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变革发展

2016-08-13 00:09贾金元
甘肃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评价学校

贾金元,男,汉族,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评价委员会理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多部。参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成果获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互联网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务、生产、交通、通信等领域,也将教育发展带入了一片新的广阔天地。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一时间,“互联网+”迅速成为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政、产、学、研、资等各界人士均对“互联网+”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了不同维度的解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对“互联网+”的解释是:“‘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如果说原先的“教育+互联网”仅是引领教育发展的一种理论潮流或技术趋势的话,那么,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今天,“互联网+教育”给学校、教师、学生所带来的冲击和改变将更为猛烈和深刻。“互联网+教育”已成为促进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的重要原动力,终将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步入新常态。

一、“互联网+学习”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发挥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场地是固定的,教学进度是统一的,是针对学生的共性制定的“套餐”。作为学生,学习被教师、教学内容、进度、时间、场地等因素严格限制,其主体地位并未体现,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所以积极性不高,学得也很痛苦。但通过互联网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线上线下课程等,以上限制因素被有效解决了,这为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路径和极其便捷的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确立,才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助餐”。这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互联网+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要通过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自我成长、综合表现也要通过评价来引导。評价既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长的总结与梳理,也是学生、教师对未来一段时间做出规划及发展的重要依据。评价不准确,缺乏针对性,对学生的总结及规划就会偏颇。在这方面,传统的学生评价更多的是感性的、阶段性的、孤立的评价,往往导致教师、家长甚至学生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存在偏差。但在云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的背景下,“互联网+评价”将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数据库等软件应用平台,对学生学籍、成绩、综合评定、成长记录等均可以实现便捷存储、归档、调用,既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有利于对学生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在学生成长心理问题多发的今天,通过综合信息分析、历史信息梳理等途径,可以了解学生个体成长的思想和心灵轨迹,有助于学校、老师及早发现部分思想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的心理轨迹,提前做好预防和干扰。

三、“互联网+课程”为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拓了空间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学生、知识和教材的有机融合。“互联网+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课程的一些限制和壁垒,使得课程在时间、空间、人员、载体、途径、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有了重大的突破,它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从知识传授者到知识接受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互联网时代,让各类知识和信息资源不再遥不可及,让诸多前沿知识能够及时便捷地进入课堂,使各学科课程内容能够全面拓展,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的普及使得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知识容量(近乎)无限扩大。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变得天宽地广,越来越多的学校能够开设出富有网络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诸多从前无法实现的课程如今都成为了现实。

2.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形象化,而各类网络教学平台或教学系统的搭建则实现了知识、活动、实验、交流、探讨在现实空间和虚拟平台的任意转化。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直观、最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这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

3.教与学的形式更加灵活。互联网模式下的教学组织对传统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可以说是革命性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成为了现实。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与同学沟通,与老师交流。从表相看,这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从深层看,以互联网技术、平台和资源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思维模式的巨大转变,这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是对学生自主能力和独立人格的激发和提升。为学校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四、“互联网+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与否定,二者应优势互补,有机融合

从广义上而言,不论是“互联网+教育”,还是“教育+互联网”,似乎都可以用“互联网+”来统称,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但是,“互联网+”与“+互联网”还是大有不同的,从语法上看,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互联网是主语,后者互联网是宾语,主语代表主体,宾语则是动作行为的对象。这其中既有基因的不同,也有主导权的差别。“互联网+教育”突出的是互联网对教育的改造,助力其带来创新和升级;而“教育+互联网”则指的是教育行业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只是生成一个应用,或是构建一个新的渠道,互联网对于教育的发展难以带来本质性的创新与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无视这一大趋势而裹足不前,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我们的教育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才能引领时代的发展。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互联网+”从本质上是一种跨界的融合,是一种动态的、自我进化的、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它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也不能一味“喜新厌旧”,为了赶潮流、拼技术而忘了教育也需要情感,忘了教育的传统和本质。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才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然,各学校还应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一些探索和尝试。一是打破高考的阻隔,引入大学先修课程。学校可以尝试“先修课程”体系,让一些优秀学子通过互联网平台远程学习大学先修课程,并通过互联网等途径参加考核测评。二是打破国界和文化背景的阻隔,实现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的互补。积极引入国外课程体系,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相关课程、测试、考评资源库及模拟平台。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引进,既为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也为学生节省了较多经费支出。三是打破地域的差别,取长补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可以通过联盟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课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引领和带动一批薄弱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四是共建慕课联盟,寻求教学变革新模式。借助联盟力量,共同探求“反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普适计算之父马克·韦泽曾说:“最高深的技术是那些令人无法察觉的技术,这些技术不停地把它们自己编织进日常生活,直到你无从发现为止。”而互联网正是这样的技术,它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互联网+”将为中国教育注入巨大活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教育产生持久的、根本性的影响和变革,这种变化就发生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之中,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之中。“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一起满腔热情地去拥抱这个时代,让我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互联网+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