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分析及建议
——基于福建省科技人才政策的调研分析

2016-09-03 03:27陈志强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福建省政策

陈志强



福建省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分析及建议
——基于福建省科技人才政策的调研分析

陈志强

(福建省科技开发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科技兴省和人才强省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该文以福建省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既有政策为基础,对205位在闽科技人才进行调研分析,以期获得科技人才对既有政策的评价、未来政策的需求及人才引进方式的看法和建议。研究表明,既有政策存在的问题集中于人才开发体制不健全、创新环境有待改善、政策整体性与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强等方面,最后据此提出了改善建议。

福建省,科技人才,开发机制,创新环境,人才引进

当前,创新发展日益重要,科技人才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体已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人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创新性,因此,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应当围绕吸引创新型人才、发挥人才的科技创新性、尽最大可能使实体经济与前沿科学受益,以及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等方面来进行制定。培养科技人才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政府科技计划对创新发展起着主导作用[1]。因此,本文立足福建省具体情况,分析既有政策与科技人才目标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与错位,进而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改善福建省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对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 福建省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现状

1.1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

“十二五”以来,福建积极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动创新型省份的建设。2006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福建省“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规划》,并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福建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力实施以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推动战略,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2010年1月24日,福建又出台了《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实施办法》和《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三个文件,以此来加大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推动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1.2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打造四位一体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模式

为了聚集科技人才、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福建在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工作。积极打造人才、项目、资金、平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科技重大专项促成复合型创新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载体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梳理现有科技计划体系,明确各类计划人才培养导向,积极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的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在重点领域、重点学科、重点产业创新的团队。

1.3完善激励机制,转变驱动机制,突出市场导向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3—2017年)〉的通知》(闽委办发〔2013〕3号)和《中共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6类特殊支持高层次人才和福建省文化名家等5类优秀人才的遴选办法的通知》(闽委人才〔2013〕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福建省从2013年起至2017年开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遴选工作,主要遴选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中,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引领福建省学科建设和产业科技创新,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组织重大科技任务、推动产业发展和关键技术研发中业绩突出,能够代表全省一流创新水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科技型企业中,选拔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运用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创建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能代表全省本领域或本行业一流创业水平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此外,还出台了《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资助暂行办法》,鼓励福建自贸试验区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加快福建省属科研院所的创新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福建省科技厅牵头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28号),改革省属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省属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出国(境)参加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的次数、天数,根据实际需要予以安排,出访所需经费由省属科研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和管理。省属科研机构引进科技人才的补贴、获科技成果奖的奖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个人收益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将科研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增加5个百分点等。

1.4设立“联合基金”,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

福建省科技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力量,联合国家及相关部门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日共同设立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以重点解决福建及台湾地区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2013年度资助项目11项,资助经费3150万元。其中由福建省高校和科研机构主持承担的“稀土上转换荧光标记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大尺寸蓝宝石衬底高效精密磨粒加工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等10个项目获得285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提升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度海峡联合基金共受理了121个项目申请,比2013年增长278%。其中,福建省单独申请96项,占91.7%。台湾方面参与单位51个,参与科学家近200人,参加项目最多的为台湾大学,其参与项目达到41项。福建省科技厅还首创设立了医学联合基金,在省内科研实验较强的15家三甲医院开展试点,依托省自然科学基金平台,制定《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行业联合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启动申报工作。

2 政策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福建省人才政策调研梳理工作,笔者就福建省高层次人才政策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制约福建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瓶颈问题。

2.1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总共有205人。(1)在年龄上,受调查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6~55岁之间,比例为42.9%,46岁以上的受调查对象占了总体的68.3%;(2)在性别上,90.2%的受调查对象为男性,女性仅有20位;(3)在学历上,大部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84.9%;(4)受调查对象基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两类职业的人数占了总体的89.8%;(5)就业的单位大多数是属于事业单位或者非国有企业,有86.8%的受调查者是在这两类企业中就职的。

从表1可看出,受调查者中大部分是属于“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人才工程,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数量最多,有25.9%;省外引进人才也是比较多的,有11.2%。除了比较大的省级以上的人才工程,一些县市也有实施人才项目,占32.7%。

表1 调查对象人才层次的描述性统计

2.2对政策支持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从表2可发现,受调查者享受政府各项人才政策情况中获得科研经费资助的人较多,占42%;在税收等方面享受优惠的占15.1%;在各类认定、评比中得到优先的占12.2%;12.2%在住房、医疗等方面享受优惠;而享受“获得政府政策性创业资助”、“获得安家补助”、“安排配偶就业或子女入学”等政策的人则较少,比例不超过10%。除了已列出的政策支持,还有14.1%的受调查者享受了一些其他的优惠措施。

表3反映的是对政策支持的满意度,其中1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不太满意,5分表示比较满意,7分表示很满意,其他表示未享受或未作答。对“资金、场所、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71.2%;对“薪酬、职务职称、编制岗位等待遇”政策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占76.1%;对“信贷、创投、风投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的满意度较低,有23.4%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对“项目申报、开办企业审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的支持”和“落户、住房、医疗、出入境等方面的保障”达到较满意以上的有67%左右;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保障”的满意度为62%,不满意的比例为15.6%。

表2 享受优惠措施的统计结果

表3 对现有政策优惠项目的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

(单位:人)

表4反映的是对政策的需求度,其中1分表示不需要,3分表示不太需要,5分表示比较需要,7分表示很需要,其他表示未享受或未作答。对“资金、场所、税收等方面”政策表示比较需要或非常需要的占72.2%;对“薪酬、职务职称、编制岗位等待遇”政策表示比较需要或非常需要有68.7%;对“信贷、创投、风投等方面支持”政策表示比较需要或非常需要的占50%;对“项目申报、开办企业审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政策需求度达到74.7%;对“落户、住房、医疗、出入境等方面的保障”政策的需求度也达到了69.2%;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政策表示比较需要或非常需要占60%。可见,调查对象对服务项目比较需要或非常需要。

表4 对未来政策需求程度调查结果(单位:人)

从对政策的满意度和需求度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科技人才对福建省的支持政策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在政策需求方面仍然有较大程度的需求,福建省应该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政策支持。

2.3人才引进方式调查分析

从表5可知,目前福建省科技人才引进方式主要是用人单位自行招聘,占比41%;政府部门举办的招聘对接活动同样吸引了相当比例的科技人才,出省招聘和网络招聘的影响则较小。

表5 人才引进方式的统计

2.4政策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从表6中可看出,认为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集中在“部门分割,无法形成合力”“政策不配套”“单位条件有限”等方面,一方面说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缺乏整体性、联动性,另一方面说明有些政策的制定超出了部分单位或企业现时的能力,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位填缺。

2.5科技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由于同一人才引进单位可能存在多方面未能满足人才发展需求的情况,故本项统计允许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项选择。调查结果(表7)显示,制约因素集中在“工作条件和经费”“成果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而其他因素分布比较均匀。可见,激励政策和奖励机制等传统因素依然是科技人才比较看重的,而随着科技人才的发展,晋升空间、国际交流等因素也对科技人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表6 科技人才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表7 制约科技人才发展的因素

3 现有政策措施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当前激励创新人才开发机制还未完全形成,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相关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不够理想,缺少配套的实施细则;技术市场不健全,技术经纪活动权益保障困难;技术经纪工作专业性强,难度大,取得收益难;同时,还存在着高校、科研机构人员考核机制、收益分配难等问题。如对于《福建省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职务成果转化实施细则(暂行)》,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人员考核机制和成果处置收益分配难等问题,这个实施细则难以落实。此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科技人才政策还比较零碎。在人才政策制度建设方面,虽然已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比较零碎,仍停留在一些局部、短期的制度建设上,没有建立起宏观的人才政策框架体系,配套政策的制定、落实尚不到位,没有解决好科技人才发展的“最后一步”问题。如下放部分职称评聘权力,除大院所(如福建省农科院)外,小所基本上难以开展;还有就是平台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开放共享功能缺失、种类多但重点不突出等。

4 对策建议

当前,福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这一第一资源的重要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4.1要积极实施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通过多种方式,聚集、优化、整合创新资源,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平台,引领提升一批创新载体,加快转化一批创新成果,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要坚持以国内国际顶尖人才为目标,引进福建省急需、能为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起关键作用的顶尖人才。对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并晋级全国赛的双创人才领衔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重点扶持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鼓励科技人才到农村创业,通过省星火计划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设项目,倾斜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有区域优势特色和明显带动作用的农业创业创新活动。

4.2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

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消除身份、职称、福利方面的人才流动障碍。科技创新的依托力量要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既要充分激发科技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充分释放企业、市场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努力培养挖掘本地人才资源,又要千方百计引进省外、国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实现培养与引进并举、引才与引智结合。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是基础,引进是补充,要克服和避免重引进、轻培养的倾向,要把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长抓不懈,尤其要重视培养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扩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促进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根据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需要,将“集团式”“米卢式”“两栖式”人才引进方式有机结合,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空间。要构建人才利益机制,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与人才业绩挂钩的奖励制度。

4.3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建立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各级政府要把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统筹规划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工作,把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的工作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从宏观上做好人才的预测和规划,制定人才流动的地区导向与产业导向。政府要制定针对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特别是对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倾斜,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让研发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4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改革人才奖励制度

要加大对创新性强的小项目、非共识项目及学科交叉项目给予关注和支持;对技术研究成果的评价,要从发表论文数量为主转变为以获得发明专利、服务社会、实现产业化为主。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评价技术,全面评价科技人才,建立适应不同科研活动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分类评价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优化组合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科技人才数据库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全省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实现科技人才项目在线管理,完善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建立优秀科技人才信息库。

[1]韩文玲,陈卓,韩洁.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下的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9(10):123-126.

[2]廖中举,吴道友,程华.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6):871-882.

[3]刘瑞波,边志强.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133-139.

Analysis on Fujian’s Policies for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Development and Its Countermeasures——An Investigation Analysis Based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Policies in Fujian

CHEN Zhi-qiang
(Fujian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Fuzhou,Fujian 350003,China)

The strategie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talents strengthing Fujian province were the basic strategies for Fujian’s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existing policies for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development in Fujian,205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Fujian were investigated,in order to obtai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on existing policies,their needs for future policies an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talent introduction mo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policies included that the talent development system was not perfect,the innovation environment still needed to be improved,the policy integrity and technology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were weak,etc.Then,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were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Fujia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development mechanism;innovation environment;talent introduction

G322;C964.2

A

1637-5617(2016)01-0074-05

10.16006/j.cnki.twnt.2016.01.015

2015-10-23

陈志强(1967-),男,高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E-mail:chenzhiqiang0518@sina.com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福建省政策
政策
政策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助企政策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政策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