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您的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016-08-23 19:22沈亚英
考试周刊 2016年59期
关键词:放手幼儿教育教学效果

沈亚英

摘 要: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仅对培养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孩子凡事都喜欢说“我会做”、“我行”,喜欢自己尝试、体验。既然孩子有这种愿望,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呢?

关键词: 放手 幼儿教育 教学效果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仅对培养孩子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可现在的孩子自理、独立情况普遍较差,因为家长对孩子溺爱,将自己的感情及物质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甚至把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和可以做的事都包办代替了。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孩子凡事都喜欢说“我会做”、“我行”,喜欢自己尝试、体验。既然孩子有这种愿望,为什么我们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呢?穿衣、叠被、扫地……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一、学会“放手”

离开父母的羽翼,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生活、学习,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家长们来说,更多的是担心:担心孩子有没有吃饱饭;担心孩子不会脱裤子、穿衣服;担心孩子被“欺负”……看到孩子每天开心、整洁地从活动室出来,家长们也带着微笑,老师则用实际行动让家长抛开顾虑,放心地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交到老师手里。

时间总在不经意间转瞬而逝,经过不断适应、磨合,孩子们渐入佳境:能独立大小便、独立穿脱裤子、独立吃饭……老师更多的不是帮助,而是提醒和指导。来园、放学时老师会和家长交流,告诉家长孩子是自己吃饭的、自己穿裤子的等,并请家长多多鼓励孩子和表扬孩子。可家长却说:“孩子的裤子穿反了。”“在家都是大人喂的。”……也许此时家长会在心里埋怨老师,却未曾想到正是因为什么都帮忙而导致孩子独立能力、自理能力甚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曾想到孩子将来的路是靠自己走的,家长不能事事代劳。放开手并不代表不管不顾,而是有意识引导孩子学习独立、学会自理;放开手并不是放任,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对孩子也是一种历练。爱,不是包办一切,应该是教会孩子分辨是非对错,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难题……

班上有个被奶奶严密呵护着的小朋友,每天早上奶奶都会送孩子进班级后在孩子身边和孩子、老师、保育员纠结很久,如冷不冷啊?今天是不是穿少了?等等。入春后天气逐渐转暖,奶奶自己穿得不多却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反看孩子,在体锻活动中由于出汗多提醒孩子脱衣服,往往隔一会儿就说冷了要穿衣服,摸摸孩子的手和背确实汗哄哄的,连基本的冷和热都不能辨别,这是爱吗?这是长辈对小辈的爱,是一种偏离的爱,这样的爱让孩子学不会用身体感受季节的天气变化。许卓娅教授说:“给幼儿自由,不是为了自由本身而自由,而是为了发展……”放手不是纯粹的放手,更不是放弃,而是给孩子自由体验、感受的机会,是爱的最高境界。

二、学会“袖手旁观”

带了近一年的小班,我深深地感到小班孩子们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强,诸如系鞋带、扣纽扣等小事要老师帮助才能完成。尤其每天午睡醒来后,总有孩子叫喊着“老师,帮我穿一下衣服”,“老师,帮我穿一下裤子”。说实话,有的时候真的感觉有点烦,可当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到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真不忍心不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一味这样迁就照顾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怎么办呢?好长时间,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我也变得“懒惰”起来。特别午睡起床后,对于孩子的请求我经常假装听不到。几次之后,几个平时一直要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穿“好”了。虽然他们的衣服纽扣扣错了,鞋子穿反了,但毕竟是自己穿的。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他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做。于是,我一边教孩子怎么穿衣服、穿鞋子,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扣纽扣,但仍有少数几个孩子拿着衣服坐在床沿上一言不发。我知道他们是真的不会穿,他们等待老师过去帮忙。但是,我依旧坚持要他们自己穿,宁愿穿错后我再帮忙。当然,仅靠老师的指导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与家长们交流,建议家长让孩子动手做些事情,教孩子穿脱衣服等。通过一学期训练,我们班所有小朋友都能自己穿脱衣服、裤子和鞋袜,偶尔有个别穿错的,只要老师提醒一下就能更正。

我们总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却忽视自理能力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培养。有的时候,“袖手旁观”,逼孩子们自己动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三、学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带大班时,记得某一次开展教学活动前要求幼儿回家采访父母的工作,并做好记录于第二天带来学校。有好几个孩子都忘记了,当我问起时他们居然振振有词地说:“都是奶奶呀,我叫她拿的,她忘记了。”“昨天妈妈没有帮我。”“爸爸忘记告诉我了。”这究竟是谁的事情?全成了家长们的错了。这些话让我欲哭无泪。大班的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带回课外“作业”应该是孩子自己要记住的事,奶奶忘记拿了,自己就不能拿吗?家长的宠爱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在家长包办孩子一切事情的时候,却不断要求老师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又该从何做起呢?

1.自己整理玩具

小班是培养自理能力最好的阶段,很多习惯还没有成型,孩子的可塑性很高。吃饭、穿脱衣服、收拾玩具等生活琐事都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千万不要因为结果不好而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更要让他们锻炼这方面能力。平时当孩子玩好玩具时,要求孩子自己负责收拾,放在固定地方。如果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种玩具却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而要借此机会进行教育。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具玩完应该自己收的,想一想,你把这个玩具放在哪里了?”不仅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自理能力。

2.承担简单家务

我是老师,也是一位妈妈,在女儿小的时候,我会经常让她帮忙拿垃圾桶、扔垃圾,外出时会让她帮忙拿鞋子。孩子虽小,却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大班孩子对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扫地、倒垃圾、洗自己的小件衣服等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家长一定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做,不要因为孩子小、打破碗会伤到孩子等原因而代替完成。老师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事,不要因为做不好或达不到标准,而代替他们做事,剥夺孩子体验劳动快乐的机会。

3.自我服务劳动

自我服务劳动是孩子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对于大班孩子自我服务劳动的要求是:学会洗手、洗脸、刷牙、洗脚等;能初步搞好个人卫生;能穿脱衣服,系鞋带;学会削铅笔;能对自己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小班孩子则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把物品放在老师指定的位置等。

我曾在班上尝试让孩子自己把玩具收拾好,学着便后洗手,学会自己吃饭,尽管他们做得不尽如人意,但这些都是他们愿意做也是能做的。短短几天,奶奶口中需要喂饭的孩子在幼儿园都是自己独立吃完的;爷爷口中需要抚摸才能入睡的孩子能独自午睡了。这些其实并不是老师的功劳,只是那些爷爷奶奶没有放开充满爱的双手,所以他们看不到孩子成长的另一面。

我们习惯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总认为他们这不会那不会,而竭尽全力地为孩子解决一切困难。这样会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并且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只有教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提升幼儿自理能力,同时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猜你喜欢
放手幼儿教育教学效果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