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整理论的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分析

2016-09-03 03:27赵玉雪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1期
关键词:单位根协整城镇居民

赵玉雪



基于协整理论的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分析

赵玉雪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拉动力。居民消费状况对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表现也越来越突出。该文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

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认为,收入水平不仅奠定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基础,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消费需求。消费作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通常也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我国,城镇居民通常是兼具较高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的群体,其消费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收入与消费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剖析及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的研究,将对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根据福建省城镇居民1978—2012年间的收入与消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并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福建省经济的更快、更稳发展。

1 关于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概况

在探索消费与收入水平二者关系的过程中,许多经济学家在不同的消费理论假设下分别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各种新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1]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他认为消费支出与实际收入之间保持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在经典经济学理论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以用线性函数形式表示成:Ct=a+b×Yt(式中,Ct表示总消费支出,Yt表示总收入水平,t表示时期;参数a、b待定,其中a为自发性收入,b为边际消费倾向,且a>0,0<b<1)。凯恩斯所提出来的消费函数概念也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但由于该理论过于简单粗略,在用于预测时存在着误差较大的问题。此后,许多经济学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如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这些传统的消费函数模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利用了数学优化技术——最小二乘法对基于调整统计所得出来的数据进行了回归。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些传统的消费模型在动荡的社会经济面前却显现出了弊端,开始失灵,出现了伪回归容易产生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预测的失败。

到了1978年,Davidson、Hendry、Srba和Yeo提出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形式,又称为DHSY模型。1987年,恩格尔等[2]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为非平稳序列的建模提供了新思路,它是一种在计量经济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一些经济变量序列如果本身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而且这些涉及到的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则可以称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为协整方程,也就是两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的提出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一方面,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时间内的波动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协整;另一方面,伪回归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法,为进一步科学地探索收入与消费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在我国,诸多学者通过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一些学者也已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韩立岩[3]选取1952—1955年的消费数据,利用协整与模糊分析,得出了收入与消费之间阶段性特征明显的结论。苏明君[4]根据1978—1998年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数据,通过协整理论得出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薛襄稷等[5]根据1978—2002年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收入和消费的长期和短期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林月[6]在收集了1986—2005年的数据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对北京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提供正确的引导。朱彦孜等[7]使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并以广东省为实例进行论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均衡的关系。

2 实证研究

2.1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由于本文针对的是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情况,因此,选取了1980—2012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来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将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所受到的物价因素的干扰降到最低,本文以1978的城镇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为基期对数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分别用MY、MC来表示。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980—2012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

通过绘制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时序图(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有着相似的变化轨迹,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因果联系。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取自然对数,并绘制时序图(图2),可以发现图1和图2非常相似。

2.2单位根检验

为了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有必要对时间序列先进行单位根检验(表2)。为此,应用计量经济学中常用到的Eviews 7.0软件,对ln MY、ln MC两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发现两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均小于两变量的ADF值,因而单位根的存在假设不能被否定,说明了这两个变量是不平稳的时间序列。进一步对它们的一阶差分Δln MY、Δln MC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Δln MY、Δln MC两变量的ADF值均小于它们在5%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单位根的存在假设被拒绝了。可见,这两个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图1 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时序图

图2 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取对数后的时序图

表2 单位根检验

2.3协整检验

应用Engle和Granger于1987年提出来的E -G两步法检验,即先利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再对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1)对ln MY、ln MC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如下:

(2)对以上协整回归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残差项的t检验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时的临界值,因而残差项的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应该被拒绝,说明残差项是平稳序列。

表3 ε平稳性检验结果

通过上述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出ln MY与ln MC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同时这也说明了,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也是长期均衡的,而它们的系数为0.864983,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人均消费支出会增加0.864983个单位。

2.4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能够将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短期动态均衡关系反映出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常常会有相互偏离的情况发生。理性的消费者为了使消费和收入间的关系回到均衡水平,往往会依据两者间的偏离程度及方向做出不断的调整来进行消费。上述协整检验结果已经表明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但偏离均衡关系的情况可能还会在短期内发生。因此,可在以残差作为均衡误差项的基础上建立起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误差修正模型,从而达到将收入与消费间的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相互联系起来的目的。以Δln MCt为因变量,以Δln MYt及滞后一阶的误差修正项ECMt-1为自变量,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除了常数项之外,两个解释变量均通过了t检验,方程的拟合程度也较高。由D.W值可知残差项不存在自相关。ECM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0.668161),符合相反修正机制。

2.5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虽然说明了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但两者相互影响的因果联系并不明晰,因而对ln MC和ln MY之间的因果联系再进行格兰杰检验。格兰杰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4可以看出,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人均消费支出的格兰杰原因,同时人均消费支出也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不仅存在着因果关系,而且还是双向的。

3 结论

第一,从协整检验可以得知,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明显的,表现为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人均消费支出就会增加8.6498%。如果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那么消费不断增长,甚至就会出现超过收入增长的现象,或者消费降得很低,就会造成消费者非理性地增加储蓄的行为,而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对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判断是符合经济理论预期的。这也说明了,从长期上来说,收入增长是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二,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了证实。短期内,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变动1%,将带动人均消费支出同方向变动0.864983%,说明短期收入的变动对消费行为也有显著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一旦偏离长期均衡,系统将以-0.668161的力度影响人均消费支出,从而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这说明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均衡机制对消费的变动具有显著的影响。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制约着人均消费的变动,而只有持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才能使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地提高。

第三,由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可知,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将使人均消费支出增加,而人均消费支出的提高也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4 政策建议

实证分析可知,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若想通过扩大福建省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就必须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保持持续稳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速增长,消费水平也可能会得到刺激增长,这可能会使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4.1积极拉动经济更快、更稳地增长,同时协调稳定区域经济

经济因素历来被认为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收入的增长,进而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福建省近几年的经济仍处于调整性的增长期,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发展后劲仍然显现出不足的势头。为此,针对福建省城镇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加快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的建设;其次,应着力发展龙头产业,培育产业集群;最后,应充分发挥福建对台湾的区位优势,从“海峡经济区”的高度谋求“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4.2全面提高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收入的增长

收入是消费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前文分析可知,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通过增加城镇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来刺激消费市场的发展。一方面政府可以着力提高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建立相应机制,使工资增长的速度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增加转移性收入,保证政府的社会救济金、低保及其他生活补助等能够及时足额到位,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3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我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俭”为美德,强调应该重积累、倡节约。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成由俭、败由奢”的消费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观念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制约着我国内需的扩大。因此,在有能力进行消费的前提下,应适当地转变消费观念,选择合适的消费行为。首先,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政府应加强引导,树立健康、科学的全民消费观念,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日益复杂化、个性化、复杂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1]JOHN MAYMARD KEYNES.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ENGLE R F,GRANGER C W J.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J].Econometrica,1987(55):251-276.

[3]韩立岩.中国收入——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与模糊分析[J].管理世界,1998(5):50-58.

[4]苏明君.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4):81-83.

[5]薛襄稷,朱志强,陈锋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的协整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5(3):105-107.

[6]林月.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J].北方经济,2007(8):46-48.

[7]朱彦,孜吴江.广东省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关系协整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9(10):76-79.

[8]谢筱,吴秀敏.基于协整理论的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8):110-112.

[9]吴承业,陈燕武.福建省总体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分析和政策建议[J].东南学术,2005(2):105-109.

[10]褚晓琳.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3(12):173-176.

[11]王焕生.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2009(24):97-98.

[12]陈容,周艳华.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协整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6):39-40.

[13]冀县卿.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协整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35-38.

[14]王岚.我国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 [J].现代商业,2010(8):265-266.

[15]岳红梅.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性分析 [J].消费经济,2005(4):48-50.

[16]何庆光.广西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00-102.

[17]蒋满霖,周国霞.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0-82.

[18]章晓英,潘晓勤.基于协整理论的重庆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 [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50-52.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Fujian Based on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

ZHAO Yu-xu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17,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consumption has become the greatest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The effect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a region has been more and more obvious.By using the co-integration theo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per capital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in Fujian was empirically analyzed.Then,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integration analysis.Last,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co-integration theory;error correction model

F127;F224

A

1637-5617(2016)01-0037-05

10.16006/j.cnki.twnt.2016.01.008

2015-08-04

赵玉雪(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E-mail:aimeezyx@163.com

猜你喜欢
单位根协整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创新中国背景下专利资助政策与专利申请数的实证研究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等间距组合数的和的闭合公式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