图1)。《西行漫记》其实是埃德加·斯诺事后采访而得的,他并不是亲历者,而《长征画集》是红军长征过程中亲历者的“现场”记录。长征非常艰苦,所以关于长征的图像资料十分稀少,而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竟然有这么一本《长征画集》流传下来,成为这次奇迹的见证,《长征画集》的珍贵可想而知。《长征画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红军长征时期的唯一图像资料。《长征画集》的作者黄镇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在艰苦的长征途中,苦中作乐地用漫画的形式记录点滴。黄镇和《长征画集》本身就是长征精神的写照。正如肖华将军在《长征画集》的序言中所言:“这20多幅画,是伟大长征的片断记录,是真实的革命史料,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作者同千千万万的战士一道,万里跋涉,在战斗的行列中,用画笔写下这些历史的动人的场面。这些画是感人至深的。作者特别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记录下了红军路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光和干人儿(即穷人)的苦难生活。”②

黄镇(1909—1989)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的“将军大使”,安徽桐城人。他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大学。后来,倾心共产主义,参加宁都起义,并随即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经历了长征的整个过程,在长征中随手创作了这些漫画。其后,历任我军各级军政委。新中国时期,因工作需要,历任驻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等。一九四八年亲自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

图5 草叶代烟

图6 草地露营

图7 草地行军

《长征画集》共有二十四幅作品,最早于一九三八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由“风雨书屋”出版发行,为了响应刚刚发行的《西行漫记》而起名叫《西行漫画》,当时共精印了两千册。《长征画集》采用的美术形式应为“漫画”,属于“红军漫画”(实际上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插图画”)。“红军漫画”是红军绘画的一种。在红军时期,因艰苦的物质条件限制,红军美术的表现方式和类型是非常有限的,我们通常所知的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方式,比如油画、国画、雕塑等都是无法进行的,所以那时的美术创作只能因陋就简,局限于简单的插图画、宣传画、壁画、标语画等美术方式,后来在相对稳定的、条件较好的八路军时期则出现了木刻艺术。红军时期的漫画(插画)主要以插图的形式出现在报刊上,这也是目前研究红军时期美术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资料,其他美术资料比如壁画多半已毁于战火。《长征画集》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林伯渠同志》《泸定桥》《炮铜岗老林之夜》《翻夹金山——雪山高,铁的红军铁的意志更高》《牦牛》《草叶代烟》《草地露营》《彝族向导》等。它们集中反映了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首先是坚定的信仰,相信正义必胜,“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实现,而且值得为这个信仰去牺牲。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红军英雄们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在这个信仰下,不分民族,不分老幼,《长征画集》中《夜行军中的老英雄——林伯渠同志》(图2)就是千千万万个坚定信仰的代表。林伯渠同志是红军中非常有名的三老之一,他以五十岁的高龄参加了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不折不扣的老红军、老英雄。画面中,老英雄在黑夜中一手拄棍,一手提灯,正昂首阔步前行。林伯渠同志所代表着的、坚定的革命信仰,就像画中所画的黑夜中的明灯一样,鼓舞了长征中的很多年轻人一往无前。此画构思巧妙,速写式技法,线条粗重有力,可以看出作者创作此画时是充满着激情,一蹴而就的。

其次,长征精神是民族自强、自立。八十年前,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长期受到外国民族的欺辱,每一位有骨气的中华儿女都希望中华民族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状况,都希望中华民族能独立自主,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共产党人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抗击外敌,为中华崛起而斗争,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红军将士勇于前进。《长征画集》中《董振堂同志》(图3)描绘的人物就是一位有志气的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此作也是《长征画集》中少有的描写红军领导人物的作品。董振堂同志时任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团在长征中主要担任后卫工作,董振堂同志指挥红五军团克服各种困难,多次成功阻击了敌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为掩护红军主力长征做出重大牺牲。作者用简练的线条刻画了这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董振堂同志站在迎风飘舞的红军军旗前,双脚叉开,左手拄棍,右手叉腰,昂首抬头,整个身体略右倾。人物结构准确,比例合适,作者用平涂手法表现衣服,为了衬托主体,用排线的方式构成红旗,较好地表现了红旗飘动的状态和质感。画面下配有说明文字:“董振堂同志,他平时一只手喜欢叉腰,一根短棍子是离不了,一只手枪是一刻钟都不会离身的,他非常和气!”

第三,长征精神是大无畏的、坚定的意志,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决心。有了坚定的信仰,还需要有大无畏的、坚定的意志和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不畏险阻把伟大的事业进行到底。长征路上,红军遇到了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硬是一个一个克服了。《长征画集》中《翻夹金山——雪山高,铁的红军铁的意志更高》(图4)就是这种精神的最好写照。画面表现的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的最大障碍之一——夹金山大雪山,山势的巍峨、气候的险峻都很好地体现在这幅作品中。画面采用竖构图,明显借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方式,起伏的山体由纵横交错的线条构成,线条如斧劈皴、如披麻皴。高高在上的雪峰就用寥寥几笔单线条勾勒出来,基本没有肌理效果,一如传统中国画对雪山的描绘。山路上一队队红军士兵正奋力向前。作品极好地表现了红军比天高的、不可战胜的、铁的意志。

第四,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乐观向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艰苦的时期,红军从无到有,根据地从小到大,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这都是不畏艰苦、不屈不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长征画集》中《草叶代烟》(图5)反映的正是积极乐观、以苦为乐的红军精神。此画描写的是红军在长征中因物质匮乏,没有烟叶,只能用草叶来代替的状况。画面图文并茂,是典型的红军插画式的作品。画面中心是一位头戴五角星军帽、戴眼镜、嘴叼烟斗正一边吸烟、一边制作草叶烟的红军士兵。画面上方竖排着十几行长短不一的文字,详细说明了草叶代烟的现状。画面红军的衣服和帽子是用笔平涂的,其他景物(如面部、草叶、桌子等)是用单线条勾勒的,画面详略得当,刻画生动。

图8 彝族向导

图9 遵义大捷

图10 泸定桥

第五,长征精神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红军是一支非常团结的队伍,他们官兵平等,上下一心。苦难并没有使他们分裂,反而使红军净化了队伍,剔除了投机者,使红军更加团结一心。《长征画集》中《草地露营》(图6)一画就表现了这一精神。草地是红军长征中面临的又一巨大困难,基本上没有路,到处隐藏着越陷越深的杀人泥潭,很多红军战士因误入而牺牲。此幅作品是二十四幅画中少有的、描绘较细致的作品。可能是因为露营,黄镇有时间去创作。作品为全景式构图,速写式表现技法,近中远景兼备。近景是左中下部的三顶帐篷,红军战士休息其中。中景是活动的红军战士及许多在草地扎营的帐篷,远处是起伏的山脉。天上白云朵朵。作品记录了红军过草地的状况。

第六,长征精神是严格自律、恪守纪律。红军是世界军事史上少有的严格自律的部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红军一直“唱”到今天。正因为坚决贯彻了这些“铁”的纪律,红军才能做到秋毫无犯,赢得民心。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仍然能做到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军民情深,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长征画集》中《草地行军》(图7)就表现了在非常艰难的路况下,红军整齐而有秩序的行军队列,反映出了红军严明的纪律性。画面采用横长条构图,表现一列红军战士通过草地,战士姿态各异,有正常行进的,有跨越的,有等待跨越的,基本上都背着步枪和干粮袋。画中还表现了一个炊事兵,他用扁担挑着铁锅和炊具。作品结构疏落有致,非常有节奏感。

第七,长征精神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广大民众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力量,有广大民众的支持,红军在各种危急关头都能获得民众的帮助进而逢凶化吉。这种精神是共产党、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长征画集》中《彝族向导》(图8)就是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最好说明。红军为了战术迂回,多次经过少数民族的居住区。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贯彻民族政策、宣传共产党的救国救民的主张。再加上严明的纪律,使少数民族都非常支持红军,自愿为红军工作。涌现了很多民族团结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红军司令刘伯承与彝族头领“小叶丹”的彝海结盟。小叶丹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红军组织——“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小叶丹还派出向导为红军带路,护送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彝海结盟不仅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开创了先例。《彝族向导》一画中描绘了一位名叫“二花罗”的彝族向导,赤足披蓑衣,一耳戴大耳环。他给红军带路后获得红军赠送的步枪,其手举步枪非常高兴。画家用笔粗壮,言简意赅,形象比较准确,表情略有夸张而分外传神。

第八,长征精神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革命历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深刻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是理论,而中国革命是具体实践,理论必须要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正因为教条主义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才导致了艰苦的长征。正因为在长征中及时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避免了红军被绞杀的恶果。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遵义会议明确了毛泽东的军事主张,其核心就是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长征画集》中《遵义大捷》(图9)正是反映了在这一背景下的战役胜利后,被俘国民党官兵拥挤着吃饭的情景。作者用笔粗简,有明显的透视,被俘的官兵都喜笑颜开。

图11 炮铜岗老林之夜

第九,长征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率先垂范精神。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是一直站在前进队伍的最前列的,在红军长征的历次危险任务中,总是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名英雄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正是这种模范作用使更多的民众相信中国共产党才是最能代表人民利益的组织,更多追随者开始追随着中国共产党,这样就使中国革命的事业凝聚了人心,获得了民力。《长征画集》中《泸定桥》(图10)就是这种精神的最有力的证明。此画描绘了长征中最著名的“飞夺泸定桥”战役,红军于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夺此桥渡过大渡河。此桥长一百米,凌空飞跃,桥下河水湍急,非常险峻。红军抵达时,敌人已经撤掉了木板,红四团二连二十二名英雄,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奋勇攀过光溜溜的铁索,攻占了泸定桥。为了突出泸定桥的险峻,黄镇选取仰视的角度,全景式表现出了泸定桥,只见远远的、凌跨高高崖壁的桥上,一列如芝麻大小的队伍正穿过两条细线状的泸定桥,桥下波涛翻滚。此画笔墨不多,却很好地表现出了泸定桥的高、险。

此外,此画册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比如《炮铜岗老林之夜》(图11)。此画表现的是红军夜宿深山老林的情景。红军战士三三两两,团团围坐在篝火旁。全景式构图,画面可以大概分成黑白两部分,上半部分是黑夜和其笼罩下粗壮的树干,下半部分处于光亮处的是红军战士。黑白对比明显,用笔粗壮有力,有黑白木刻版画的效果。还比如《牦牛》(图12)。牦牛是高原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物,它浑身上下披着褐色长毛,性格温顺,忍耐性强,是高原地区的重要载重、运输工具,被誉为“高原之舟”。这种动物在其他地区很少见到,作者用厚重的线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一头昂首阔步、憨态可掬的牦牛,浑身浓密的长毛掩盖了身体的细节,牛角、牛尾、牛蹄依稀可辨。作者用疏密有致的线条很好地表现了牦牛身体的结构,牦牛二蹄扬起,牛头微侧,似乎也正观察着这群很少见到的红军战士。这件作品显示出作者比较专业的艺术表现能力。

《长征画集》中的这些作品大多是采用速写式的表现方法,构图非常灵活,基本上以线条来塑造形象,表现场景。线条虽然简单,但却十分生动。黄镇是专业美术工作者出身,其艺术水平应该高于这本画集。据相关资料显示,因为当时条件艰苦,黄镇在长征途中只能因陋就简用粗麻做笔,用锅底灰做颜色。

当然《长征画集》最重要的是具有独一无二的史料性价值,它不但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而且也记录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如当时出版此画集的风雨书屋出版社的编辑阿英在画册叙记中所言:“在中国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了这样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的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地一种惊天地、动鬼神的意志。非常现实的、乐观的在绘画中,把这种意志表达出来,是从这一束漫画始。”③

注释:

①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164页。

②黄镇:《长征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原书无页码)。

③同②。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

[3]李筚路.长征与艺术[J].北京党史研究,1996(6):11-16.

[4]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长征中的文化工作[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5]刘玉睿.星火燎原红山河——红军时期的红色漫画[J].美术研究,2014(2):84-88,97.

刘玉睿: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On the Long March Spirit Re fl ected in the Sketches on the Long March

/Liu Yurui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距今已经整整八十年了,关于这一伟大壮举,有一位亲历者——黄镇将军用漫画的方式将其纪录了下来,这便是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行漫画》(《长征画集》)。本文首先分析了《长征画集》中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其次重点探讨了这些绘画作品中所反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红军漫画;长征精神

It has been eighty solid years since the world-famous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began. General Huang Zhen, a witness of this great feat, recorded it down through caricatures—Caricatures on the March Westward (Sketches on the Long March) published in 1938.The author fi rst analyze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ketch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Long March re fl ected in them.

Long March; Red Army caricatures; Long March spirit

猜你喜欢
泸定桥画集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泸定桥(外二首)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