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八里桥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中的地位

2016-08-22 05:58李维明
关键词:二里头遗存遗址

□李维明

方城八里桥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中的地位

□李维明

八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方城县西南8华里处的潘河西岸,这里地势平坦,宜于人类耕作、生息。由于地处中原与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考古概况

1993年秋,笔者作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受导师邹衡先生指派到河南省南阳地区进行考古调查。9月14日,在河南省方城县博物馆观摩了在16处遗址采集的先秦时期的陶器标本,其中采自八里桥遗址的有饰箍状堆纹鼎、大口尊、夹砂深腹罐、肩饰贯耳敛口瓮、菌状纽器盖等陶器,标本显示这是一处典型的二里头文化遗址。9月23日上午,方城县博物馆刘玉生馆长带领笔者及工作人员前往八里桥遗址进行实地踏查,清理了一座正遭砖厂取土破坏的二里头文化灰坑(93FBDH1)。9月25日,方城县博物馆的同志在遗址采集到磨制精良的穿孔石钺、绿松石珠等具有礼器性质的遗物。

鉴于该遗址的内涵和重要性,1994年4月7日至29日,笔者和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的柴中庆、乔保同以及方城县博物馆部分工作人员在八里桥遗址、砖厂取土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期间,笔者和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的柴中庆副所长、方城县文化局的王局长、方城县博物馆的李迎年等专程前往券桥乡政府,向主管乡镇企业的崔玉庆主任等领导反映砖厂破坏遗址的情况,要求乡政府采取措施关停或迁走砖厂以保护八里桥遗址,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

八里桥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重要遗物

199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方城县博物馆联名发表《河南方城县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2期),公布八里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二里头文化部分材料。2009年,八里桥遗址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重要内涵

八里桥遗址发掘面积不大,揭示二里头文化遗存有限,但其中部分内涵(上图)显示该遗址具有重要的地位。

1.位置。迄今学界已大致勾画出了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态势,以郑洛—嵩山地域为中心,西至陕西东部,东抵豫东,北大致以河南省境内黄河为界,南在豫南至湖北北部。

八里桥遗址位于二里头文化分布区域的偏南部,是连通汉水流域与北部郑洛地区、东部豫东地区、东南部淮河上游地区的交通要道,是二里头文化南向传播时形成的一处重要遗存。

2.面积。聚落遗址的面积是其地位的象征。1994年4月对八里桥遗址进行发掘与调查,当时据地面踏查估计其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05年,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对八里桥遗址进行钻探,获知遗址面积不小于40万平方米(甚至有60万平方米之说)。

粗略估计,二里头文化遗址集中分布区域在河南省境内约410余处(学界对山西省境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存性质存有异议),其中标示面积者约270余处,标注遗址最大面积的为数百万平方米,最小面积的为数千平方米。

粗略浏览河南省境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大于40万平方米的遗址约有27处。

豫西地区,23处。偃师二里头(300万至400万平方米)、金钟寺(约85万平方米)、高崖西(约79.5万平方米)、南寨上村东(约68万平方米)、古城东北(约66.5万平方米)、景阳冈(约60万平方米)、山神庙(约50万平方米)、西马庄西北(约41.3万平方米)、沙沟东北(约41.1万平方米),洛阳古城东北(约56.2万平方米)、黑王(约56.2万平方米)、桂连凹南(约44万平方米),孟津潘庄(约45万平方米),巩义稍柴(60万至200万平方米),郑州娘娘寨(约100万平方米)、大师姑(约50万平方米)、凤凰台(约 40万平方米)、黄委会(约40万平方米),新密新砦(70万至100万平方米),新郑唐户(约140万平方米),登封西范店(约70万平方米),禹县王山(约70万平方米)、瓦店(约50万平方米)。

豫中地区,1处。漯河皇玉(约50万平方米)。

豫南地区,1处。方城八里桥(约40万平方米)。

豫北地区,2处。武陟赵庄(约75万平方米),济源庙街(约80万平方米)。

上述面积在40万平方米以上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占河南省境内已公布面积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总数的10%。这一数据显示,八里桥遗址面积在目前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面积中位居前列。就豫南地区而言,八里桥遗址面积居目前公布该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面积之首。

笔者曾按公布面积和文化内涵将二里头文化遗址大体区分为5个级别:

1级 面积逾150万平方米,拥有青铜器、玉器、象牙器、漆器等礼器,有海贝、卜骨、高级艺术品和城墙、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铸铜手工业作坊等。

2级 面积在50万至100万平方米,拥有青铜器、玉器等礼器,卜骨、精美艺术品和城墙、护壕、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等。

3级 面积在20万至50万平方米,拥有青铜器、玉器等礼器和较为精美的艺术品等。

4级 面积在10万至20万平方米,拥有小件青铜器、玉器和一般艺术品等。

5级 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下,少见青铜器、玉器和艺术品,多见一般生活用具。

以此为标准,八里桥遗址面积大致在第二第三等级之交,不是普通的聚落遗存。

3.文明要素。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已进入文明时代。学术界关于文明要素主张较多,其中有文字、工业、城市等。河南省境内经过不同规模发掘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92处,不同程度显示遗存内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114处。

(1)字符。八里桥遗址出土有二里头文化3例陶刻字符,1例骨刻字符。

疏略浏览,出土陶字符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有7处:偃师二里头、高崖,洛阳皂角树,渑池郑窑,陕县西崖,郑州大师姑,方城八里桥。出土骨刻字符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有4处:偃师二里头,渑池郑窑,新密黄寨,方城八里桥。

上述出土有陶、骨刻字符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占河南省境内公布内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总数的6.14%。这一现象显示,八里桥遗址属于目前公布出土字符的少数二里头文化遗址之一,属于文明程度较高的遗存。

(2)铸铜。铸铜工艺,属于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工艺。八里桥遗址出土二里头文化粗砂质石范,推测与铸铜遗存有关。疏略浏览,河南省境内出土铜器、铸铜遗存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有26处。其中:

①出土铜器的遗址有以下几处:

豫西地区:偃师二里头(鼎、爵、斝、盉、铃、钺、戈、刀、凿等)、高崖(小刀),洛阳东干沟(钻、小刀),巩义稍柴(镞),郑州洛达庙(小铜棍)、黄委会青年公寓(铜镞、残片、块)、旮旯王(凿、镞),荥阳西史村(爵、斝、镞)、高村寺(斝)、竖河(小刀)、大师姑(凿),新郑孟家沟(爵),登封王城岗(铜钻、片、刀)、玉村(小刀)、南洼(凿、小刀),新密新砦(铜残片)、曲梁(小刀),陕县西崖(片)。

豫东地区:尉氏张庄(小刀)。

豫中地区:郾城郝家台(片)。

豫南地区:驻马店杨庄(凿),淅川下王岗(钩)。

②出土与铸铜遗存有关的遗址有以下几处:

豫西:偃师二里头(陶范、渣、坩埚等),新安太涧(石范),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坩埚),新密新砦(铜渣),临汝煤山(带铜液痕坩埚),登封王城岗(铜渣)。

豫南:方城八里桥(石范)。

上述之出土有铜器或与铸铜遗存有关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占河南省境内公布内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总数的22.8%。这一现象显示,八里桥遗址属于目前公布、发现有与铸铜遗存有关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之一,显示这里可能存有铸铜手工业。

4.礼仪内涵。 礼仪制度是规范社会等级的表现。八里桥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陶爵、石钺、牛角是礼仪活动的遗存。

(1)陶爵。爵是酒礼器,属礼仪之器。疏略浏览,河南省境内出土陶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有12处:

豫西地区,8处。偃师二里头,洛阳皂角树,伊川南寨,郑州大师姑、常庄,新郑龙湖,登封玉村、南洼。

豫东地区,1处。杞县段冈。

豫南地区,3处。驻马店杨庄,方城八里桥,邓州穰东。

上述出土有陶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占河南省境内公布内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总数的10.5%。

二里头文化出土酒礼器爵,因材质不同可分三个等级:

铜爵 见于个别遗址,如偃师二里头,新郑望京楼。

白陶爵 见于少数遗址,如偃师二里头,洛阳皂角树,伊川南寨,登封南洼、玉村,郑州常庄,方城八里桥等遗址。

灰陶爵 见于少数遗址,如偃师二里头,郑州大师姑,新郑龙湖,杞县段冈,邓州穰东,驻马店杨庄,伊川南寨,方城八里桥等遗址。

这一现象显示,八里桥遗址曾具有酒礼礼仪。

(2)石钺。钺是大型斧,属斩杀兵器,其制作精致者往往作为礼仪之器。有学者认为钺是王的象形,是王权的象征。目前所见二里头文化钺,因材质不同分三个等级:

铜钺 长条形体。见于个别遗址,如偃师二里头。

玉钺 见于个别遗址,可分为两种形制。

A型,长条形体,如郾城郝家台。

B型,梯形体,两侧凸出齿阑。如偃师二里头。

石钺 见于个别遗址,可分为两种形制。

A型,梯形体,两侧凸出齿阑。如方城八里桥。

B型,梯形体,两侧无齿阑。如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伊川南寨。

八里桥出土石钺为已经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少见,只有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钺在制作工艺、规格等级上高出其一筹。这一现象显示,偃师二里头遗址具有最高的王权礼仪象征,八里桥遗址具有区域王权礼仪地位。

(3)绿松石。绿松石是内含磷、铜的沉积岩或酸性岩浆岩,经外生淋滤作用所形成的一种铜铝磷酸岩。夏商周三代,绿松石饰物具有礼仪性质。疏略浏览,河南省境内出土绿松石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有8处:

豫西,6处。偃师二里头(饰、珠、管、镶嵌块等),伊川南寨(管)、登封南洼(饰),新安太涧(饰),郑州洛达庙(饰)、大师姑(片)。

豫南,2处。方城八里桥(珠),淅川下王岗(坠)。

上述出土有绿松石的二里头文化遗址,约占河南省境内公布内涵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总数的7%。

这一现象显示,八里桥遗址曾具有玉礼仪器。

由于湖北、河南、陕西交界地带有绿松石矿藏,联系河南淅川(下王岗)—方城(八里桥)—伊川(南寨)—偃师(二里头),不排除曾存在一条绿松石原料输往伊洛平原路线的可能,八里桥遗址居这条路线之中。

(4)黄牛角。黄牛是中国常见的一种家牛,分布于伏牛山区的南阳牛是黄牛的优良品种之一。按商周文献记载,牛是作为祭祀牺牲用于祭祀级别很高的大牢。卜辞记录中有用黄、白、黑等不同毛色的牛作为祭祀牺牲的记录。

疏略浏览,出土黄牛角的二里头文化遗址,见于偃师二里头、方城八里桥。据郑州小双桥商代牛角坑祭祀遗存判断,八里桥遗址二里头文化牛角亦应为级别很高的祭祀活动遗物,这一现象显示,八里桥遗址曾存在用牛作为牺牲的祭祀活动。

5.资源输出。方城北部的伏牛山,拥有丰富的石英石、长石、重晶石矿藏。这些矿藏既可以用作石材,也可以用作冶炼金属、烧制瓷器的工艺原料,是周边冶铸作坊、烧造瓷器窑址原料的来源地。

八里桥遗址出土有二里头文化切割方正的石英石材。石英为自然结晶二氧化硅(SiO2),断面有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英氏硬度为7,比重在2.23~2.65,是烧造陶瓷所需配置的原料。

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有带釉质的原始瓷器、陶窑和石英砂岩质的石料。经检测,部分陶器羼和料岩石矿物成分中含有长石、石英成分。虽然尚无检测结果显示其产地来源,因当地非石英、长石矿藏产地,不排除其从外地引入原料的可能性。同理,八里桥遗址出土的切割成形的石英石材,不排除其向外输出的可能性。

三、文化地位

考古材料显示,八里桥遗址二里头文化总体面貌同于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但也有一些地域特点,如直筒型、平底或尖底灰坑。制陶工艺中诸如黑陶、黑皮红胎陶和大口尊瓮、肩部饰牛鼻形耳、贴小泥饼饰比例相对较高,鼎、罐出现折叠口沿和带气孔的盖钮、双层壁大口尊等构成地方特点。因此,笔者曾在《试论豫南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1995年,北京大学1995届博士研究生论文)一文中,提出了对豫南地区汉水系主要分布于唐白河流域的二里头文化八里桥型的认识。

鉴于八里桥遗址拥有不小于40万平方米的面积和陶爵、石钺、绿松石珠,陶字符、骨刻文,石范、石英石材,祭祀遗存黄牛角等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在已公布的二里头文化诸遗址中只见于以偃师二里头为代表的少数遗址,显示八里桥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中不是一般的聚落,应为区域聚落中心,属于地方古国都邑级遗址。

(作者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责任编辑 秦秀林]

猜你喜欢
二里头遗存遗址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工业遗存的活化——叁伍壹壹的时光与鲜花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最早的中国”诞生在这里
二里头遗址出土玉礼器纹饰特征探析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