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物参展“浙江文献展览会”述略

2016-09-01 01:23张小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京100009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物故宫博物院展览会

张小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北京 100009)

民国时期故宫出版物参展“浙江文献展览会”述略

张小李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京100009)

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浙江省教育厅委托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了“浙江文献展览会”。展览会缅怀、展示了浙省先贤创造的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回击了新学影响下的蔑古疑古之风。故宫博物院提供了院藏浙江籍古代艺术家的书画作品的相关出版物(照片或印品)参加了展览会。展览会结束后,浙方希望故宫博物院留赠参展照片,或代为晒印一份,与省立图书馆同等工料费用的木印书相交换,故宫博物院选择了交换方案。

故宫博物院;浙江省立图书馆 ;浙江文献展览会;出版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一日至十五日,浙江省教育厅委托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了“浙江文献展览会”①,故宫博物院应邀提供古代浙籍艺术家的书画作品的照片、印品等出版物参加了展览②。时光飞逝,展览会距今已经有80年历史了,学界关于这届展会的研究成果非常少,笔者目前所见,仅有杜惠芳《追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一文介绍了浙江文献展览会的酝酿及准备、展览经过、展览结束等内容。

不久前,笔者因筹备“秘藏梓行——民国年间(1925—1949)故宫博物院出版展”,为了解民国年间故宫博物院刊物参加各种展览、博览会的情况,调阅了院档案室收藏的相关档案,发现了多件与民国二十五年“浙江文献展览会”有关的档案资料,分别为《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照片部分)》《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印品部分)》、浙江省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先生致函故宫博物院书信两通(商讨故宫参照文物照片的留赠、复制或交换事宜)、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函件一通(通报故宫博物院参展品已寄送,索要收据)、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收据一张。通过这些档案材料,我们可以了解“浙江文献展览会”举办背景及举办盛况、故宫博物院参展出版物概况,以及浙江省立图书馆采访、收藏浙省古文献的拳拳之心。

1 “浙江文献展览会”的举办目的

“浙文展会的酝酿在浙馆举办三十年纪念文物展和创刊《文澜学报》之后,当时的教育厅长认为省馆的使命不仅在于推广阅览,更在于阐扬本省文献,浙馆所做这两件事的经验很重要,就有了确定以本省文献为范围举办展览的想法”[1]。因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了该馆成立三十年纪念文物展和创刊《文澜学报》,有了举办大型活动、创办刊物的经验③,从而促使浙江省教育厅将筹办以“阐扬本省文献”为目的的文献展览会的重任交给了省立图书馆。

为何将“阐扬本省文献”作为文献展览会的举办目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之“弁言”部分从两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思路。

第一,浙省文化有灿烂辉煌的历史。“弁言”阐述了浙省的文化发展历程:

吾国文化,起自西北,声教虽暨于南,而吴越之文物,终限于方隅,不能与中原争盛。魏晋而后,胡族猾冠之地,胥沉溺于羶风,历久而不能复。晋室东迁,中原文物,随侨郡而南,南北风会,乃大殊于昔。有唐经安史之乱,兵气蕴结,极于五季,钱氏保越,偏疆自完,天下扰扰,江东差称安乐;于是四方名族,相率来归,之江流域,文明益焕。南北两宋,理学蔚兴,鄞婺永嘉,各派蠭起。迨赵氏不兢,退依海隅,搢绅之属,举族相从;吾浙遂以宗主所在,成为文物枢会。虽其后外力凭陵,屡残于异族,而征文考献,缵述代有其人,保残守阙,流风未沫,故緜延至于今日,犹璨盛无替先绪[2]。

在魏晋之前,浙省所在的古代吴越文化,处于方隅之地,相对于中原文化,处于落后状态;而在魏晋而后,中原成为胡族的逐鹿之地,晋室东迁,吴越文化开始迎头赶上。唐代安史之乱后,又是五代十国的混乱期,浙省得以偏安,由于有相对安定的环境,四方名姓大族,汇聚于此,钱塘江流域的文明愈加发达。两宋时期,理学蔚兴,而浙省的理学流派也非常耀眼,南宋鄞县人史弥远等对理学的正统地位的确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吕祖谦开创了儒家学派婺学(又称“吕学”“金华学派”),由叶适集大成的永嘉学派也是重要的儒学流派。南宋建都临安之后,“搢绅之属,举族相从”,于是,浙省成为国家的文化中心。其后经历了元明清的历史变迁,甚至异族统治,浙省文化虽经历了风浪,但延绵不绝。

第二,清朝晚期国门打开后,国家内忧外患不止,浙省的传统文化遭遇到了空前的危机:

惟自海通以还,荐更忧患,新学之讲求,既仅得其形似,而缩昔之成规,又浸失夫故步。蔑古疑古,士论纷然;此表章阐述之责,固掌文教者所不容旁贷也[3]。

受西方影响的新式学问虽只有“形似”的皮毛之功,但受其冲击,传统文化逐渐式微,蔑古疑古之风大盛。在这种情况下,因浙江省教育厅承担了“掌文教者”之职责,为表彰历代乡贤在人文领域的贡献,故举办“浙江文献展览会”,并委托既具有举办大型活动经验又具有编纂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的省立图书馆承办。

需要注意的是,“浙江文献展览会”虽意在彰显受西学冲击而式微的传统文化,但展览会并不是保守的,主事者对社会变革持肯定和推进的态度,其突出表现是专设“民族革命文献”一类,收集的“会稽陶成章遗墨、嘉兴革命七烈士之敖梦姜先生秘密时期宣传品、光复会首领山阴徐伯荪早岁所绘沿海图卷、陈先烈士殉难时之血衣(为上海湖社应征),以迄秋女侠遗器墨盒”[4]等先贤的遗物,也是浙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展览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浙江文献展览会”成功实现了“阐扬本省文献”之目的,展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愧于浙省曾经的“文物枢会”之誉。数量上,虽然时局动荡,但以书籍和字画为主体的应征品达两万多件。“此次征集文物,亡虑二万余种,先由干事会之审查,后经分组主任之甄择,故所陈列仅乃三之一耳”[5],展出者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组织者将其分为19大类:“刻书文献”“藏书文献”“选举文献”“书院文献”“民族革命文献”“方志”“舆图”“金石艺文”“郡邑丛书与总集”“乡贤汇传”“乡贤遗书”“乡贤遗像”“古器物”“书画”“谱牒”“档案”“图表”“民俗文献”“其他文献资料”,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6]。质量上,每一类下的文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以刻书文献为例,有自传世最古之湖州天宁寺发现后周显德刊宝箧印《陀罗尼经》、杭州西湖雷峰塔经卷、宋临安府棚前北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印甲乙集、婺州刊《三苏先生文粹》,绍兴二年余姚县刻《资治通鉴》,元庆元路刻《困学纪闻》,元西湖书院本《国朝文类》,明清精椠不下数百种,可将其作为浙省版刻史看待,与王国维名著《两浙古刊本考》互为参照[7]。

除阐扬浙省文献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体悟“浙江文献展览会”的另一重举办意义。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平津震动,位于北平的古物保管机构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等将精华文物南迁上海、南京。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立图书馆在相对安定的南方举办文献展览会,虽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宣扬浙籍文献、文化,但在整个国家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这种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浙人对于浙省文化、国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鼓舞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以坚强的心态面对外敌入侵,从而间接地稳定了民心。

2 故宫博物院参加“浙江文献展览会”的出版物

“浙江文献展览会”筹备阶段,为了征集展品,民国二十五年(1936)六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函省内9个行政督察区专员,要求在各区设征品分会,各专员兼任分会主任,遴选当地名流一二人为副主任。各征品分会在九月前先后成立。省外征集,先通信联系,后由馆长陈训慈亲往接洽,南京、北平、上海三征品分会也于八九月间成立[8]。

现在虽没有发现浙江省立图书馆或者“浙江文献展览会”北平征品分会与故宫博物院接洽征集展品的相关档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浙江方面所要征集的是浙江先贤的著述、书画文物等类文献,而当时故宫博物院曾规定本院所藏物品不得外运。因不许可文物借出展览,若外界向故宫提出借展需求时,一般提供出版刊物。民国十八年(1929)西湖博览会筹备期间,该会组织机构曾委托古物保管委员会北平分会征集出展文物。故宫博物院拒绝了文物借展要求,而只提供出版物:“查本院所载物品,不得外运,载在院章,规定綦严,自未便破例,惟本院出版物品,自应酌量检送,以资襄助,而藉宣扬。”[9]因此,浙江文献展览会向故宫博物院征集作品时,故宫博物院仍遵循了不提供文物只提供出版物的惯例,向浙方提供了故宫院藏唐、宋、元、明、清籍贯为浙江的艺术家的作品照片或者刊物,其基本原则是:若有刊物出版,则提供刊物参展;若没有刊物,则拍摄、晒印照片。

故宫博物院档案室藏了两份《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第一份为送展的书画照片目录,第二份为送展印品目录,每一份目录都详细列出了作者时代、姓氏、籍贯以及作品名称④。据第一份照片目录,故宫博物院送展浙籍艺术家作品照片共101张90种,如表1所示[10]:

表1 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一)“书画照片”

上述作品中,蓝瑛《仿古山水册》为12张照片。故宫博物院曾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四月委托彩华印刷局珂罗版影印《明蓝瑛仿古山水》,开本纵42.6cm,横27.7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收传印记。是册收山水图12幅,原藏延春阁,故宫博物院点查于斋宫,《石渠宝笈三编》著录。该书极有可能与这次送展的照片是同一件作品,其余的均为一种作品一张照片。

第二份目录为印品,共计10册2卷1页13种作品,如表2所示[11]:

表2 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二)“印品”

以上印品中,除项元汴《墨兰》(单页)未发现外,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均有收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书法专集,民国二十一年(1932)三月珂罗版影印,开本纵41.5cm,横23.1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是册原藏养心殿,《石渠宝笈》著录。

《王右军三帖墨迹》,书法专集,民国二十一年(1932)珂罗版影印本,开本纵44.3cm,横28cm。柯绍忞题签。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收传印记。原卷原藏御书房,点查于懋勤殿,《石渠宝笈》著录。

《唐徐浩书朱巨川告身》,书法专集,故宫印刷所铜版影印,民国二十四年(1935)双十节印行,开本纵37.8cm,横26.5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考。原卷原藏重华宫,点查于懋勤殿,《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林逋手札二帖》,民国二十一年(1932)九月故宫博物院铜版影印,开本纵38cm,横26.8cm。

《宋夏珪长江万里图》,长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八月故宫博物院珂罗版影印。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真迹》,长卷,民国二十二年(1933)三月故宫印刷所珂罗版并套色石印。

《赵孟頫七札》,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月故宫印刷所套色石印,开本纵44cm,横22.5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是册原藏延春阁,点查于斋宫,《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赵氏一门法书》,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故宫印刷所珂罗版影印,开本纵41.4cm,横22.8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考。是册收赵孟頫《吴门帖》等11帖、管道升《相帖》、赵雍怀《净土诗帖》,以及释永宁等题跋5则。原藏乾清宫,点查于斋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一月故宫印刷所铜版影印,开本纵37.9cm,横26.5cm。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是图原藏画禅室,点查于古董房,《石渠宝笈》著录。

《元吴镇墨竹谱》,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故宫印刷所珂罗版影印,开本纵44.9cm,横28.5cm,傅增湘题签。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考。是册收作品22幅,原藏养心殿,点查于斋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明陈章侯隐居十六观》,民国二十二年(1933)双十节故宫印刷所铜版影印,开本纵 38cm,横26.5cm,翼盫题签。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人物小传及收传印记考。是册收作品16幅,原藏养心殿,《石渠宝笈》著录。

《明陈章侯杂画册》,民国二十二年(1933)双十节故宫印刷所铜版影印,开本纵38cm,横26.5cm,翼盫题签。附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编说明、收传印记考。是册收作品10对幅,原藏宁寿宫,《石渠宝笈续编》著录。题签之翼盫即朱文均先生,时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文物收藏家,浙江萧山人。朱先生题签《明陈章侯隐居十六观》《明陈章侯杂画册》,矜扬乡先贤的意味颇浓。

故宫博物院送展古代浙籍书画家的刊物与照片,既反映了当时故宫馆藏浙籍书画作品概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浙籍书画家的时代和地域分布概况(见表3、表4)。

据表3和表4可知,故宫博物院所选送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的照片或刊物,从时代角度看,以宋元明为多;从地域角度分析,钱唐、吴兴、杭、嘉兴为多,可以大体反映浙省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相对发达程度。

因为“浙江文献展览会”应征品达两万余件,绝大多数征集品没有机会展出,故宫博物院所提供的展品只是照片与刊物,不是文献本身,但其代表了中国传统书画收藏的集大成者——宫廷收藏,艺术地位无与伦比。据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先生展后致故宫博物院函件中所说的“本馆此次举行浙江文献展览,曾荷贵院寄到名画照片多种陈列,深资增光”[12],则故宫提供的展品获得了展出机会,当然,陈先生的话也可能是客套之语。若这批出版物在文献展览会上展出,则可能在展出字画的省立图书馆总馆二楼的第六、第七陈列室陈列,也可能在一楼大门附近的第一展室图片展室陈列⑤。

表3 故宫博物院送展浙籍书画家时代分布

表4 故宫博物院送展浙籍书画家地域分布

图一

3 浙江省立图书馆请求留赠故宫博物院参展照片

浙江文献展览会结束后,十一月二十五日,陈训慈先生致函故宫博物院(见图一):

迳启者:本馆此次举行浙江文献展览,曾荷贵院寄到名画照片多种陈列,深资增光。是项照片,在贵院当另有底片,可否赐予嘉惠,即以留赠本馆,如系仅此一份,自当将原片即行寄还,请照青岛博物馆例,代为晒印一份,俾资庋藏。闻最近该馆向贵院征购此项图片,曾经贵院院务会议议决,准由院代印,收回工料费若干,则此援例以请,谅可照办。此项工料费,拟请以本馆出版同价值之木印书若干种作为交换,附寄出版书目一册,如蒙俯允,请将贵院所需而未备之各书选定函知。相应函商,统希查照核复,不胜感企!此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

附出版书目一册、展览会特刊及陈列品要目各一份。

馆长陈训慈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廿五日

(浙江省立图书馆钤记)[13]

陈训慈先生首先请求故宫博物院将参展名画照片留赠浙江省立图书馆(故宫提供的印品可以买到),如果故宫博物院只有这一份照片,则浙方将参展原片寄还,希望故宫博物院仿青岛博物馆的例子,代浙方晒印一份。关于故宫博物院代青岛博物馆晒印文物照片之事,因当时故宫的精华文物已经南迁南京,并组建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同卷档案收藏有故宫博物院时任总务处处长张庭济手书致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函件:

院前准青岛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函请本院特准购买书画影片,当经本院以博物馆自备纸张由院洗印,款收工料费等。经函收在案。兹检奉青岛博物馆筹备委员会请购本院书画照片单,并该案全卷。请查收后与庄科长接洽办理。此致南京分院。

附请购单一件、全卷清单一件。

廿六、二、廿三[14]

张庭济致南京分院的函件内容与陈训慈信件中的“闻最近该馆向贵院征购此项图片,曾经贵院院务会议议决,准由院代印,收回工料费若干”可互证。关于晒印照片的工料费,陈训慈建议由浙馆出版的等价值的木印书交换,并附上了出版书目一册、展览会特刊及陈列品要目各一份。

对于陈训慈请求,由张庭济批复:“应征品应全部寄还。照片可照青岛博物馆例另行印寄,工料费另计,出版物品亦可照赠与木印书籍作相当价值之交换。”[15]马衡签字予以认可。故宫方面以马衡院长的名义向浙方作了回复。

收到马衡院长的回函后,十二月二日,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将展品寄给故宫:

迳启者:此次本会举行展览,辱承雅意赞助,得蔚成巨观,感篆莫名。现会期已告结束,所有贵处应征之展览品已全部捡齐装包,于十二月二日交邮挂号寄上,约 日可到上。俟到达即请核明,随将本会原掣收据及清单寄还是所至荷。此致故宫博物院。

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启[16]

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是这次展览的组织者,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月成立,由教育厅第三科张姓科长为总干事,陈训慈为副总干事[17]。干事会要求故宫收到展品并核实后,“随将本会原掣收据及清单寄还”,即完成展品的交接手续。

十二月三日,陈训慈再次致函故宫博物院:

案查本馆前以贵院应征展览之照片,当系另有底片,曾函商可否留赠本馆,或照青岛博物馆例,代为晒印一份,俾资庋藏在案。兹接贵院长来函,嘱将原片寄还,允照青岛市博物馆例,另行印赠,无任忻感。除将原片由会另行交邮寄还外,相应函请贵院查照,早予赐寄,并盼见复!至本馆此次举行之文献展览,现正编制展览品目及报告,俟下月出版,另行寄赠。先奉展览特刊四份,即希分存。并乞指正。此致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

附《浙江文献展览特刊》及要目各四份(另寄)

馆长陈训慈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

(浙江省立图书馆钤记)[18]

陈训慈先生对故宫博物院照青岛博物馆的惯例代浙江省立博物馆晒印书画照片表示了感谢,告知浙方已将故宫展品寄还,并希望早日收到故宫方面晒印的书画照片。陈训慈还通报了文献展览会的配套出版情况,并再次赠送了《浙江文献展览特刊》及要目各4份,合上次随函所赠送,特刊、要目合计赠送故宫博物院各5份,但在故宫博物院院藏档案中未发现要目。

收到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的函件后,总务处处长张庭济批示:“件到饬驻警会同验收,送还古物馆,收据清单寄还。”[19]张庭济批示驻警会同验收,因驻院警察担任了门卫以及物品出入验放职责。当时故宫的业务部门分为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其中,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等由古物馆保管,书画照片、刊物也属古物馆所有。古物馆收到这批书画照片和刊物后,写了收据:

收到浙省文献展览会退还《长江万里图》手卷一卷、《鹊华秋色》手卷一卷、《快雪时晴》等刊物十册,照片一百零一张又一页,以上各件照收。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古物馆

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20]

至此,故宫博物院参展浙江文献展览会的所有出版物完成了回院交接。

故宫博物院是否按照约定晒印这90种101张浙江籍书画文物照片,并与浙方的木印书交换,目前尚未发现后续档案。据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立图书馆这两个机构自身的信誉,以及双方在合作中的诚挚态度,只要故宫博物院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前完成照片晒印并寄送浙方,则约定就会履行,若在这一时间前没有将照片寄送,则由于日军入侵,时局动荡,约定就不能够完成。

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入侵阴霾下成功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是主事者、操办者、应征者合力的结晶,它不仅仅展示、宣传了浙籍先贤创造的辉煌文化,也表现了中国文化人淡定、从容、不畏强敌的心态。故宫博物院提供书画照片、刊物等出版物代替文物参展,给不能亲自来故宫参观的公众提供了了解故宫秘藏的窗口,也体现了故宫出版物的份量与价值。而故宫博物院所藏陈训慈先生关于故宫参照文物照片的留赠、复制、交换的函件,既生动记录了陈先生等省立图书馆同仁征集、收藏浙省先贤文物的殷殷之心,也是故宫博物院和浙江省立图书馆友好交流、合作的历史见证。

注释:

① 据配合展览会出版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举办日期为“自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止”(《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第3页,浙江省立图书馆编印,民国二十五年[1936]);据杜惠芳《追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会期为“10月31日开幕,11月1日正式展览,18日结束”(杜惠芳.追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0(4):12-19.)。

② 民国期间,故宫博物院的刊物、器物(建筑)照片、金石拓片等文物流传载体都称之为出版物,如民国十九年(1930)下半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出板物目录》,其收录的不仅有《故宫》(月刊)、《故宫书画集》等严格意义上的刊物,还收录了“珍藏金石书画照片”“建筑照片”“景山照片”“太平花照片”等照片,“搨拓鼎彝类”等各种商周秦汉鼎彝古器的拓片(殷梦霞,李莎莎.《中国近代古籍出版发行史料丛刊续编》第十八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紫禁城前朝的古物陈列所编《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古物陈列所印品价目一览”中,既有《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等传统意义上的刊物,也有“历代名画尺二照片”等文物照片(古物陈列所编.古物陈列所二十周年纪念专刊[M].北平:荣华斋南纸印刷商行,1934:68-70)。

③ 为这次展览会,浙江省立图书馆印行了《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文澜学报》(二卷三、四期“浙江省文献展览会专载”)等刊物。

④ 这两份目录上的作品名为手写体,部分名称与正式命名有差距,如印品中的王羲之《三帖》,出版正式定名是《王右军三帖墨迹》。

⑤ 本文对故宫出版物的展出地点的推断来源于《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据杜惠芳《追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将总馆的十二个陈列室位置界定为“总馆二楼和西阅览室”,第六陈列室陈列书画,第七陈列室陈列吴越钱氏文物。据《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所附展室平面图,这十二个陈列室分别位于总馆的一楼和二楼,阅览室在一楼,一楼的展室都在阅览室的西侧。

[1][8][17]杜惠芳.追忆浙江省文献展览会[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0(4):12-19.

[2][3][4][5][6][7]浙江省立图书馆.浙江文献展览会特刊[J].杭州:浙江省立图书馆,1936:1,1-2,18-19,9,6-8,9-11.

[9]西湖博览会筹委会函敝会教育馆征集出品兹派徐北奎希接洽[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29-04-17,6:7.档案编号:jfqggclzll00018.

[10]故宫博物院.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一)“照片”[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37:71-76.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6.

[11]故宫博物院.送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展览品单(二)“印品”[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37:77-78.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7.

[12][13]浙江省立图书馆.函商可否将应征展览之图片留赠本馆或请代摄一份以木印书若干种作为交换希核复[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1-25,37:3,3-4.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14]张庭济.致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函[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7-02-23,37:8.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15]张庭济.对浙江省立图书馆来函的批复[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1-28,37:3.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16]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函本会举行展览辱承赞助感篆莫名现会期结束贵院展品已全部检齐交邮寄上俟收到后请将掣收据及清单寄还由[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2-07,37:6.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18]浙江省立图书馆.函达应征展览照片已另邮寄还请予照印寄赠并盼见复由[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2-03,37:1-2.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19]张庭济.对浙江省文献展览会干事会来函的批复[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2-07,37:5.档案编号:jfqggclzll00141.

[20]故宫博物院古物馆. 浙省文献展览会退还印品收据[A].北京:故宫博物院档案室,1936-12-17,37:7.档案编号:jfqggcl zll00141.

Brief Narration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Publications in the Palace Museum in “Zhejiang Literature Exhibition”at the Era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November the 25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36),Education Depart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 entrusted Zhejiang Province Library to hold“Zhejiang Literature Exhibition”.On the exhibition,they recalled and exhibited the brilliant culture and art achievements created by past wise men in Zhejiang province,and fought back the despising and doubting atmosphere affected by new learning.The Palace Museum offered the publications restored in Museum and relevant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works(photographs and prints)by ancient artists born in Zhejiang province,and participated in the exhibition.After the exhibition,Zhejiang part hoped the Palace Museum to leave and send them the photographs that took part in the exhibition,or show and print one copy whose price was equal to that of wood-printed books in Zhejiang Province Library on working materials for exchanging.The Palace Museum chose the exchanging scheme.

Palace Museum;Zhejiang Province Library;Zhejiang Literature Exhibition;publication

G256.2

A

张小李,男,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2016-02-29

猜你喜欢
古物故宫博物院展览会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2021年中国际铝工业展览会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天一阁馆藏档案中的宁波市古物陈列所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