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

2016-08-15 02:29杨春丽王兰桂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

杨春丽 王兰桂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海 西宁 810001)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

杨春丽王兰桂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青海西宁810001)

目的分析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因素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TIA患者112例(观察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BMI)≥30 kg/m2、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DM)(P<0.05)。观察组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380,P<0.001);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71,P=0.031)。结论肥胖、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DM是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不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是TIA的原因之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粥样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如持续时间过长,例如超过2 h,则可能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1,2〕。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常无颅内器质性病变。该病主要累及老年人群,虽然疾病本身并不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但由于疾病突然发作所致的跌倒等常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意外。本文分析老年TIA的危险因素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老年TIA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为观察组。年龄均≥60岁;均有明确的TIA发作病史。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等终末期疾病;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颅内手术史。另纳入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比例、年龄、饮酒史、冠心病及高血压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标准及定义TIA定义为〔3〕:血管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脊髓或视网膜)障碍,持续时间<24 h。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确诊及评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纤维性斑块及钙化性斑块属于稳定性斑块,脂质性斑块及混合型斑块属于不稳定性斑块〔4〕。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依据北美颈动脉手术试验协作组推荐的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等级〔5,6〕。

1.3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共10个相关因素;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影响老年TIA的单因素分析观察组BMI≥30 kg/m2、合并高血脂、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DM)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所得阳性结果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30 kg/m2、吸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DM是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2.3老年TI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观察组67.86%(76/112)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对照组28.75%(23/80)。两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部位及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硬化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影响老年TIA的单因素分析(n)

表2 影响老年TIA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表3 老年TIA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n)

1)部分患者合并多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 讨 论

TIA发作较突然,多在颈部突然扭转、改变体位等情况下发生,常无先兆,因而患者常因站立不稳等跌倒受伤。一般发作时间不超过30 min,可自行恢复,也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但疾病常反复发作,无疑增加老年患者意外发生的风险。

BMI增加,特别是腹型肥胖不仅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也被证实为TIA的危险因素〔7〕。因而对于此类患者,应当注意饮食,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伴随着肥胖发生率的升高,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DM可导致全身性的微血管功能障碍,亦可破坏大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功能〔8〕。其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因而对于TIA患者应当严格控制血糖〔9〕。而吸烟则可直接导致血管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慢性全身性应激反应〔10〕。因而劝导患者戒烟有望减少疾病发作次数。本文提示不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是TIA的原因之一,对于严重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干预治疗。

1Coutts SB,Dubuc V,Mandzia J,etal.Tenecteplase-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evaluation for minor ischemic stroke with proven occlusion〔J〕.Stroke,2015;46(3):769-74.

2Pendlebury ST,Chen PJ,Bull L,etal.Methodologic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rates of dementia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stroke:impact of baseline selection bias〔J〕.Stroke,2015;46(3):641-6.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国专家共识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7):2092-6.

4乔锋利,袁建军,陈雪英.超声造影在评价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63-4.

5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ail Collaborators.Beneficial effe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carotid stenosis〔J〕.N Engl J Med,1991;325(7):445-53.

6刘强,王树贤,张立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的准确度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8):673-6.

7丁立东,刘颖,茆华武,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脑卒中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916-8.

8Jove M,Mauri-Capdevila G,Suarez I,etal.Metabolimics predicts stroke recurrenc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Neurology,2015;84(1):36-45.

9Fonville S,Zandbergen AA,Koudstaal PJ,etal.Prediabet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prevalence,risk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Cerebrovasc Dis,2014;37(6):393-400.

10Iribarren C,Darbinian J,Klatsky AL,etal.Cohort study of exposure to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and risk of first isch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J〕.Neuroepidemiology,2004;23(1-2):38-44.

〔2014-12-11修回〕

(编辑苑云杰)

10.3969/j.issn.1005-9202.2016.14.044

杨春丽(1973-),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14-3448-02;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缺血颈动脉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